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培育粳稻产业,推进湘南湘西优质稻产业升级

2019-01-06曾文伟龙俐华刘中阳王兴辉

作物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籼稻粳稻粳米

曾文伟,龙俐华,刘中阳,罗 华,王兴辉

(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南邵阳422000)

粮安天下,食安民心。湖南年产稻谷240亿公斤左右,是我国稻米产量第一大省。但其产业存在下列突出问题:一是稻米基本上都是籼稻,品质相对较差,销售不畅,售价不高,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适应市场需求和城乡居民稻米消费结构变化的粳米在湖南市场较难寻觅;三是2013年发生的大米镉超标事件,对我国整个稻米产业冲击很大,有“稻米产量第一省”之称的湖南也因此接连陷入“镉霾”包围,深受“镉污染”影响而卷入了危机之中。湖南稻米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笔者拟根据2018年11月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国家批准的机遇,以及市场需求和民生需要,探讨开发培育粳稻产业,推进湘南湘西优质稻产业提质升级的措施。

1 开发粳稻产业的可行性

1.1 南方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粳米消费区

籼稻和粳稻是水稻的两个亚种。籼稻直链淀粉含量高、胶稠度低、胀性大,一直被急需解决温饱、人口密集的南方城乡居民所接受和认可。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稻米的食用品质越来越重视,正在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过渡,稻米消费结构正在悄然变化,粳米消费区域已由京、津、冀发展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粳稻具有直链淀粉含量低、胶稠度高、米胶长、适口性好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南方城乡居民的青睐。据研究,居民人均收入每提高1%,粳米消费量便增加0.15%,而籼米需求量则下降0.14%。据中国工程院的统计显示,自2000年到2015年,全国人均年稻米消费总量从107 kg下降到99 kg,而粳米人均消费量却由26 kg上升到36 kg,净增了40%。特别是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稻米消费已出现了由籼米向粳米的快速转变,南方已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粳米消费区。

1.2 发展粳稻已上升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粳稻不是一个普通的粮食品种。扩大粳稻生产,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总体水平、品种结构调整和区域优势发挥。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近20年来,中国大米的年人均总消费量从153 kg下降到142 kg,其中粳稻人均消费量由37 kg增加到53 kg,净增16 kg;籼稻人均消费量则由116 kg减少到89 kg。我国粳稻人均消费量迅速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粳稻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口粮安全的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确保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口粮,口粮供给的关键是稻米,稻米供给的关键是粳稻。国务院及下属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粳稻的生产和发展。2010年,国务院就做出了关于粳稻发展的重要批示。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着重指出要积极推进南方稻区“单改双”工作,稳步推进江淮等粳稻生产适宜区“籼改粳”工作,尽快启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发展“早籼晚粳”。“籼改粳”是继南方水稻生产上“高改矮”“常改杂”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技术变革。目前,我国南方稻米产区正以“粮食提质增效、粮农增产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籼改粳”工程。2018年,全国籼稻种植面积就减少了66.7万hm2。

1.3 非传统粳稻产区正加快粳稻发展

上海于1990年左右在我国南方稻区最早实现了“籼改粳”的转变,如今已100%种植粳稻。江苏发展粳稻从1986年开始起步,1990年才逐渐被接受,90年代中后期实现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粳稻种植比例达到90%以上。湖北襄樊等地19个重点示范县(市、区),从2010年开始积极推进“籼改粳”工作。2012年1月8日,江西省提出适度稳步推进粳稻发展战略,促进水稻产业结构调整。重庆2012年开始进行粳稻展示助推行动。海南于2010年成功试种了4个粳稻新品种。当前,河南、湖北、江西、重庆等省市将发展粳稻作为提高水稻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需求。

2 开发粳稻产业的必要性

开发培育粳稻产业是一项创新性强、集成度高、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性好、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既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又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且满足重大民生需求,必将高质量地服务和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及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

2.1 解决“镉米”危害

镉大米的产生主要来自镉污染,即被镉污染的土壤。在镉污染的土地上种植水稻,所生产出的稻米就容易镉超标。其次与作物特性有关。由于自身的特异基因,水稻对镉的吸收显著强于大豆、玉米等其他作物,而籼稻由于品种上的特性,“天生”比粳稻更易于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镉。最近,西南科技大学开展的“镉胁迫下籼稻和粳稻对镉的吸收转移和分配研究”发现:籼稻(CG32R)籽粒镉含量约为粳稻(粳925)的5倍。相对于籼稻,粳稻对镉的吸收与积累较低,同时,食味更好,营养价值更高。为了解决“镉米”危害,开发粳稻产业成为必须。

2.2 “镉污染”耕地治理的需要

“镉米”事件引起了国家和公众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关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分为三类:净化、钝化和避免危害,但不论哪种措施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2014年,湘潭市启动长株潭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探索中的湖南模式“VIP”修复技术在争议中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最新结果表明,湘乡、雨湖等县(市)区大米镉超标率仍旧偏高。

3 粳稻产业发展的优势

3.1 粳稻对镉的吸收转移能力较低

近年来,我国稻米镉污染尤为严重。籼稻对镉的富集能力比粳稻更强,这可能是南方稻米镉超标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何振艳等鉴定到水稻中的一个参与重金属镉元素主动转运蛋白,揭示了籼稻和粳稻镉积累差异的分子机制。田间试验表明,粳型基因导入籼稻品种后,含有该基因型的籼稻近等基因系籽粒镉含量水平显著下降。结果表明,粳稻基因型在低镉籼稻育种中应用潜力巨大。这个研究也同时表明,在相同的土壤、水质等环境条件下,粳稻对镉的吸收转移能力较籼稻低,粳米比籼米更具食用安全性。

3.2 粳稻能提高水稻生产安全性

除受到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生物危害外,湖南水稻的生产安全还受到寒露风的冷害威胁,造成产量降低,甚至绝收。粳稻比籼稻耐低温,抽穗扬花的适温下限为20℃,比籼稻低3℃,粳稻的安全抽穗扬花期比籼稻晚5 d。即使在相同时间、强度的寒露风影响下,粳稻所受损失更小甚至不受影响。因此,湘南湘西发展粳稻生产,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生产的安全系数。

3.3 粳稻能提高稻米产业效益

粳稻品质高,特性优。粳稻米质一般优于籼稻米。同时,粳稻整精米率比籼稻一般要高5% ~8%,加上现在粮食市场的“优质优价”,因此,种植粳稻比较效益显著。从2010年以来,粳稻的市场价格持续上涨。2017、2018年优质粳稻每50 kg市场价最高已达155~165元,比优质籼稻高出30~35元。在产量相当的情况下,按每公顷平均产稻谷7500 kg计算,粳稻每公顷的经济效益比籼稻高出4500~5250元,比较效益明显。

4 粳稻产业发展对策

应围绕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稻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发培育粳稻产业。

4.1 发展思路

以发展粳型超级稻为主线,以改善稻米品质、提高产业效益为目标,持续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促进粳米的加工与流通,提升粳米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成为产米强省,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提供优质大米。

4.2 发展措施

(1)加强粳稻品种选育和推广。整合我省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力量,加强我省粳稻特色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大粳稻品种的育种工作,选育出一批优质、高产、高抗(多抗)的粳型超级稻新品种。

(2)加强粳稻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集成精确定量播种、粉垄栽培、定量移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干湿交替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稻作关键技术,建立精确定量粳稻栽培技术体系;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配套,建立完善的机播、机插等机械化技术体系;集成稻渔共作、稻草还田、绿色防控病虫害等关键技术,建立无公害、生态生产技术体系。

(3)加强粳稻示范基地建设。选择区位优势好、生态条件佳、技术力量强、产业基础好、生产规模大的地区,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粳稻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区域特色资源整合,人才和技术力量集聚,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粳稻无公害、绿色、有机粳稻生产与发展。

(4)推进粳稻米产业化开发。在籼稻传统生产区,有意识地培育粳米加工龙头企业,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引导粳米消费观念,建立“龙头企业+农技部门+基地农户”的粳稻产业化共同体,通过粳稻订单生产、合同收购方式,引导农户发展粳稻生产,培育粳米名牌精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5)加强粳稻的科技普及与推广。对现有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旱育抛秧技术、稻草还田、粉垄栽培技术、机械化插秧技术、稻渔共作等重大技术进行立项推广。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等现代传播手段,结合农民集中培训等方式,广泛宣传粳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充分利用各种农业项目,树立典型和样板、展示最新成果;采用“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等科技入户方式,通过集中授课、发放技术资料、出宣传栏、现场指导等形式,确保科技进村入户到田。

猜你喜欢

籼稻粳稻粳米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近10 年云南省育成的粳稻品种性状分析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三款粥预防孕期便秘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治脾胃虚寒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