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分析

2019-01-05杨秀美张春通讯作者叶梅惠谢晓枫

医药前沿 2019年4期
关键词:附片药典甘草

杨秀美 张春(通讯作者) 叶梅惠 谢晓枫

(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11)

(2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云南 昆明 650106)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中药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中医药行业得以飞速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的投入市场无疑是我国传统中药顺应市场而产生的新兴事物,拥有着广阔的前景。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传统中草药为原料,利用现代化技术提取有效成分,经过浓缩、干燥等一系列复杂的加工程序制成的。它与传统煎煮的中草药相比,具有质量可控,品质有保证,安全、有效、携带和应用更加便捷,患者依从性高,便于医院开展工作等特点[1],拥有越来越广泛的受众人群,也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同。

本研究通过统计2018年1月—2018年5月我院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情况,分析我院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排名前25位的中药应用情况,为我院中药配方颗粒的合理使用,以及药品的计划采购与量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我院中药房现有中药配方颗粒共214种,由于中药配方颗粒种类过于繁多,通过HIS,对我院2018年1月—2018年5月所有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及其使用量进行统计,根据各种中药品种处方所占比选取使用频率排名前25位的中药品种。

采用Excel统计该25味中药配方颗粒的处方量、使用量,收集我院中药配方颗粒处方,将这25个品种的常用剂量与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剂量进行比较,得出相符率,并结合功效分类分布,分析药品使用情况。

2.结果

2.1 中药配方颗粒使用频率

我院2018年1月—2018年5月中药配方颗粒所发处方数量为3553张,根据各中药品种处方所占比选取使用频率排名前25位的中药品种。其中附片使用频率最高,茯苓、法半夏、陈皮、干姜、砂仁、炙甘草、高良姜、桔梗、细辛、川芎、黄柏、厚朴、苦杏仁、吴茱萸、骨碎补、生姜、麻黄、醋香附、白芍、当归、桂枝、小茴香、益智仁、制远志。

2.2 中药配方颗粒按功效分类分布

统计涉及使用频率居前25种中药配方颗粒,按功效分类,其中温中药、补虚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品种居多。

2.3 中药配方颗粒处方给药剂量与 2015 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剂量范围相符情况

使用频率居前25位中药配方颗粒处方给药剂量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的相符率,发现除个别药物外大多数符合规定。其中,附片使用剂量有80.87%高于规定剂量,且剂量大多为30g;骨碎补100%高于规定剂量,剂量为10g的占91.06%,剂量为20g的占8.94%;而法半夏有64.54%高于规定剂量,吴茱萸有42.24%高于规定剂量;茯苓有32.12%高于规定剂量,砂仁、细辛、当归、桔梗、醋香附、制远志、白芍、益智仁分别有20.24%、11.78%、7.26%、7.05%、6.63%、6.21%、5.39%、4.24%高于规定剂量。

3.讨论

3.1 中药配方颗粒使用频率

我院使用频率较大的这25个品种,温里药、补虚药品种居多,其中附片的使用频率最高、消耗量最大、且剂量偏大,大多处方为四逆汤、吴萸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加减应用,这与我院医生属扶阳派有关。通过医院HIS系统查询2017年1月至5月处方总数:3553张,其中,筛选出含四逆汤(方药组成:附片、干姜、甘草)的处方为622张,占比17.5%;含四逆二陈汤(方药组成:附片、干姜、甘草、陈皮、茯苓、法半夏)的处方为781张,占比21.98%,;含吴萸四逆汤(方药组成:吴茱萸、附片、干姜、炙甘草)的处方为174张,占比4.9%;含吴萸四逆二陈汤(方药组成:附片、吴茱萸、干姜、甘草、陈皮、茯苓、法半夏)的处方为591张,占比16.63%;含四逆二陈合温中汤(方药组成:附片、干姜、甘草、陈皮、茯苓、法半夏、砂仁、丁香、乌药、海螵蛸)的处方为240张,占比6.75%;这些由四逆汤加减变化而来的总处方量总共占比67.67%。另外含当归四逆汤(方药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的处方为405张,占比11.4%,含吴萸当归四逆汤(方药组成:吴茱萸、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的处方为407张,占比11.46%。这些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辩证属水寒土湿木郁等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比如:消化系统:食管炎、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结肠炎、直肠癌等;呼吸系统:肺心病、慢阻肺;心血管系统:高血压、高脂血症;泌尿系统:前列腺炎、前列腺Ca;神经系统: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顽固性失眠、焦虑症;内分泌功能紊乱:甲减、痤疮、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紊乱、痛经、面部黄褐斑;生殖系统: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碍等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

3.2 中药配方颗粒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2.1 小包装剂量不够灵活 在临床使用中,中药配方颗粒以其服用方便、疗效可靠得到了医患的认可。但药品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小包装固定剂量限制其调剂范围不够灵活,具有一定局限性;儿童临床用药剂量低,当量换算后颗粒调剂量低于包装剂量,会造成调剂困难或剂量不准确;某些颗粒难溶于水,颗粒混悬在一起,儿童服用有困难。建议厂家改进工艺,使药品能灵活调剂并能兼顾方便儿童服用。

3.2.2 超剂量用药情况 我院临床中仍存在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剂量不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现象。由于中医是几千年薪火传承的医学,带有明显的经验色彩。古方剂量,常是现代用药的重要参考甚至是主要依据,因此,古今临床用药剂量均应是讨论范围。从古今临床实际应用剂量来看,超剂量应用可谓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检阅历代方书典籍,超剂量用药的现象亦比比皆是。

通过对我院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排名前25位的中药应用情况的分析,了解目前药品的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促进我院中药配方颗粒的合理使用,以及为药品的计划采购与量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中药剂量的确定,既应有历史应用的经验传承,又当对药材品质、患者情况及用药目的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但对历版《药典》沿革进行认真审视,其对剂量的标定并未明确声明其依据。《药典》中大多数中药的用量,背离了临床用药实际,其伸缩幅度偏小,高限量偏低。《药典》规定用药剂量,或许是出于对用药安全性的考虑。但这种规定并非安全用药的万全之策,可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寻求一个妥善的解决之道,从而改变和解除中医师在临床用药剂量上药物的两难的处境。将建议的剂量写入《临床用药须知》之类附加文件,对于规范和约束中药剂量,发挥重大作用。

猜你喜欢

附片药典甘草
竟然是甘草惹的祸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附子不同炮制品的相关差异及临床合理选用探讨
还有多少“穿山甲”需从药典除名
EATING MEDICINE
不同炮制工艺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
《中国药典》2010版毒性中药分析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白附子与白附片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