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养鱼高产技术

2019-01-06于晓青

吉林农业 2019年19期
关键词:鱼沟稻鱼养鱼

于晓青

(洮南市万宝乡水利管理站,吉林洮南137100)

1 稻田养鱼类型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种植为主,兼顾养鱼。充分利用稻鱼共生养殖技术,在原有稻田逐渐修整成型规模,通过种养技术达到稻鱼双丰收的效果。稻田养鱼多数主养草鱼,兼养鲤鱼、鲫鱼。鲤鱼每亩可投放体重为30~50克120~150尾、草鱼体重为30~50克的投放70~100尾,放养比例为草鱼 50%~70%、鲤鱼20%~40%、鲫鱼10%等。养殖期大约为220天,可收获成鱼100~120公斤,因地制宜也可以搭配一些蟹等。

2 生态条件

稻田养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能确保旱涝保收,稻田田埂、田底保水性能要好,不能漏水,连片有利于管理,pH 值 6~8。

水稻生长期间,注意水温,水稻高产需要浅灌、勤灌保证晒田。稻鱼共生,要在插秧前挖鱼沟、鱼函,使之增加稻田容水量,利于稻鱼生长、施肥、洒药。

3 技术要求

3.1 鱼田建设

鱼函建设约占稻鱼养殖总面积的5%~8%,一般建在田中间或田周围呈方形或椭圆形。稻田栽秧前一个月开挖鱼函。鱼函深度大约0.8米,确保鱼函成型,应每隔10天进行清理,并和鱼沟中心相通。

鱼沟建设约占稻鱼养殖总面积的3%~5%,就地取材,根据稻田原有形状,挖成“十”或“田”字形。开挖鱼沟要在距田埂1.5米处,使横沟、纵沟和围沟相通,并且在稻田中央挖一条顺沟直到田边,鱼沟大约宽 0.6~0.8米、深0.4~0.6米。

利用挖鱼函、鱼沟的田土加宽、加高确保稳固。做好在插秧前田埂修整,主要是防止大雨时冲垮或者漫出田埂加高、加固田埂逃鱼,修建高和宽一般都在0.8×1.0米。

注排水口要用石料修建,宽0.8~1.0米,每田各一个,排水量大的田块应增设,确保正常水位排水,拦鱼设施要用竹条或其他材料制作,长度为排水口宽度的3倍以上,成弧形安置于排水口的迎水面,牢固插入田泥中,需要高出田块0.2米左右,如果是排洪量较大的田地,必须增设拦鱼设施。

3.2 消毒施肥

在开挖鱼沟、鱼坑或旧的鱼沟、鱼坑修整时,对鱼函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0克或漂白粉20克,兑水均匀泼洒,并施腐熟粪肥培肥水质,再过5~7天后放养鱼种。

3.3 水稻栽培

水稻要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的推广品种。水稻栽培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

3.4 鱼种投放

一般稻田养鱼,都是在插秧后7~15天开始投放鱼种,鱼种下田前用浓度为2%~4%的食盐水或1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等药物浸泡10~2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3.5 放养技术

放鱼前田水水温差小于等于3℃,放鱼时要细致、快速、不伤鱼体。

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随着稻苗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即使晒田时,也要保证鱼沟、鱼坑常换常满,确保养鱼水量足够,避免因缺水影响养殖鱼类产量。

鱼饲料的选择与投喂,稻田鱼属杂食性鱼类,其饲料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天然饵料,这类饵料是通过施肥进行培育,同时水稻的害虫也是饵料来源之一,传统稻田养鱼饲料,主要依靠天然饵料;二是人工饵料,靠人工投喂供给,一般人工饵料以米糠、麸皮、青料以及大小麦杂粮为主,也可投喂鱼用颗粒饲料,饲料的日投放量大约为鱼重量的5%。养殖前期可适当多投,平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的吃食情况等酌情增减,投饵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投一次,投喂地点主要选择鱼坑、鱼沟。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浮游动物和可口动物性食料。在水稻前期做好鱼坑栅栏维护,把鱼集中在鱼坑内,用铁丝网等筑牢且拦鱼栅要高于水面0.3米以上,直到水稻稻叶挺直远离水面,观察鱼不跳高吃稻田苗,此时即可拆掉周围拦鱼设施,使鱼自由觅食活动。

3.6 管理技术

坚持人工投喂饵料,稻田水质天然饵料少,为提高单位面积稻田养鱼的产量,加强人工饵料投喂充足,每天2次定量、定位上、下午投喂。

水稻刚移栽初期,水位应在4厘米左右,待水稻返青后,随着水稻的生长,水位要逐渐加深,大约在15厘米,稻田养鱼生活环境良好,水质清新透明,新鲜活饵料丰富,有机质很低,溶氧稳定,同时水体病原体少,适于鱼类生长。

经常检查拦鱼设施,如遇雷雨天气,加强排洪沟修整,以防漫坝或鱼类逃跑。巡视注意防范鼠害,洗涤剧毒,农药器具进入鱼田中,防止中毒。

施肥技术,“三分养、七分管”,特别是持续阴雨或干旱时,仔细观察水体,注意鱼类的活动及吃食情况,及时掌握鱼类的生长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主要以有机肥为主,采取隔夜施肥方法,使鱼有良好的活动空间。

4 稻田用药注意事项

稻田需要用药时,在晴天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喷洒农药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先适应加深田,以稀释注入水中农药的浓度;二是放掉部分田水,提高防治病虫效力;同时减少农药落入水中对鱼类造成危害,此外,采用分批分片施药,效果也很好。目前,各地在试验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既有利于养鱼又可降低谷物中残留积聚,对鱼类几乎无害。

适时收获,水稻收割后,需继续养鱼,水位应再加深,适时巡塘,多注意气候条件。捕捞时要在晚间放水,速度要慢。

猜你喜欢

鱼沟稻鱼养鱼
稻田里的农耕智慧
——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
养鱼记
到2022年,安徽省稻鱼综合种养将达600万亩
北方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如何解决稻田养鱼中存在的矛盾问题
稻田养殖芙蓉鲤鲫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
浙江:永嘉县建成国家级稻鱼共生标准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