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19-01-05宋宁宋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本体康复训练膝关节

宋宁 ,宋杨

(1.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2.重庆市荣昌区中医院,重庆 402460)

膝关节周围骨折为骨科常见病,经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但患者术后多伴有膝关节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低。加强术后康复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但有研究指出,将本体感觉训练应用到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训练过程中,可进一步促进功能恢复。该文于该院(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本体感觉训练的方法,并观察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抽签法,将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性别:男性∶女性=30∶20,平均年龄(57.28±20.40)岁。 对照组性别:男性∶女性=31∶19,平均年龄(57.40±20.29)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进行本体感觉训练。

1.2.1 常规训练方法 常规训练方法包括“牵引”“中药熏蒸”“肌力训练”“关节松动”等:(1)牵引: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肢体于牵引床上固定,利用沙袋进行重力牵引。牵引期间,沙袋重量应视患者的耐受度而控制,以使患者肱(股)四头肌存在紧张感,疼痛能够忍受为宜,10~15 min/组,2~3 组/d。 (2)中药熏蒸:可给予患者活血化瘀类药物进行中药熏蒸(采用郑氏1号、3号熏洗药进行联合熏洗),药液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以免导致烫伤,30 min/次,1 次/d。 (3)肌力训练:取训练椅,嘱患者以训练椅为辅助,进行患侧膝关节屈伸训练,20 min/次,1 次/d。(4)关节松动:应首先采用 VAS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针对疼痛严重者,应首先通过按摩的方式(郑氏手法中的抚摩、揉捏、摩擦、推压等)缓解疼痛。待疼痛减轻后,可给予髌骨关节分离牵引,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病情康复。

1.2.2 本体感觉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包括“神经肌肉促进训练”“平衡垫训练”“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郑氏形意步态训练”)三项内容,方法如下:(1)神经肌肉促进训练: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为D2屈曲模式,进行等张组合训练。患者仍取仰卧位,进行D1及D3模式拮抗及反转训练。(2)平衡垫训练:患者站在软垫之上,背对墙面。将瑞士球置于患者背部与墙体之间,嘱患者上肢环抱于胸前,双脚分开至肩宽,逐渐下蹲,下蹲成功后保持10 s,重复以上动作。上述训练20 min/次,1次/d。随着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增强,应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及难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3)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患者取坐位,将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调整为下肢模式,调节阻力,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上述训练中,正向训练频率为10 min/次,1次/d。反向训练频率为 20 min/次,1 次/d。(4)郑氏形意步态训练:主要以站桩练习为主,患者沉肩屈肘放于腹部双侧,双手握拳掌背朝下,双下肢屈曲30~45°,双足跟离地双腿与肩同宽进行趟步运动,支撑腿单脚站立保持1 s,另一只脚脚尖着地依次进行直进直退与斜进斜退练习,每次10 min,1 次/d。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包括LKSS评分(用以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分越高,代表功能越强)、AROM评分 (用以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得分越高,代表关节活动范围越大,功能恢复效果越好)、BBS评分(用以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得分与膝关节功能正相关)。(2)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康复时间、ADL评分(用以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患者的能力正相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及(±s)表示,分别采用 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 LKSS(91.00±0.77)分、AROM(120.20±0.52)分、BBS(51.87±0.79)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各项评分对比[(±s),分]

表1 各项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治疗阶段组别治疗前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 对照组LKSS AROM BBS 36.19±1.40 60.13±1.56 31.12±0.89 36.20±1.48 60.12±1.57 31.10±1.18(91.00±0.77)*(120.20±0.52)*(51.87±0.79)*76.89±0.74 98.96±0.85 40.04±1.26

2.2 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住院时间(4.85±1.85)d、康复时间(0.84±4.56)d、ADL 评分(90.66±1.22)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预后情况对比

3 讨论

3.1 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

为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嘱患者依从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是关键。常规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包括 “牵引”“中药熏蒸”“肌力训练”“关节松动”等多种[2]。上述康复训练方法中,利用沙袋进行下肢牵引,能够有效促使痉挛的关节肌肉得以松弛,使疼痛得以减轻,帮助骨折复位,使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以快速康复。此外,通过牵引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同样能够纠正关节畸形,改善膝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该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指导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后,本组患者 LKSS(76.89±0.74)分、AROM(98.96±0.85)分、BBS(40.04±1.26)分。与康复训练前相比,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显著提升,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提示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对患者预后的观察发现,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住院时间(8.41±1.79)d、康复时间(59.85±6.01)d、ADL评分(81.20±3.50)分。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康复训练虽可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仍有待进一步下降,康复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3.2 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本体感觉指肌、腱、关节等器官处于不同状态时所产生的感觉,又称深部感觉。目前,随着医疗卫生领域对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临床对患者本体感觉的重视程度同样明显提升[3]。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手术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体感觉恢复,但效果有限。机体的本体感觉,需经过四肢及躯干进行传导,需通过不断的训练,方可形成运动模式的固定标准,使运动功能再次获得。本体感觉训练,是以增强患者的本体感觉为目的所进行的康复训练,可通过“神经肌肉促进训练”“平衡垫训练”“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郑氏形意步态训练”)三种途径实现。“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应用的过程中,系统可根据设置情况改变运动方向、速度以及阻力。借助该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使患者膝关节的运动觉得以恢复,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郑氏形意步态训练取自郑怀贤教授的武术套路,因其具有无疼痛、开链、多运动点等康复特点,近年来在四川省骨科医院与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广泛应用于下肢的本体感觉训练中。)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本体感觉训练,可更大程度的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文研究发现,将本体感觉训练应用到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训练过程中后,患者LKSS(91.00±0.77)分、AROM(120.20±0.52)分、BBS(51.87±0.79)分。与训练前相比,患者的各项评分明显提高,提示本体感觉训练取得一定的效果。将上述指标与常规康复训练患者各项指标相互对比可以发现,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同时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者,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更强,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更大,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预后的观察发现,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住院时间(4.85±1.85)d、 康复时间 (0.84±4.56)d、ADL 评分 (90.66±1.22)分,与单独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者相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及康复时间更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高,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文的以上研究结果,证实了本体感觉训练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加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本体感觉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提高其膝关节功能,且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可将其应用到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中,促进病情康复。

猜你喜欢

本体康复训练膝关节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