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自市冷泉镇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2019-01-06罗正宏张玉林

中国蚕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蒙自蚕农桑园

罗正宏 唐 辉 张玉林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 661101; 2蒙自市冷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蒙自 661108)

蒙自市栽桑养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主要集中在草坝镇。蒙自市冷泉镇蚕桑产业始于2002年,是在国家蚕桑产业“东桑西移”的大形势下,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蒙自市政府签订蚕桑产业发展协议之后,在退耕还林政策和农业开发项目的支持下,从无到有并快速发展起来的,到2008年冷泉镇共栽植桑树1 460 hm2,年蚕种饲养量达到了0.5万盒,创下历史最高记录[1]。但随后,由于受退耕还林补贴期满、其它产业竞争、劳动力转移、蚕桑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蒙自市冷泉镇桑园面积直线下降,2010年锐减至333 hm2[2],到2018年蒙自市冷泉镇桑园面积仅维持在133 hm2,有150余户蚕农从事蚕桑生产,年蚕种饲养量仅有0.2万盒。虽然,目前蚕桑产业在蒙自市冷泉镇不是支柱产业,但也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种植传统农产品——玉米(俗称包谷)的地区,蚕桑产业还有很强的竞争力,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蚕茧质量、盒种产茧量继续保持稳定。而且,近年来受蚕茧价格回升的影响,农民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普遍提高,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正面宣传引导,把蚕桑产业作为蒙自市扶贫的主要产业之一来培育,对进一步推进蒙自市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冷泉镇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冷泉镇发展蚕桑产业的建议报告如下,供相关决策部门及同仁参考。

1 冷泉镇蚕桑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弃蚕毁桑现象严重桑园面积锐减

从2002到2008年,在蒙自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冷泉镇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快速发展了1 460 hm2桑园,培育了1 323户蚕农。首先,从表面来看栽桑面积及产业发展形势看好,但由于发展时不但不需要农民出桑苗钱,而且农民还可以享受相关的政策扶持拿补贴款等,很多农民都积极地栽桑,出现了虚假繁荣,在经历等待观望后部分农民发现栽桑养蚕并不是那么容易赚到钱后,就有64.6%的农户即855户只栽桑树享受补贴,既不管桑也不养蚕,导致栽桑面积虽然很大,但实际的养蚕量并不多,而且等到退耕还林补贴期满就直接毁桑近700 hm2。其次,云南省三七产业从2010年开始进入疯狂发展期,面积从4 300 hm2迅速扩大到20 000 hm2,产量从378万kg增加到700万kg[3]。但是种植三七的土地忌连作性很强,使得适宜种植的土地流转十分紧张[4],很多人便以每667 m2每年3 000元的租金,连租2年且一次性付租金的方式出租了桑地,造成大面积的毁桑改种。第三,烟草与桑树存在烟桑矛盾[5],一些农户无视烟草的危害,在桑园周围栽植烤烟,造成附近桑园受到污染,冷泉镇每年都会出现家蚕发生大面积烟草中毒的情况,而养蚕户却毫无办法;久而久之,这些养蚕户也就失去了信心而放弃了栽桑养蚕,几年来,受烟草等产业的影响,近150 hm2的桑园被毁。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蚕农大面积毁桑,桑园面积锐减。

1.2 桑园规划布局不合理桑叶产量低质量差

由于栽桑时过分注重连片的效果,没有选择适宜的地块,忽视了土地贫瘠因素,而且后期又没有加强土肥管理,造成200 hm2桑园当年栽植时长势还好,但从第2年开始长势一年不如一年。后期调查发现,这些地块土壤到20 cm左右处,其土层象石头一样坚硬,用锄头等工具都难以挖动,导致桑树主根生长受阻、只长侧根,因而桑叶产量低、质量差,影响了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

1.3 气候环境适宜桑树病害多

蒙自市冷泉镇位于红河河谷北岸,海拔高度在144~2 275 m(栽桑区域海拔高度在1 200~1 600 m)之间,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9.8 ℃,年降雨量在1 250.8~1 329.4 mm之间[2]。每年从2月份桑树发芽开始,就一直受到桑疫病的困扰,盛发生期在3月25日至5月10日,这个期间只要受到低温、冰雹或北风等因素的影响,桑疫病发生率就达100%。典型事例发生在2006年,133 hm2左右的连片桑园全部感染桑疫病,10 d左右叶子就全部掉光。现在冷泉镇每年提倡在3月中下旬用盐酸恩诺沙星或盐酸环丙沙星预防2~3次,降低桑疫病的危害,但一些农户存有侥幸心理,在统防统治方面不积极,每年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且随着气温的升高,桑疫病才逐渐减少,到7月份,桑褐斑病又开始危害。

1.4 桑园管理粗放养蚕比较效益低

冷泉镇国土面积418.9 km2,农业人口21 461人,由于地广人稀,耕地面积较大,户均2.00 hm2以上的农户很多,甚至有不少农户户均面积超过了6.67 hm2[2,6]。但由于是山区,土地质量不好,而且劳动力有限,对桑园的管理也相当粗放,每年只是简单地伐条和少量施肥,就坐等采叶养蚕;因此往往都是广种薄收,一年忙下来,每667 m2桑园养不了1盒蚕种,毛收入不到2 000元,明显低于栽种烤烟或流转土地所得收益。

1.5 养蚕劳动力老龄化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蚕桑产业属于成本高、风险大、机械化水平低的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7],劳动用工量和手工操作多,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间歇性和年度用工总量不足半年的特点。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各种产业的发展,蒙自市农业劳动力就业门路较前些年明显增多,而且最低工资都在80元/工以上,人均每月务工收入多在2 000元以上,致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蚕桑产业转移出来的速度明显快于其它产业。现在,冷泉镇年轻人多数到城市发展,只有50岁以上的人员留守家中,在家养蚕者多数是老人、妇女[8],造成蚕桑从业人员老龄化,进而影响到养蚕规模的扩大、养蚕技术的提高,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1.6 省力化养蚕推广不足规模效益难以提高

目前冷泉镇养蚕主要用省力化蚕台,要求按照传统的养蚕技术进行常规的除沙管理,相当于家蚕饲养的大蚕期有30%的工时用在除沙上,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家庭养蚕规模难以扩大,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2 冷泉镇蚕桑产业的发展建议

2.1 统一思想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

蒙自市相关蚕桑生产部门应统一思想,提高对蚕桑产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到蚕桑产业是在经济林中生态效益最好、生态林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产业,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蒙自市的绿水青山的养护起到了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作用。二是要认识到蚕桑产业依旧是冷泉镇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一部分农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多做调研,加强宣传,使蚕农加深对蚕桑产业增产增收的认识。如,冷泉镇查那卡村属典型的深山老林村寨,直到2015年才修通了1条简单的便道,经济十分落后,但该村2014年开始发展蚕桑产业,通过近5年的扶持发展,全村26户人家全部都养了蚕,平均克蚁产茧量达5.1 kg,蚕茧可缫5 A级生丝,蚕茧产量稳定、质量好,2018年每户蚕农蚕桑产业平均收入达3.5万元,加上甘蔗及玉米收入,户均收入在6.0万元以上,摆脱了贫穷。这种蚕桑产业扶贫可以在很多类似的贫困村复制,建议冷泉镇将蚕桑产业作为当前一段时期内的精准扶贫产业加以扶持推广。

2.2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桑、蚕品种

针对冷泉镇立体气候复杂、土质结构多样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桑树品种及家蚕品种。一是要根据现有的经验选择海拔高度、土质等均适宜桑树生长的地块建立桑园。二是要实行整村推进,蚕桑产业与其它产业不同,一定要打好基础,一个村大部分人参与,在饲养及桑园管理过程中形成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良性循环。三是要多做桑树品种和家蚕品种的对比试验,找到更适宜于冷泉镇的桑树品种及家蚕品种以便进行推广应用,提高冷泉镇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

2.3 加强蚕业技术培训做好小蚕共育工作

要多为蚕农提供服务,切实做好蚕业技术服务工作。一是要落实技术员片区责任制,指导蚕农进行蚕室或大棚的建设,做好桑园病虫害的统防和蚕室的统消工作,做好小蚕共育、大蚕饲养技术培训及上门指导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服务工作。二是要做好蚕用物资的供应工作,要保证质量,为蚕农提供质优价廉的蚕用物资;特别是针对方格蔟容易破损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给予蚕农适当补贴以减少蚕农使用方格蔟的支出成本,提高蚕农使用方格蔟的积极性,提高蚕茧的质量和养蚕的经济效益。三是要加强对小蚕共育户的管理,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确保蚕茧稳产高产。“养好小蚕七成收”,在选择小蚕共育户时一定要挑选责任心强,家里卫生条件好,桑叶质量好的养蚕大户担任。

2.4 加强桑园管理提高单位面积桑园收入

首先,要加强桑园管理。引导蚕农根据自身条件养成合理的树型,加强桑园除草、剪伐、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提高每667 m2桑园桑叶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每667 m2桑园的蚕种饲养量和蚕茧产质量,改变以往粗放饲养的管理模式和每667 m2桑园饲养蚕种量不足1盒的现象,努力实现每667 m2桑园产茧量100~150 kg的目标,把蚕桑产业的短平快优势发挥出来。其次,要提高土地利用率。桑园套种蔬菜农药用量少,有机环保,适应市场的需求;桑园套养可以减少除草的成本,而且禽粪还可以作为桑园肥料培桑,减少肥料投入成本,增加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单位面积桑园的综合收益,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建议充分利用桑园空闲期间和空间,结合桑园翻耕、培管进行桑园套种(蔬菜、药材等)或套养(鸡、鸭、鹅等)。

2.5 改进饲养方式推广省力化养蚕模式

蒙自市冷泉镇目前的饲养方式主要是采取省力化蚕台育,虽然比传统的蚕箔育省力些,但毕竟要按照常规的除沙方式操作,特别是在家蚕饲养的大蚕期,浪费在除沙上的劳动量接近30%。如果采用地面育、免除沙的省力化方式,每户人家相同的劳动量可大大提高养蚕量,而且蚕桑生产还会管理得更好,经济收入也会随之增加。建议针对养蚕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推广简易大棚地面育等省力化的养蚕模式。

2.6 强化扶持力度提高蚕桑产业发展水平

针对蚕桑产业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可在蚕桑产业扶持方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议政府把蚕桑产业列入退耕还林政策的补偿范围,使栽桑养蚕享受到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从政策上把蚕桑产业作为富民、环保产业,调动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加快冷泉镇蚕桑产业的发展步伐。二是要加强对蚕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的政策,充分整合蚕桑产业的发展资金和扶贫资金,加大对桑园道路和蚕室等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冷泉镇蚕桑产业的发展。三是建议建立蚕桑产业风险基金,防止蚕茧价格大起大落,降低蚕茧生产的市场风险,保证蚕农栽桑养蚕的收入稳定,从而确保冷泉镇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蒙自蚕农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应用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躲雨
毕业一起去旅行:云南蒙自市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