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对外贸易的要素含量估计与分析

2019-01-05刘明

商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资本密集型所需劳动密集型

刘明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北京 100081)

一、引言

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获得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对外贸易。各国通过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优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外贸部门,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劳动力低成本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突出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到城市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十分有限,城市劳动力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工资水平开始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储蓄率和投资率居世界最高水平,我国的资本存量也在快速增长,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大幅提高,资本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是否充分反映了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随着我国劳动力增速减慢和资本快速积累,我国的比较优势是否发生变化?这些问题对于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研究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文献综述

经济学家很早就开始通过分析比较一个国家的贸易要素含量和要素禀赋的关系,来分析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否遵循了比较优势的原理。Heckscher(1919)、Ohlin(1933)提出关于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的模型,通常被称为H-O模型。H-O模型建立在各国资源禀赋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假定各国生产技术相同且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分析要素禀赋差异如何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某种生产要素相对其他生产要素比较丰富,而某种产品的生产需要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则此种产品与他国相比在成本上就具有比较优势,从而可以通过出口这种产品获利。根据H-O模型,一个国家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这一模型奠定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础,在后来的研究中不断被修正完善。

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Leontief(1953)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经济数据进行验证,却发现发现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与H-O理论的预测不相符合,这个研究结果后来通常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经过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更高所造成的。但这个观点通常不被人们接受。

理论和实际存在的差异导致很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Vanek(1968)完善了H-O模型,经过Vanek完善后的H-O模型被称为H-O-V模型。与H-O模型相比,H-O-V模型重新定义了衡量一国要素丰裕程度的办法,H-O-V模型把消费纳入进分析中。在H-O模型中,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的比值大于B国的资本/劳动的比值,那么A国就是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而B国就是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而在H-O-V模型中,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本相对于劳动是其丰裕要素,那么,这个国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大于消费的产品中蕴涵的资本/劳动比率。就是说,一个国家出口结构不仅取决于本国的资本/劳动比率,还取决于本国消费中所蕴含的资本/劳动比率。这样,即使一个国家的资本/劳动比率和另一个国家相比较高,但如果这个国家的消费产品中所蕴涵的资本/劳动比率更高,这个国家的资本就不能称是丰裕的。Leamer(1980) 运用H-O-V模型重新解释“里昂惕夫之谜”。他计算了1947年美国生产的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率和消费的产品中蕴涵的资本/劳动比率,发现前者大于后者,也就是说,“里昂惕夫之谜”可以被解释,美国的国际贸易是可以用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的。

目前关于中国贸易要素含量的研究还比较少。Jianping Ding(2002) 首次利用1992年的投入产出表,在H-O-V理论的框架下研究了1992年中国贸易的要素含量问题。但该研究主要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含的具有不同劳动技能的劳动力,且该研究只计算了一个时间点的贸易要素含量,没有计算比较多期的贸易要素含量,不能分析比较优势的变迁问题。常黎和胡鞍钢(2011)应用贸易要素含量的研究方法,分析了1992—2002年中国的制造业对外贸易要素含量的变化,但是该研究使用的要素含量只是投入产出表中生产该产品的直接的要素含量,没有考虑生产出口产品所需的中间投入中所含的要素,且该研究只考虑了制造业贸易的要素含量,而没有全面分析我国全部贸易的要素含量。

本文以H-O-V模型为基础,计算2007年我国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的要素含量,分析我国的对外贸易是否反映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并进一步计算2015年我国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的要素含量,通过对比2007年和2015年我国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的要素含量,分析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在方法上,通过投入产出法计算出口产品的全部要素含量。

三、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要素含量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计算方法

要计算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的要素含量,需要获得各行业生产的要素投入量。各行业的要素投入量既包括直接投入的要素,也包括间接的要素投入,即生产中间投入所需的要素。

假设有n个行业,分别为1,2,…,n。中间投入系数矩阵为:

生产所需的直接资本向量矩阵为:

生产所需的直接劳动向量矩阵为:

考虑间接的要素需求,生产所需的全部资本向量矩阵为:

生产所需的全部劳动向量矩阵为:

则有等式:

用矩阵可表示为:

计算可得,

假定某个时期生产、消费、出口和进口可用矩阵表示为:

(二)数据来源

计算要素含量的最大瓶颈在于数据,本研究做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编辑整理工作。要计算2007年单位产出的资本和劳动含量,需要各行业产出、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相关的数据。

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工业部门相关数据,见表1。

表1 2007年工业部门资本、就业和总产值

注:数据来自《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2007年非工业部门(包括第一产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数据也可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得,见表2。

表2 2007年非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

注:数据来自《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但统计年鉴上没有非工业部门的资本数据,但有固定资产投资和折旧数据,见表3。

表3 2007年非工业部门增加值增量、固定资产投资和折旧

注:数据来自《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固定资产投资减去折旧等于当年的固定资产增量。如果假定技术不发生变化,用非工业部门当年的增加值相对于上一年的增量除以固定资产增量,就等于非工业产业单位增加值所需的直接固定资产含量。

生产除需要固定资产外,还需要流动资产,但统计年鉴没有非工业部门的流动资产方面的数据。根据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数据,计算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平均比重,用这个值近似非工业各产业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然后可以计算非工业产业所需的总资产。

由于需要计算的是产品的要素含量,还需要增加值占产值的份额。可以通过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的产值和增加值的数据计算得到。

(三)各部门直接和间接的要素需求

利用上面的数据,可以求出每单位产品所需直接要素。再根据上一节的公式,可以求出每单位产出所需的直接和间接要素之和,见表4。

表4各部门直接和间接的要素需求

续表

产业每单位产品所需直接要素每单位产品所需直接和间接要素之和资本劳动资本劳动产业每单位产品所需直接要素每单位产品所需直接和间接要素之和资本劳动资本劳动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0.565 0.053 2.97 0.3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85 0.030 2.86 0.08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0.623 0.066 2.91 0.31 批发和零售业1.385 0.073 2.76 0.13 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0.924 0.031 3.34 0.17 住宿和餐饮业0.825 0.035 2.51 0.30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0.527 0.007 2.90 0.07 金融业2.689 0.040 3.74 0.08 化学工业0.850 0.018 3.58 0.14 房地产业3.650 0.040 4.21 0.0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898 0.014 3.38 0.1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921 0.021 3.18 0.13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783 0.009 3.44 0.08 研究与试验发展业0.785 0.036 2.63 0.14金属制品业0.655 0.024 3.40 0.11 综合技术服务业0.785 0.036 2.30 0.10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0.856 0.023 3.50 0.1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945 0.090 3.53 0.1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928 0.015 3.81 0.1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941 0.080 2.76 0.1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683 0.019 3.53 0.11 教育1.460 0.123 2.94 0.2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621 0.015 3.54 0.11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024 0.051 3.28 0.15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728 0.025 3.47 0.1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980 0.038 2.78 0.16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0.628 0.031 2.97 0.23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576 0.085 3.02 0.16

四、我国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的要素含量及比较优势的利用

运用上述系数,再利用2007年投入产出表关于生产、消费、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就可以求出2007年我国生产、消费、出口、进口的资本和劳动含量,见表5。

表5 2007年我国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的要素含量

从表5可以看出,我国生产的资本/劳动比率比消费的资本/劳动比率要低,说明我国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

我国生产和消费的资本含量都非常高,均高于进出口的资本含量,这是由于这一阶段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高潮,国内钢铁、水泥、化工等资产密集型重工产业占据很大比重。

2007年,进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较高,进口单位商品的平均资本含量也最高,而进口单位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量最低,说明我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单位商品所需的平均资本量最低,说明我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但出口单位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量却比国内生产和消费单位商品所需的劳动量要低,这是因为可贸易商品需要的劳动量更低。

通过对生产、消费和进出口所需资本和劳动的分析,说明2007年我国的经济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我国出口了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了资本密集型产品。

为比较近年来我国经济发挥比较优势的状况,再计算2015年我国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的资本和劳动含量,见表6。

表6 2015年我国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的要素含量

从表6可以看出,与2007年相反,2017年我国生产的资本/劳动比率比消费的资本/劳动比率要高,说明我国资本已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进一步比较单位产品所需的资本量和劳动量,2015年生产和消费所需的资本含量都有所下降,但消费所需的资本含量下降较多;2015年生产所需的劳动含量有所下降,而消费所需的劳动含量上升较多,说明我国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需求下降而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上升。

与2007年相比,2015年出口品所需资本量基本不变,而劳动量下降;进口品所需资本量下降较大,进口品的资本密集度也有较大幅度下降,说明国外资本密集型产业相对我国的优势在下降。比较出口和进口的单位价值商品所需的资本量,发现2015年我国进口品单位商品所需资本量已超过出口品,同样说明我国的比较优势已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

五、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资本快速积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镇就业,我国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已经开始发生显著变化。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正在消失,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开始显现。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对此要在政策上予以及时调整,以恰当应对这种变化。

一方面,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比较优势逐渐消失,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方面仍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减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负担,优化发展环境,让劳动密集型产业平稳发展和转型,防止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成本增加过快而大量倒闭破产或快速转移到其他国家。

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势显现,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我们要继续发挥这种比较优势,不断促进资本的快速积累。为此要改善金融系统,促进资金自由流动,在各个行业间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还要大力促进技术进步,为此国家要加大科技投入,完善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总之,在我国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发生重要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国要稳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防止经济发生大的波动;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平稳转型。

猜你喜欢

资本密集型所需劳动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Editors
“黑暗料理”会发光
大国雁阵模型可分析我国产业转移吗?
工资、失业与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区域差异分析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度性研究
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薪酬现状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Appearance of a neural bypass between injured cingulum and brainstem cholinergic nuclei of a patient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n follow-up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images
Women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