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产后瘫痪的原因及其防治

2019-01-06胡建全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吸收能力小肠肠胃

胡建全

(湖南省双峰县畜牧水产局饲料办 417700)

母猪生产后经常会出现瘫痪,这实际上是一种神经性障碍疾病。如表现为一种突发性的昏迷或四肢无法行走或站立。这种疾病是多发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母猪的饲养出现问题,如饲料比较单一,营养不足,饲料中含有钙和磷含量比较低等。这种疾病的治疗和诊断难度比较大,因而对猪的养殖效益产生很大的危害。

1 发病原因

母猪瘫痪一般是发生在母猪生产后,对慢性的一般是发生在哺乳期内,大概是生产结束后3~4d。而急性的一般是出现在产期内,产前发生的一般比较少。猪发病后,首先应排查猪发病的原因,这对正确的诊治非常重要。同时也可以及时根除病因,对症下药,便于猪及时恢复正常。

1.1 母猪因素

1.1.1 产前

很多后备母猪由于配种时间比较早,作为母猪本身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机能并不是特别高。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胎儿和母体争抢养分的现象。可能导致母猪饮食中钙和磷等元素被肠胃吸收之后不能及时有效的供给母猪本身,使母猪妊娠时出现钙元素的缺乏。与此同时,妊娠后整个胎儿的体重和质量都显著提升,同时羊水也开始增多,进而可能压迫胸腔导致肠胃器官消化分解的能力下降。尤其是小肠,它对钙的吸收作用最强,如果小肠的吸收能力下降,可能导致母体钙元素不能及时进行吸收和补充。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饲养的饲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即便是小肠吸收能力下降,也可以基本上保证猪能吸收身体发育所需要的钙元素,但猪瘫痪的概率大大减少。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对母猪不注重合理配比,只是一味增加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可能会导致猪患上肠胃疾病,从而会增加产后瘫痪的概率。

1.1.2 产后

由于生产之后母乳会带走母猪体内大量的血钙,导致母猪胰腺活动增强,从而使母猪血糖浓度下降。在这之中情况下,一旦血压和血液中钙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机体会发生一些生化反应,从一些骨骼中抽调出一定的钙和磷,这种钙一般是来自海绵体之类的组织。然后时间长了可能导致骨骼变形和骨质疏松。除此之外,还因为猪在进行生产时可能会分泌大量雌性激素,影响小肠的吸收能力,甚至会导致坐骨神经受到压迫,会增加产后瘫痪的概率[1]。

1.2 环境因素

这种疾病在理论上可以在一年4 季内发生,但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春天和冬天居多。这主要是在春冬季节天气温度比较低,湿度比较大,导致猪出现风湿病或关节炎。感染这种疾病后,猪可能会出现气血不足或抵抗能力变差的现象,这时如果再加上猪的运动量减少或因自身机能受损导致VD合成受阻,可能会成为猪产后出现瘫痪的一个重要因素[2]。

2 临床表现

母猪刚开始出现躁动,同时出现无力,后肢经常变换,到最后后肢的关节处出现明显的肿胀和变形。刚患病时,病猪可能粪便变得非常黑,随着病情的加重,后期可能会出现停滞排便和排尿。尤其是生产后一周左右可能会出现病情非常严重的现象,在这之后的3~5d 内可能会出现血糖降低,血钙浓度下降的现象。当胎儿数目较多且生产不是特别顺利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后肢不能生产站立。在分娩后大约4d 左右可能出现步态不稳,关节有明显的变形或出现关节炎。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寒湿性疾病。

3 治疗方法

3.1 西医治疗

对于一些患病比较严重的猪来说,主要使用葡萄糖溶液酸钙溶液作为基本溶液,之后再加上一定的维生素和水杨酸钠,混合之后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这种治疗一般持续一周左右,每天3 次。对于一些生病时间比较长的猪一般是需要2~3 个疗程,一个疗程大约1 周左右。

3.2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一般是针灸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配上重要药剂,通过针灸可以畅通受阻经络,同时可以促进肠蠕动,增强对食物中的钙元素的吸收能力。一般针灸的穴位都是百会穴,针灸方式是首先对银针进行消毒处理,垂直进针大约3cm左右,之后进行插捻,然后猪会出现嚎叫和频繁排便。这时证明出现作用,持续几次就可以明显好转。

4 结语

猪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疾病,应采取适当的预防和诊治降低其对猪养殖效益产生的影响。

猜你喜欢

吸收能力小肠肠胃
清肠胃多吃10种食物
请保护好我们的肠胃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肥美汆小肠
养好女人小肠经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小肠深处来“探幽”
吸收能力研究进展评述
吸收能力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作用的产业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