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草对灵芝生长状况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2019-01-06汪飞宋渊杰
汪飞,宋渊杰
(延安市微生物研究所,陕西延安716000)
1 材料和栽培方法
1.1 菌株及试验设计
本次采用韩芝作为试验材料,针对此材料,利用两种菌草配方进行栽培,配方一:主要以巨菌草和芒萁为主,配方二:主要是五节芒和芒萁为主;同时与采用76%的木屑为栽培料进行试验,并与上述两种配方相对比。每种配方进行一次灵芝栽培试验,每个试验重复进行3次,每次重复选择21袋。
1.2 试验栽培方法
培养料,按照相应的培养基配方进行萃取,按照每袋湿重1kg的标准加入清水搅拌,并进行2.5小时和121℃下的灭菌处理,温度冷却到30℃以下时,则可以开始接种。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暗光环境下进行培养,菌丝长满菌袋后,在袋子表面从白色逐渐转为褐色和浅黄色膜时,则需要及时进行出芝管理[1]。
放入温度保持在20℃~30℃的大棚后,保持通风以及一定的相对湿度,在芝蕾期,湿度应保持在80%~90%,在菌盖期,需要通过浇水使湿度保持在85%~90%。当菌盖从浅黄色逐渐变成褐色或棕色,边缘的黄色消失后,就应及时进行采收处理。
在试验期间,要对菌丝生长周期、满带时间、菌丝长速进行详细记录,采摘第一潮鲜芝后,要分别对各个配方重复试验的实体鲜量进行测定,对三次处理的单袋平均产量进行计算,并根据第一潮鲜芝的相关数据进行生物学转化率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生物转化率/%=(子实体鲜重/栽培料干重)%。
实体营养成分的测试需先采集成熟期的灵芝子实体,在温度55℃的环境下进行烘干并粉碎,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如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灵芝多糖含量、氨基酸含量、镉含量、铅含量等,按照相应的指标参照标准进行测定[2]。
2 试验结果和相关分析
2.1 灵芝生产情况和产量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菌草为培养料的配方一和配方二,灵芝都能够生长成熟并有子实体产生。观察两个配方中菌丝生长的速度,可以发现在培养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速度也基本一致,并且比采用木屑为栽培料的灵芝生长速度要高出不少。对比长满栽培袋的时间,两种配方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和木屑栽培料相比较,采用配方一的灵芝,其生长周期没有明显差异,采用配方二的灵芝,其生长周期要缩短4天;另外,灵芝子实体鲜重与木屑栽培料相比,配方一略低,而配方二与其无明显差异;在灵芝生物转化率方面,配方一也较木屑栽培料略低,配方二与其无明显差异。
2.2 灵芝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
对子实体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灵芝子实体的配方一和配方二的栽培基中,其多糖、灰分以及粗纤维含量比木屑栽培基培养的子实体要高;粗蛋白的含量都比木屑栽培料的子实体略低;在粗脂肪含量上,配方一与木屑栽培料表现一致,配方二的子实体比二者略低[3]。
2.3 对灵芝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对三组不同栽培料的灵芝子实体进行17种氨基酸的检测,包括7种必需的氨基酸,在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以及TAA/EAA等三者均接近,在芳香族氨基酸上,也是对肝硬化患者或慢性肝病患者治疗有益的成分,配方一、配方二表现略低。
2.4 重金属含量
对三种配方栽培的灵芝进行镉、铅、砷、汞等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检测表明均符合国家相关绿色食物标准和国家标准[4]。
通过不同的菌草作为栽培料进行灵芝培养试验证明,采用菌草作为栽培料是可行的,对灵芝生长状况和营养成分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良好,可以代替木屑进行灵芝的栽培[5]。
3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食用菌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极大地促进了灵芝类食用菌的产业发展,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食用菌价格上升,原料短缺,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对其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和制约。通过对成本低,来源广泛,安全的栽培料的不断研究,实验证明菌草不仅能够充分满足以上的条件,而且完全可以达到木屑的栽培效果,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灵芝产品,不仅能够成为木屑的替代原料,还能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节约,因此,其应用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