“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实施路径——以泰山区为例
2019-01-06宿元香
宿元香
“山水林田湖”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主要目的是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山水林田湖”强调人、田、山、水、土的命脉是一个共同体,是相互依存的。2017年7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等重大事项。会议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此次会议后,中央各大媒体将此前“山水林田湖”的提法,加入了“草”,开始用“山水林田湖草”的新提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对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探索人、田、山、水、土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理和修复。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通过地质环境治理、土地综合整治、水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监管能力提升等一系列系统性工程,建立起多目标、强功能、高效益的系统修复治理体系,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保护,生态功能得到强力提升。
1 “山水林田湖草”内涵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新的环保理念,将人、田、山、水、土的保护融为一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的人、田、山、水、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在保护时体现了综合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从表面上来看,人、田、山、水、土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但是实际上,这些元素存在相互联系的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影响。一个区域的水资源必然和山脉资源有共生关系,那么在进行水资源保护时必然要涉及水资源所处的山脉,同时水资源周围的田地和林地保护也是要兼顾的。森林是绿色水库,能够调节河川径流,能够涵养水源,还能预防水土流失,保护森林资源是保护其他资源的基础。在区域环境保护与治理时,不能顾此失彼,要从生态系统整体入手,为环境保护提供新思路。
2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修复的意义
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促进解决泰山区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保障南水北调干线水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20年完成后,将新增耕地面积3040.49公顷,湿地面积724公顷,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城镇集中式饮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直接受益群众500多万人,是一项惠及民生、造福人民的好工程。
3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涉及该行政区域修复目标
2018年以来,泰山区坚持把山水林田湖草当做一个生命共同体综合施策,秉持“生态系统各要素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坚定不移把搞好工程实施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发展机遇来对待,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推进为核心,以机制体制为保障,力促工程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3.1 泰山生态区
以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地质灾害防治为主。修复目标为划定山体保护红线,制定山体保护规划,保护山体自然形态和生态景观,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强化山体的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能力,增强雨水下渗功能;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章建筑清理,加大水源保护力度,把治水项目作为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主要着力点和重要突破口,以更好地促进河道水质持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持续修复,让泰城的水变清、变净、变洁。
3.2 明堂河区域
以治理从源头安家林水库到入泮河口处的修复为主,为实现河畅水清目标,将因地制宜对明堂河实施河道治污工程,查准入河污水源头,切实接入污水管网,按照“先截污、后清淤、治坡岸、再蓄水”四步走的路子,彻底根治黑臭水体,让河水再现清澈。该段河道治污工程,主要包括沿河截污管34.6km,将排河污水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河道清淤约15.6万m3;引水蓄水工程敷设引水管道4.5km,新建泵房1座;蓄水设施11座,河道生态修复,建设绿地24.5万m2,其中谢过城街至擂鼓石大街处设大水面一处(即明堂湖公园),水面面积216亩,绿地202亩。通过河道改造提升,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提升河段滨水活力。修复后,对河道及周边改造提升,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形成常有水、常流水、河畅水清的景观,以供市民休憩娱乐。
3.3 芝田河区域
以治理农业面源问题为主,做好河两岸周边村庄的规划,结合旧村改造,实施合村并点,建设现代化农村新区,完善供暖、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为河道治理腾出空间。沿河拆迁开发建设要算好经济账,做好效益比对分析。要管控好河两岸闲置地,多栽种树木,形成沿河漫道。在不影响汛期行洪的基础上,要积极研究解决好芝田河留水蓄水的问题,因地制宜兴建拦蓄工程,留住雨洪资源,确保上游重要节点长期有水,形成水面,打造景点。
4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实施路径
4.1 整体规划与分类规划相结合
要做好结合文章,把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落实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结合起来,与国土利用规划修编结合起来,与绿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预留好发展空间,要统筹矿、水、林、地、田等各类专项规划,树立“共同体”理念,尤其是对整个城市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待开发区域,要结合泰安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综合考虑布局好。只有多规合一,才能形成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提高工程的可行性、科学性,提升城市综合环境水平。
4.2 综合性修复及精准保护相结合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时,要遵循自然环境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依据精准修复、合理开发的原则进行,以促进田、山、水、土的整体治理。在具体实施修复和保护时,应按照山、水、林、田、湖各个治理要素的需要,从维护整个区域保护出发,进行综合修复。既要使生态环境完整,又要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还要实现修复的价值。综合与精准进行结合,要分清保护的核心和重要,在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先修复退化最严重区域。对泰山区域,除了要关注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外,还要注重周边山脉、森林及农田的修复。要优先考虑植树造林,通过森林涵养水源,改善周边田地等环境。要减少农业污染,利用生态工程等提升水资源的水质,以使整个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修复。
4.3 严格水功能区的修复与监督
在对明堂河、芝田河流区域进行生态保护时,要对排放污染物的污染企业和禁养区的养殖场进行治理,避免企业及养殖场的污水排入河道。建议环保部门加强对水质的抽查检测频率,严格控制污染水的排放。同时对农村区域的污染排放进行控制,以改善河道水质。环保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污染企业和养殖企业的监督,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监控,以巩固水功能治理效果,避免污染水源的问题发生反弹。
4.4 恢复湿地净化功能
要加强对明堂河流污染的控制,严禁污染入排入河流。同时要加强排泄物管道修建工作,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进行管道修建,并进行疏堵结合,以使污染排泄物不流向河流。要加强河道河坝的修建,在河道枯水期进行河道污染物清理,并引用清水进行换水。在河道种植水生生物,改善湿地生态质量,利用高科技生物手段控制河道污染,以恢复湿地的净化功能,推进湿地可持续利用。
4.5 建立区域行政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跨界管理机制
对“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是一个系统的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在具体修复过程中,需要依靠跨界管理机制的制定,实现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要在现有的生态环境修复体制上构建跨区域的生态系统管理机制。破除边界限定,进行综合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可以从流域非行政区的角度进行。国家制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具有碎片化特点,如部门管理碎片化、区域治理碎片化、修复方案碎片化等,使不同区域水陆交界区域成为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区域,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修复效果。在此背景下,需要构建跨区域的生态环境修复机制,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打破部门各自为战局面,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跨区域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
4.6 统筹整合各类资金投入
在筹资融资,确保投入支撑方面,要整合财政资金,整合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土地综合治理资金、环境污染防治资金、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资金、水利发展资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矿业权出让收益及占用费收入、文物文化旅游保护修复资金等,助力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建设。
5 结语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提出后改变了传统各区域分而治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模式。将山、水、林、田、湖、草当成一个共同的生命体,可以从全新的角度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在保护与修复时要坚持精准修复与综合性修复相结合,并建立跨区域修复管理机制,通过对水资源的功能监督,恢复湿地的净化效用,从区域整合的角度实现不同区域自然资源、林业、环保、农业、水务等不同管理部门的协作,以完成生命共同体的保护,泰山区将致力于打造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