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气温变化规律及与稻作的关系

2019-01-05解振兴沈如色姜照伟李义珍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齐穗播种期积温

解振兴,沈如色,姜照伟,李义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

福建省地处低纬度,东临太平洋,受海洋气团影响,形成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光水资源丰富,有利稻作生产。但境内多山,地形地势复杂,各地气候有较大差异。掌握气候变化规律,才能合理安排水稻熟制、品种和生育期布局。文章着重分析气温变化规律及与稻作的关系。

1 气温的垂向、纬向变化规律

蔡金禄等[1]20世纪80年代整理了福建省162个气象站(哨)历年气温资料,建立3个纬区各旬平均气温对海拔的回归方程。据此,作者计算出25°N、26°N、27°N不同海拔地区的各旬平均气温(表1)。

各旬平均气温随纬度北移和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但降幅因季节和纬区而有一定差异。7、8月份各旬气温主要受制于海拔,海拔每升高100 m的直减率最高(0.6℃),纬减率最低(0~0.2℃/度)。由此时间向前推后,直减率逐渐减少,纬减率逐渐增大,如:4、5、6月和9、10、11月份,海拔每升高100 m的直减率为0.50~0.58℃,25°N至26°N 的纬减率为 0.7~ 1.4℃ /度;12、1、2、3月份,直减率为0.35~0.50℃,25°N至26°N的纬减率为2.1~2.5℃/度。26°N至27°N的纬减率季节变化趋势相似,但纬减率降低。全年平均,25°N、26°N、27°N海拔每升高100 m的直减率分别为0.56、0.48、0.52℃,25°N至26°N和26°N至27°N的纬减率分别为1.03、0.64℃/度。从26°N至27°N,纬度北移1度的温差,相当于海拔提高100 m的温差。但由于在25°30′~25°50′的内陆腹地,海拔1 000 m以上的戴云山和玳瑁山主体崛起,形成南北屏障,显著扩大了25°N纬区至26°N纬区的温差。

表1 福建省不同纬度海拔地区的各旬平均气温 (℃)

2 气温的经向变化规律

蔡金禄等[1]及李义珍等[2]为探索气温的经向变化规律,于20世纪80年代在25°N、26°N、27°N的东西部各选1个气象站,按直减率计算出2站等高处的各旬平均气温,据此再计算出日平均稳定通过12℃始日(代表早季安全播种期)和15℃终日(代表晚季安全成熟期),以及2期持续日数、积温和日平均气温。结果看出,在同纬度同高程,西部春暖早,秋冷也早,3—6月气温,西部高于东部,7—8月气温持平,9—11月气温,东部高于西部。因此,东西部水稻安全生长期的日数及积温并无显著差异,只是西部比东部,早季安全播种期提早3~8 d,晚季安全成熟期也提早2~13 d。

3 水稻安全生育期和熟制、品种及生育期的合理布局

据李义珍等在20世纪70年代观察[3],水稻冷害主要出现在4个时期:春季早稻播种期遇日平均气温持续<12℃时,抑制胚根胚芽萌发及幼叶生长;梅雨季节早稻孕穗期遇日平均气温连续3 d以上<22℃时,引发小孢子或雄配子败育;初秋晚稻齐穗开花期遇日平均气温连续3 d以上<22℃时,障碍扬花受精;暮秋晚稻籽粒充实期遇日平均气温持续<15℃时,阻断籽粒成熟。然而早稻孕穗期冷害多发生在极早熟品种,当下已罕有种植;晚稻安全成熟期距安全齐穗达50~60 d,只要在安全齐穗期前齐穗,一般不会发生成熟期冷害。因此,确保水稻安全生育的重点,是确保早季安全播种和晚季安全齐穗。

据对气温资料的查证,在春季当历年日平均气温升达13.5℃时,日平均气温有80%保障率稳定升达12℃,可以安全播种;在秋季当日平均气温降达24℃时,有80%保障率不会出现连续3 d以上<22℃的低温,可以安全齐穗。据研究,海拔800 m以上的高山区秋季冷涼,水稻经受抗寒锻炼后,花期冷害指标降为日平均气温连续3 d以上<21℃,相应地在秋季当日平均气温降达23℃时,也有80%保障率不会出现连续3 d以上<21℃的危害开花受精的低温。

依据表1列出的3个纬区不同海拔的各旬平均气温数据,春季找出旬平均气温13.5℃左右的2旬,秋季找出旬平均气温24℃左右 (高山区为23℃左右)的2旬,以其气温值为基点,采用内插法,计算出春季升达日平均气温13.5℃的日期和秋季降达日平均气温24℃(高山区为23℃)的日期,分别确定为早季(头季)安全播种期和晚季(再生季)安全齐穗期,结果列于表2。为便于分析熟制、品种和播栽期布局,还计算出安全播种期至安全齐穗期的持续日数及积温。

从表2看出,早季安全播种期分布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由南向北、由低向高逐渐推迟,在同一纬度同一高程,则为内陆比沿海略早。晚季安全齐穗期分布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由南向北,由低向高,逐渐提早,同一纬度同一高程,则为内陆比沿海略早。

种植双季稻要求有较长的安全生长期,从早季安全播种至晚季安全齐穗,最少需持续180 d,积温4 200℃。据此指标,由表2数据采用内插法计算,种植双季稻的高限为25°N海拔500 m,26°N海拔300 m,27°N海拔200 m。在此高限地区,双季水稻必须采用早熟品种搭配中熟品种布局。而在低海拔地区,早季安全播种至晚季安全齐穗长达200 d以上,积温4 800℃以上,双季可釆用早、中熟品种搭配中、晚熟品种布局。在24°N附近的沿海丘陵平原区,早季安全播种至晚季安全齐穗长达220 d以上,积温5 500℃以上,可双季都种植中晚熟杂交稻。

再生稻采用机械化生产后,再生季抽穗期推迟10 d左右,从头季安全播种至再生季安全齐穗,晚熟品种也需积温4 200℃,其适宜种植高限与双季稻相同;早熟品种需积温4 100℃,其适宜种植高限可提升50 m。

单季稻在福建省有充裕的安全生长期,习惯在4月底—5月初播种,9月中旬—10月中旬收获。稻谷干物质有30%来源于幼穗分化期的光合生产,70%来源于抽穗—成熟期的光合生产。而一年中太阳光能最丰的季节为7、8月。采用传统播种期就未能充分利用7、8月的太阳光能。为此,课题组[4]在尤溪县高山区和低山区分期播种5个杂交稻品种,探索提早播种能否充分利用7、8月的太阳光能。表3列出中熟品种天优3301和晚熟品种Ⅱ优3301的试验结果,看出不论低山区或高山区于3月中旬播种,可将稻谷干物质积累期调控在一年中太阳光能最丰的7、8月,与传统的迟播田块相比,结实率提高10%,增产6%~10%,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标准。

表2 福建省不同纬度海拔地区的水稻安全播种期和安全齐穗期

表3 单季稻不同播种期的光温生态对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福建省尤溪县,2007年)

猜你喜欢

齐穗播种期积温
免耕半固态直播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浙江省水稻品种耐迟播性研究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石河子地区近50年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1960—2013年中国≥10 ℃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导因素分析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穗部套袋遮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