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东县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9-10-15雍定冰王志

吉林农业 2019年19期
关键词:肥东县日照时数标准差

雍定冰,王志

(肥东县气象局,安徽合肥 231600)

全球气候变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农作物的类型及其管理的相关具体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量不断激增的同时,东北及华北地区的干旱趋势却更加突出,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冬季小麦的种植开始逐步向西北方向拓展,而水稻则与之相反开始向南方转移。同时,气候的不断变暖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而这也就使得农作物的光照时间不断减少,导致灾害性天气的出现概率更加频繁,无疑对于农业的经营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故而,农业的经营需要提升对于我国气候的关注程度,根据气候的变化调整指导农业的生产经营[1]。

1 气候变化特征

1.1 气温变化特征

选取 1964年~2017年肥东县54年的平均温度进行相关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肥东县的气温虽然一直处于波动的状态,但也在不断上升。根据数据分析,增温的速度具体为0.28℃/10 a,而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增温的速度尤为迅速。1964年~2017年54年间的平均温度为15.9℃,年际标准差则为 0.64。在 2007年出现了 54年间的最高温度,为17.2℃;最低气温出现在1972年,为14.8℃。根据肥东县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将其50年的温度变化大体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1964年~1984年为相对平稳阶段,平均气温为15.4℃,相比这50年的平均温度低 0.5℃。其次 1985~2017年,气温上升阶段,气温由1985年的15.2℃上升到2017年的17.1℃,上升了1.9℃,这个阶段的平均气温为16.2℃,相比这50年的平均温度低 0.3℃。若定义年均温超过多年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为偏暖年份,即t>t+s,低于多年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为偏冷年,即t<t-s,从以上定义不难得到正常气温范围在15.26℃~16.54℃,偏冷年则低于15.26℃,偏暖年则为高于16.54℃。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偏冷年主要有1969年、1972年、1974年、1976年、1980年、1981年、1984年、1985年、1991年、1993年,偏暖年主要有 1994年、1998年、2001年、2006年、2007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

1.2 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图1 年平均温度变化曲线

图2 年平均日照时数变化曲线

肥东县1964年~2017年的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21.7h,以102.9h/10a速率递减。从图2可以看出,其中有23年比平均值偏多,有25年比平均值偏少。最大值出现在1966年,为2362.4h,最小值出现在2009年,为1534.4h,两者相差828h。日照时数偏多年份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80年代,偏少年份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近15年日照时数偏少尤为明显,其中只有2004年、2013年偏多,其余年份均偏少。年日照时数总体呈明显的减少趋势。

图3 年降水量变化曲线

1.3 降水变化特征

对肥东县1964年~2017年54年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如图3所示的趋势图,可以看出降水量波动起伏,总体趋势平稳。降水量最高值出现在1991年,为1649.9mm,最低值出现在1995年,为546.2mm,两者相差1103.7mm。从图3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是降水偏多时期。肥东县54年平均降水量为972.7mm,年际标准差225.8mm。若定义年降水量超过多年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为多雨年份,即 r>D+s,低于多年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为少雨年份,即r< D-s,可以得出年降水量在746.9mm~1153.5mm为正常,低于746.9mm为少雨,高于1153.5mm为多雨。通过统计,1966年、1967年、1968年、1976年、1978年、1994年、1995年、1997年、2001年为少雨年,1972年、1987年、1989年、1991年、1993年、1996年、2003年、2007年、2010年为多雨年。

2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作物的生产主要取决于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在适应长期的气候环境之后演变的结果。而气温的逐步增加,对于农作物的此种特性必然会被打破,从而阻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从长远来看,这会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气温的逐步增加会使得农作物的生长所需要的时间不断减少,从而导致农作物的生育期不断缩短。而在我国农业生产上来看,气温偏高对于热量受到限制的农作物而言,能够确保其生长的安全。而对于县麦(油)稻而言,最为关键的是气温的升高使得农作物的发育速度不断提升,生育期的时间不断缩减,从而导致单产的持续下降[2]。据相关研究显示[3],在农作物的生育时期平均气温每升高1℃,水稻的生育期时间会平均减少7~8d,而冬小麦的生育时间则会平均减少17d,而这也使得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资的时间不断减少。在春季及冬季气温的不断升高,使得越冬农作物的冻害降低,但容易加剧病虫发生的概率。此外,也会增加杂草的数量,导致农作物营养的不均衡。

在大气候不断变暖的情况下,我国的极端天气出现概率愈加频繁,而极端天气的强度趋势也在不断增强。包括暴雨、高温、冰雹等极端天气无疑给我国农业生产会带来较大阻碍,使得我国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 对农业生产的建议

3.1 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根据气候变化趋势避害

要通过科学研究气候的变化,总结其变化的特点,根据当地实际,对于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于水稻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并适当加以控制,对于旱地作物适度扩大种植规模,防范因为水稻种植面积的过量扩大引起的水资源紧缺,从而影响农业整体发展。

3.2 对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大力保护农业生产环境

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当地农作物,积极推动环境治理与完善。此外,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农作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当地的水土流失,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化发展。

3.3 做实植物保护工作,减少病虫害

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植物保护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甚至避免病虫的危害。

肥东县在地理上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较大,这导致肥东县往往是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明显的地方。目前,全球气候逐步变暖,肥东县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愈加频繁,对于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对此,必须要积极系统且科学地增加地方对极端天气的监测及预防能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人工降雨、节水灌溉等手段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投入,切实降低农民经济负担;在农作物品种的选择方面,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应肥东县气候环境的农作物,从而优化农作物种植,利用肥东县气候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发展当地农业生产。

猜你喜欢

肥东县日照时数标准差
寒假读好书 书香伴成长
福州市近70年日照变化趋势分析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20年曲麻莱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开办“包公家宴职工食堂”安徽肥东县擦亮廉政品牌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关于肥东县“党建+ 电商扶贫”的思考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