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9-01-05齐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面瘫舒适度针灸

齐伟

(武威职业学院直属附属医院,甘肃武威 73300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面部神经系统疾病,该病主要原因面神经管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及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是目前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主要原则。目前针灸治疗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的运用逐渐增多,且该治疗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因担忧治疗效果、担忧针灸治疗过程安全性而出现较为明显的负面情绪,严重时将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给患者带来较差治疗体验[1]。为进一步保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并改善患者治疗体验,该研究对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2017年1月—2018年7月间收治)针灸治疗中运用了护理干预,现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室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和干预组(n=30)。 常规组年龄 21~67 岁,平均年龄(45.5±11.4)岁;性别分布:男∶女为 18∶12;病程 6 h~3 个月,平均病程(36.4±11.2)岁;发病部位:左侧 19例,右侧 11例;干预组年龄 20~66 岁,平均年龄(45.4±10.7)岁;性别分布:男∶女为 19∶11;病程 8 h~3 个月,平均病程(36.3±10.9)h;发病部位:左侧18例,右侧12例。对常规组与干预组患者基线资料(平均年龄、男∶女、平均病程、发病部位)对比,结果处于对比研究标准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病例:实施常规面部检查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均出现一侧口角下垂、面部肌肉瘫痪、漏气、说话漏风、流涎等症状;实施针灸治疗患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课题;意识清醒患者;患者自愿配合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例:采取其他方案治疗患者;针灸治疗禁忌或不耐受患者;其他面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孕期患者;哺乳患者;其他系统严重病变患者;精神、沟通、交流障碍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针灸治疗。将翳风穴、太冲穴、太冲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作为主穴,将中脘穴、足三里穴、下关穴、承浆穴、阳白穴等作为配穴,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2~3个配穴,采取华佗牌针灸针进行针灸处理,通过平补平泻法平刺,进针时保证患者出现肿胀及酸麻感,在患者进针得气后,每穴留针30 min,1次/d,持续治疗1周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对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在患者治疗中询问患者身体感受,了解患者耐受状况,在患者出现异常状况时,及时停止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

对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1)治疗前护患沟通:在患者治疗前,通过温和语气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发放宣传手册,并结合图片、视频等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周围性面瘫的发生诱因、表现、治疗方式、针灸治疗的优势、针灸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等,积极回答患者关于治疗的相关疑问,为患者答疑解惑,使患者认识针灸治疗;治疗前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针对患者实际情绪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正确看待针灸治疗过程,向患者介绍针灸治疗效果良好病例,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保持舒畅心态,配合治疗;治疗前询问患者晕针史状况,避免患者存在禁忌,指导患者避免过饥或过饱,并在治疗前晚加强休息,避免过度疲劳。(2)治疗中监护及沟通:治疗中为患者调整舒适体位,引导患者深呼吸,保持全身放松;治疗过程中通过与患者交谈、指导患者看电视、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治疗期间及时了解患者身体疼痛感受,告知患者局部疼痛的原因,并预防局部出血;进行室温调节,加强保温护理,预防患者感冒。(3)治疗后护理:治疗后指导患者加强对针灸部位的压迫止血,预防局部血肿;指导患者治疗后通过温毛巾进行面部热敷处理,5~10 min/次,2~3 次/d;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按摩处理,力度适中;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加强保暖护理,预防面部受寒,加强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生活中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并禁止饮酒。

1.3 观察指标

(1)评价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显效:患者干预后面部表情、面部功能恢复正常,静态及运动时面肌均对称;有效:患者干预后面部表情、面部功能明显改善,静态下面肌对称,运动时面肌不对称;无效:患者面部表情、面部功能无改善或加重[2]。

(2)分析患者治疗舒适度状况。通过医院自制量表实施,本院自制针灸治疗舒适度评价表分为治疗过程舒适度、心理舒适度、生活舒适度三项,每项0~3分,0分为不舒适,1分为基本舒适,2分为舒适,3分为非常舒适。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行 t检验。 用[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患者治疗效果分析[n(%)]

2.2 患者治疗舒适度分析

干预组治疗舒适度评分(2.2±0.3)分显著高于常规组(1.7±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9,P<0.001)。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可导致患者出现口眼歪斜、面部表情肌瘫痪、讲话漏风、流涎等症状,且患者无法进行鼓嘴、闭眼、抬眉,部分患者可伴发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听觉异常等症状,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损伤,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目前临床中医研究发现周围性面瘫的发生与寒邪入侵、脉络失养、面神经经络血瘀阻滞存在密切关联,因此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是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主要原则[3]。实施针灸治疗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血液循环,促进面部神经修复;且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神经修复,改善面神经功能,从而发挥治疗效果[4]。该研究在患者针灸治疗过程中运用了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通过护理干预过程可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疗效。分析原因是:(1)在患者治疗前护理中,通过加强护患沟通过程向患者介绍针灸治疗的相关知识,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认知,减轻患者对于治疗过程的恐惧及抗拒心理,促进患者配合治疗,保证治疗效果;(2)经治疗前心理疏导可提升患者信心,进一步保证患者配合治疗,保证疗效;(3)经治疗前指导可使患者处于良好的治疗状态,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减少不良状况的出现;(4)经治疗中沟通过程可进一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保证针灸过程顺利实施,减少意外事件发生;(5)经治疗中监护过程可减少患者晕针、出血等状况;(6)经治疗后护理可针对性指导患者治疗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受寒、不良饮食、过度劳累等相关不良行为对病情的影响,也可指导患者进行面部热敷、面部按摩等处理进一步促进面部神经修复,从而改善患者疗效[5]。该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治疗舒适度评分更高,说明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下患者身心舒适度更高,可使患者获得舒适的治疗体验,更利于患者接受,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实施针灸治疗时运用护理干预可提升疗效,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体验,值得运用。

猜你喜欢

面瘫舒适度针灸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