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蚕种产业改革与发展40年的回顾与展望
2019-01-06房德文冯国栋
房德文 冯国栋
(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州 252600)
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4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回望历史,我国蚕桑产业的兴衰成败,无不与国运、时势、业态紧密相连。山东省蚕种产业40年改革发展的风雨历程,宛如波澜壮阔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潮起潮落,同生共长。回顾改革开放40年,山东省蚕种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起步发展、大起大落、体制改革、拓展扩张4个阶段,在管理体制、生产规模、品种研发、生产科技、生产基地、品牌建设、多元化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促进山东省蚕种产业的发展,开创山东省蚕种产业的新局面,我们特地对山东省蚕种产业改革与发展40年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展望未来,以飨同仁。
1 山东蚕种生产的阶段特征
山东省是我国蚕桑主产区之一,是我国优质家蚕原料茧丝的重要生产地。山东省各级政府极为重视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20世纪50—60年代,通过鼓励农民发展梯田地边桑和实行粮桑间作大力发展蚕桑产业;20世纪70年代通过发展专用桑园促进蚕桑产业发展,蚕茧产量得到恢复和提高,蚕种开始推广家蚕一代杂交种[1]。当时,全省有蚕种生产场19家,每年的制种量在10万张左右,蚕品种比较单一,前期为瀛翰×华9,后期为苏16×苏17[1]。20世纪70年代后期,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山东省的蚕种产业发展也和中国社会经济一样迈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自1978年至2018年,山东省蚕种产业的发展大体分为以下4个阶段。
1.1 起步发展阶段(1978—1988年)
1978年山东省蚕种生产总量突破30万张后,到1988年超过40万张,蚕种生产处于起步发展阶段[1]。1982年山东省政府对山东省丝绸产业实行改革,山东省丝绸总公司由原来松散的联合体转变为农工商贸、产供销、人财物实体化管理的公司;蚕种场也进行了调整,由20家调整为16家。但蚕品种仍然比较单一,前期为苏16×苏17,后期为菁松×皓月,同时还有少量的华合×东肥[1]。1978年,青州桑蚕育种场开始了对蚕沙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
1.2 大起大落阶段(1989—2002年)
1989年至2002年为山东省蚕种生产发展最快,也是变化起伏最大的一段时期。山东省蚕种生产总量于1989年突破50万张,到1995年达到224.4万张,创历史最高水平,平均每年递增29.38%,蚕种生产场稳定在15家;1996和1997年,山东省蚕桑生产滑坡,蚕种生产量也分别下降为157.8万张和138.5万张,蚕种生产场也进行了调整,分别调整为14家和11家;1998—2002年为山东省蚕桑生产恢复性发展阶段,蚕种生产也在恢复发展,制种量从1997年的138.5万张发展到2002年的231.7万张,蚕种生产场调整为10家[1]。蚕品种单一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1989年山东省生产的蚕种除菁松×皓月外,还培育生产了新松×新月、东岳×碧波、鲁玉×曙光、9405×9406等蚕品种,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1992年在生产以上家蚕品种的蚕种的基础上,还引进繁育了春·蕾×镇·珠并在山东省内饲养[1]。这个阶段青州桑蚕育种场的蚕沙综合利用研发也取得了快速进展,先后利用蚕沙成功提取了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植物醇、三十烷醇、维生素K1。
1.3 体制改革阶段(2003—2008年)
这个阶段为山东省蚕种生产体制深化改革,生产扩张发展时期。2003年,山东省政府为了进一步深化茧丝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本着“国有退出”和“保持茧丝绸产业链完整”的指导思想,对茧丝绸行业优势企业实施改制,以构建新型完整的集团化茧丝绸产业链;2003年11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山东省丝绸总公司及其所属企业组建为山东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通过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并在重组已有企业的基础上,山东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设立了蚕种、蚕茧、制丝、外贸、投资等5大专业集团,并与各专业集团实行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2]。其中,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通集团)是以青州蚕种场为核心,并对山东省内青州、烟台、栖霞、海阳、邹城、沂水、莱芜、新泰、临朐等9家国有蚕种场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改制后的广通集团建立起了新型生产经营管理机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蚕种生产量最大,蚕种销售市场范围最广,生产经营规模化、一体化、多元化的蚕种生产龙头企业[2]。2003—2008年期间,山东省蚕种生产量一直维持在200万张左右;并于2005年,在云南省新建了1个蚕种生产基地和1个叶绿素生产基地;2006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建设了2个蚕种生产基地。
1.4 拓展扩张阶段(2009—2018年)
2009—2011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国丝绸行业形势持续低迷,加之山东省林业部门“飞防”美国白蛾,全省各地大面积家蚕中毒事件频发,山东省的蚕种用量急剧下降,2009年广通集团蚕种年产量降至110万张,蚕种生产处于低谷期,山东省内的蚕种生产也集中到5家优势蚕种生产单位。面对艰难的行业形势,广通集团加大对省外、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2009—2018年,广通集团先后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建设了蚕种生产基地4个,在乌兹别克斯坦建设了蚕种生产基地4个,在阿塞拜疆建设了蚕种生产基地1个,在缅甸建设了蚕种生产基地1个。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广通蚕种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2018年广通蚕种产销量200万张,其中60万张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蚕品种结构也不断优化,以满足当前蚕桑生产规模化和生丝品质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除菁松皓月、871×872、873×874、苏·菊×明·虎、两广二号等常规蚕品种以外,还有专养雄蚕系列蚕品种(秋·华×平30、鲁菁×华阳)、抗血液型脓病系列蚕品种(华康2号、华康3号)、人工饲料专用系列品种(优食一号、R菁松×R皓月)及特细纤度显性三眠蚕品种。目前,广通集团的生产经营范围除蚕种外,还涉及医药化工、家纺、食品、旅游等产业,其中蚕种和医药化工是广通集团的2大支柱产业,家纺、旅游等是广通集团培育的新兴产业。2018年广通集团的蚕种、医药化工、家纺、旅游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年产值达到2.2亿元,实现利润1 200万元,是山东省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
2 山东蚕种产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40年,山东省年蚕种产量由1978年的30万张增加到2018年的200万张,年蚕种产量大幅增长,蚕种质量稳定提高,家蚕新品种更加丰富,蚕种科技取得了很大进步。以“广通”蚕种为代表的山东省蚕种产业的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广通”蚕种除满足山东省蚕桑产业的需求外,每年都与全国各蚕桑主产省(区、市)进行相互间的蚕种余缺调剂,对维持全国的蚕种供求平衡促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同时,广通集团还出口蚕种到中亚、东南亚、非洲、南美等“一带一路”沿线的十几个国家,并向其中的主要蚕种进口国家派出技术指导人员,提供栽桑养蚕技术服务,促进了相关国家蚕桑产业的发展,为世界蚕桑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1 选育与引进了市场前沿的家蚕新品种
广通集团成立以来,坚持对家蚕品种的研发和新品种的引进,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抢占蚕桑科技制高点。2013年,广通集团选择地处沂蒙山腹地、环境优良的青州市西南部山区,投资2 500万元,新建家蚕新品种繁育基地1处,按国内养蚕制种最高标准配备生产设施。常年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育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并从广通集团范围内选调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新品种选育技术队伍,专门从事家蚕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2.1.1 加强专养雄蚕品种的选育 2000年,广通集团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专养雄蚕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并于2008年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种专家的指导下,选育出了适合山东省气候特点的春用多丝量优质高产专养雄蚕品种鲁菁×华阳,该品种生产的蚕茧能够缫制6 A级以上的高品位生丝,丰富了专养雄蚕品种内涵,提高了专养雄蚕品种的效益,现在广通集团年生产雄蚕品种8万张以上,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专养雄蚕品种的蚕种繁育基地。
2.1.2 开展抗血液型脓病系列品种的引进推广 2014年,广通集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合作,率先引进抗血液型脓病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并加快该品种的繁育推广进度,2016年繁育推广17万张,2017年繁育推广22万张,经过在全国蚕桑主产区的推广试验,华康2号对血液型脓病抗性强、经济性状优良,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2017年,广通集团又引进了抗血液型脓病系列家蚕新品种华康3号,2018年华康3号推广量达20万张,这对以菁松×皓月为基础,导入耐BmNPV病主基因后,连续突破重重技术难关,经过十余载的精心选择和饲养培育出的抗血液型脓病家蚕新品种[3],将满足传统蚕茧产区对多丝量、高品位抗病蚕品种的需求。
2.1.3 开展人工饲料系列品种的选育 2002年以来,广通集团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新品种的选育与试验示范,选育出了适合人工饲料饲养的高产优质杂交组合R菁松×R皓月和优食一号,每年繁育推广2万张。
2.1.4 坚持进行品种复壮 从2014年开始,由各省主管部门牵头,山东、江苏、浙江3省的菁松、皓月母种选育单位参与,进行了品种性状的比对试验。根据3省保育的菁松、皓月品种的性状指标,优选菁松×皓月的最佳性状组合,保持菁松×皓月这一优良品种的性状稳定;另外,对两广二号三级原种也采取了本土继代、异地繁育的方式进行复壮,以确保两广二号种性的稳定。
2.2 研发了先进的蚕种生产新技术、新设备
2.2.1 改进提升削茧机 2014年,广通集团成立攻关小组,在成功研发了经济实用的第一代削茧机的基础上,于2015年开始进行第二代自动高效削茧机的研发工作,并在2018年完成了新一代智能削茧机样机制作,新一代智能削茧机集雌雄蚕茧分拣和高效削茧于一体,与第一代削茧机相比,生产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
2.2.2 定制蚕卵分离机 2013年,为解决专养雄蚕品种雌雄卵快速分离的难题,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与科研制作单位的充分沟通,量身定制了2台雌雄卵快速分离机,不仅实现了专养雄蚕品种雌雄蚕卵的快速分离,同时也为蚕种不受精卵的分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2.2.3 研发蚕蛹雌雄鉴别机 2015年,广通集团与北京一家科研院校合作,开始进行雌雄蚕蛹的自动化分选设备的研发。设备以光为媒介高速采集蚕蛹的化学特征信息,根据雌雄蚕蛹化学特征信息的差异,研究出雌雄蚕蛹鉴别新方法,实现了雌雄蚕蛹的自动鉴别和高速分选的智能化。该设备现场标定,操作简单;鉴别与分选过程对蚕蛹无损伤;具有分选雌雄蚕蛹计数功能;安全性能符合生产现场要求;鉴别正确率超过97%、分选速度每秒7个以上;操作效率较人工肉眼识别手工分拣提高8~10倍,每天工作20 h,相当于10~15个人的工作量。2018年广通集团已为所属生产基地配备了12台蚕蛹雌雄鉴别机,对缓解制种期蚕蛹雌雄鉴别人员紧张的难题起到了较大作用。
2.2.4 开展生产实用型技术和设施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广通集团对蚕种生产操作流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的改进和探索,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操作系统方面:2002年,进行了蚕种浸酸自动化操作系统的升级改造,使蚕种浸酸操作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转性能更稳定;2006年,研制成功了蚕种消毒自动化操作系统,使蚕种浴消消毒环节实现了自动化操作;2016年,研制成功的蚕种散卵洗落循环节水系统,可使蚕种散卵洗落用水循环使用,达到了节约用水、提高效率的目的。机械方面:2006年,成功研发了远红外自动装卵机,提高了蚕种装盒环节的工作效率;2018年,针对塑料散卵盒封口标签的操作工序,量身研制了1台自动贴标机,实现了蚕种散卵盒封口工序的自动化操作。工艺软件方面:2007—2017年期间,创新了原种蛾圈挖补粘贴工艺、成功研发了原种卵圈自动计数软件、实现了电子天平称量数据与母种选种软件的链接,促进了三级原种生产工艺流程的改进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2.3 建设了结构优化、基础稳定的蚕种生产基地
广通集团按照集团内各蚕种生产单位的分布地域、生产条件、饲育习惯、产业转型进度等因素,确定集团内部各生产单位适度的生产规模,将蚕种生产任务主要集中安排在青州、烟台、海阳、临朐4家技术力量强、蚕种质量优、生产规模大、企业管理好的蚕种场[2]。并且各蚕种场又根据自身的生产规模精选育种能力强的育种骨干,培养稳定的熟练工队伍,选留桑园基础好、养蚕技术高、基础设施过硬的原蚕区开展蚕种生产[2]。同时,为适应我国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形势,加快云南省蚕种生产基地建设的布局,2005—2018年,广通集团先后在云南省楚雄州、大理州建设了4家蚕种场,并在云南省大理州建设了600 hm2桑园的优质种茧饲育基地。在云南省形成了以姚安天硕蚕种公司为蚕种冷藏浸酸调度中心和以大理种茧基地为优质种茧供应中心,年产蚕种80万张的稳定生产基地。利用云南省独特的气候、环境优势,建设优质、稳定的蚕种生产基地对广通集团蚕种生产能力形成了强力支撑,蚕种生产基础更加稳定。
2.4 建立了严格、规范的蚕种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落实生产规范,严格过程控制。统一制定广通集团蚕种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操作规范,并加强规范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通过检查评比,奖优罚劣,将各项操作规程落到实处。其次,强化终端控制,确保品质优良。制定远高于行业标准的集团内控标准,提升蚕种质量准入门槛;建立桑树冬暖式塑料大棚,解决越年蚕种的杂交率调查难题,以保证在发种前检验完毕;对入库浸酸的蚕种,采用超常规冷藏的浸酸方法,确保在发种前完成孵化率和带毒率的检验。第三,完善内部机制,促进自我管理。坚持集团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是广通集团内部运行的基本原则,集团内部对各生产单位生产的蚕种逐批实行“以质分级,优质优价”的内部市场化管理制度,促使生产单位自觉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目前,集团内部已建立起了品种保育、品种研发、蚕种生产、质量检验、蚕种冷藏等各环节完整的蚕种生产质量保障体系。
2.5 打造了质量过硬、信誉良好的广通蚕种品牌
广通集团组建以来,强化品牌建设,通过改造设施、提升技术、培育品种、强化质量、服务市场等措施,并在“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宗旨下,努力打造“广通蚕种甲天下”的品牌目标,使广通蚕种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质量信誉,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为布局国内外蚕种市场,广通集团在云南、广西等国内新兴蚕种市场和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缅甸、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蚕种生产经营机构,选派资深的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常年从事蚕种生产技术管理和蚕种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广通蚕种+售后服务”的蚕种经营模式深得广大蚕种用户的欢迎和喜爱[2]。广通蚕种除满足山东省的蚕桑生产需求外,还常年与安徽、浙江、江苏、云南、广西等全国蚕桑主产省(区)进行蚕种余缺调剂,并被阿塞拜疆国家指定为唯一进口品牌蚕种,是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首选进口品牌蚕种。广通集团在做好蚕种出口业务的同时,每年还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几个主要丝绸生产国家出口桑苗、养蚕制种的物资设备等,为相关国家培训蚕桑生产技术人员,帮助这些国家发展蚕桑产业。2015—2018年间,广通集团每年都向这些相关国家出口桑苗200万株,出口养蚕制种生产物资50万美元,培训当地栽桑养蚕技术人员150人。并且,广通集团还常年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跟进技术服务,将中国先进的栽桑养蚕技术传授给这些国家的养蚕农民,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蚕桑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6 形成了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格局
广通集团在蚕种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剩余资产、设施、人力和资源,积极拓展医药、精细化工、家纺、食品、旅游等产业,走多元化经营道路,努力提升集团的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2]。
2.6.1 深化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培育医药化工产业 以养蚕的废弃物——蚕沙为原料,提取叶绿素,加工成多种医药化工产品,是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之一。山东广通宝医药有限公司是广通集团下属的、专业生产叶绿素系列产品和维生素K1产品的生产企业。山东广通宝医药有限公司不仅用蚕沙提取叶绿素,变废为宝,生产出糊状叶绿素、油溶性叶绿素铜、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镁钠盐、叶绿素铁钠盐、叶绿素锌钠盐等多个叶绿素品种;而且还通过深加工,生产出维生素K1系列产品、天然植物醇及其它天然色素产品,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升。公司生产的产品80%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2018年广通集团医药化工产值超过了8 000万元,占集团总产值的40%,医药化工逐渐成为广通集团的主业之一。目前,广通集团已发展成为全国同行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叶绿素系列产品和维生素K1系列产品的专业生产企业。
2.6.2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拓展相关产业 近几年,广通集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在家纺、生态旅游等方面积极拓展。2018年,这些产业的年产值达1 800万元。
山东恒达丝纺工贸公司是广通集团于2008年8月注册成立的专门从事蚕丝被、丝绸制品及蚕桑综合开发产品的生产经营公司。为适应市场需求,该公司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绗缝机、高性能的检针机、负离子发生器和消毒器,使蚕丝被的安全指标达到出口日本、韩国和欧美国家的标准。经过3年多的发展,目前广通集团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专业化蚕丝被加工生产供应商,年销售蚕丝被2万余床,年产值1 000万元。
海阳丛麻院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是广通集团于2010年注册成立的从事旅游开发的经营公司,地处胶东沿海地区,依山傍海,临近青岛、烟台、威海等几大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该公司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突出佛教文化和丝绸文化主题,形成了以禅院、翠竹、奇石、秀水、游乐场为主的自然风光游和以家蚕饲养体验、丝绸文化游为主的丝绸文化特色游。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主动与各大旅行社对接,成为青岛、烟台、威海等几大中心城市旅行社的精品乡村游线路,每到节假日,游人若织,络绎不绝。同时,新打造的以丝绸文化源头为代表的西线线路,每年5月下旬开始的桑椹采摘、桑叶茶炒制、丝绵被制作等现场,游客爆棚,丝绵被、桑叶茶及蚕桑特色餐饮消费持续火热,海阳丛麻院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立足自身资源,开发特色旅游是一项绿色、朝阳产业,前景广阔。
3 山东蚕种产业发展展望
广通集团作为山东省蚕种产业的承载者,不仅要保持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承担着山东省的家蚕品种资源保育、新品种研发和为广大蚕农提供优质蚕种的社会责任。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数字化经济方兴未艾,人类社会自动化、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古老、传统、落后的蚕种产业,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对传统蚕种产业的升级改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尽管蚕种产业的科技创新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但广通集团将矢志不渝地坚定改革创新发展信念不动摇,根据蚕种产业现状和广通蚕种自身实际,确定了今后蚕种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3.1 坚持家蚕新品种多元化的研发方向
为适应蚕桑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适应不同区域、不同用途的家蚕新品种。一是优质高产蚕品种。如能缫制高品质茧丝的蚕品种、细纤度蚕品种、雄蚕品种。二是强健抗性蚕品种。如满足机械化操作耐粗饲的抗病性蚕品种、抗逆性蚕品种、强健性蚕品种。三是特殊用途蚕品种。如彩色丝蚕品种、多用途蚕品种、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限性蚕品种、广食性蚕品种、专用特殊蚕品种。
3.2 坚定生产流程和机具的科技创新
蚕种产业生产一直延续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蚕种生产技术、工具创新乏力,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生产方式和设备进行科技创新。广通集团确定了今后蚕种生产流程、机具创新的重点方向:一是桑园作业机械化、自动化;二是用低成本人工饲料和广食性蚕品种实现全年连续工厂化、机械化养蚕;三是利用性别控制育种技术,实现雌、雄蚕专养,改变现有的蚕种生产流程;四是加快蚕蛹智能雌雄鉴别机的推广应用,加快自动化高效削茧机的研发进程,尽快实现种茧削茧、鉴别一体化、自动化操作;五是改革现有的蚕种质量检验技术流程,利用PCR等先进检测技术,对微粒子孢子检测技术和杂交彻底率调查方法进行改进提高。
3.3 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广通集团将围绕增强动力、提高效率、激发活力,开展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一是针对广通集团改革改制15年以来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对广通集团内部体制进行二次改革,采取新的资本链接形式,建立责权利更加紧密的关联机制,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二是全面推行网络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扁平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三是坚持广通集团内部市场化管理机制,激发企业的内部活力。
3.4 强化品牌建设做大做强广通蚕种产业
在“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宗旨下,将“广通蚕种甲天下”作为广通集团的品牌建设目标,通过培育引进市场前沿的家蚕新品种、创新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强化内部蚕种生产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运行和坚持服务客户的市场理念,进一步提升广通蚕种品牌的信誉度和影响力,保持广通蚕种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力争年蚕种产销量稳定在200万张的规模。广通集团今后的发展目标:一是要担当起山东省蚕种产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为山东省广大蚕农提供更加优质的蚕种,保持山东省蚕桑产业的基本稳定。二是要发挥全国蚕种生产龙头企业的作用,整合国内蚕种产、学、研资源,采取多种利益链接形式,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增强我国蚕种生产的基础能力,始终保持中国蚕种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三是要充分认清国际丝绸产业的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丝绸产业向国外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广通集团将加快走出去发展的进程,以蚕种为纽带,与中亚、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全面的合作,拉长产业链,拓宽合作领域,实现广通蚕种产业国际化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