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下肢骨折疗效观察

2019-01-05李魁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骨膜胫骨微创

李魁武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湖北恩施州 445000)

由于下肢骨折解剖位置较为特殊,存在覆盖肌肉少、血供差等问题,很容易出现皮肤组织缺血坏死,尤其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甚至畸形愈合等[1]。而当前临床治疗下肢骨折以内固定手术为主,传统多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虽然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但术中易造成较大的软组织剥离,不利于骨折愈合,影响术后恢复[2]。而近年来微创技术受到重视,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能够在减少创伤下完成固定,且复位容易,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3]。为此,该次研究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为研究时间范围对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2例,均经外伤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对照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17例,年龄在 25~6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5±4.22)岁,其中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30例;观察组男患者27例,女患者15例,年龄在2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79±4.03)岁,其中开放性骨折 14例,闭合性骨折28例;排除病理性骨折患者、合并心肝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患者严重肿胀而短期内无法行手术治疗患者、血管神经损伤患者等。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硬膜外麻醉方式,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选择径前弧形切口,切开表皮下深筋膜,显露胫骨骨折断端,先进行骨折断端处血肿块清除,再利用牵引进行复位处理,按照解剖位置复位骨折片,确保保留最大的骨折块的骨膜及血供,若不稳定则可利用克氏针固定。内侧解剖钢板内固定则将钢板潜行插入胫前内筋膜与骨膜之间,前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则将钢板插入胫骨外表面,并促使钢板在胫骨远端前方横过,在骨折两端利用螺钉固定。术后进行切口缝合处理,并防止引流管,观察评估恢复情况,一般术后2 d拔出引流管。

1.2.2 观察组 给予患者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先利用C型臂X光机骨折位置、钢板置入位置等,确定钢板近端为胫骨平台的外侧,远端为胫骨前外侧面。随后建立隧道,位置在骨膜上和深筋膜之间,再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长度的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置入隧道内,置入瞄准装置后,再利用螺丝钉经皮小切口拧入,需至少3~4枚自攻型锁定螺钉。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指标、恢复指标,包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锻炼时间等;评价两组术后2个月恢复效果,优为疼痛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良为疼痛基本消失,肢体功能明显改善,无感染,可能伴随轻度神经血管损伤;可为疼痛减轻,肢体功能改善,无感染,伴随中度神经血管损伤;差为疼痛、肢体功能无明显改善,伴随严重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治疗优良率=优率+良率。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含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骨不连等。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康复指标分析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恢复指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手术及康复指标分析(±s)

表1 两组手术及康复指标分析(±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术后负重锻炼时间(月) 骨折愈合时间(月)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85.22±12.35 95.03±13.71 4.44<0.05 182.46±35.41 246.95±41.35 7.67<0.05 7.05±2.53 9.29±3.11 3.62<0.05 1.02±0.24 1.48±0.36 6.89<0.05 3.02±0.95 4.21±0.98 5.65<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分析表2可知,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n(%)]

2.3 两组并发症率分析

分析表3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与对照组19.05%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两组并发症率分析

3 讨论

下肢骨折属于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受到车祸、跌倒、砸伤、坠落等高能量损伤引起的骨折[4]。下肢骨折多发生在胫骨中下段,具有不稳定特征,对其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与该位置解剖结构有较大的关联,导致术后可能出现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情况。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内固定治疗方案得到推广,其相对外固定方式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等优势,利于术后恢复[5-6]。但传统内固定治疗多采用普通钢板,导致需要进行较大面积的软组织剥离才可进行钢板置入,继而引起术后感染和皮肤坏死,针对此种情况临床加强了解剖钢板和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的研究及应用,其中解剖钢板在固定中无须预弯,降低钢板疲劳断裂情况的发生,且强度和韧性高,利于骨折愈合,但其仍需剥离骨膜,造成创伤大、恢复慢[7]。而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则利用髓内钉技术、生物接骨板技术等获得良好的内支架作用,且置入采用经皮方式,可减小对骨膜血供的干扰,同时无须预弯,角度稳定性好,基本不会出现螺钉松动情况,利于术后恢复[8-9]。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恢复指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与对照组19.05%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可减少术中损害,加快术后康复速度,提高恢复效果,促使肢体功能尽快康复,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属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骨膜胫骨微创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骨膜外克氏针固定并切开修复Ⅰ区伸肌腱断裂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