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烂根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2019-01-05封涌涛
张 笑,封涌涛,刘 瑞
(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 宝鸡 72100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水果的市场需求迅速增大,果业经济蓬勃发展。促进水果种植产业健康发展对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果农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忽略果品质量的现象却十分常见,加之连年气候异常,干旱和洪涝交替出现,增加了果园管理的难度,果树根部病害日益严重。由于根系处于地下,初期染病难以察觉,而当果树地上部分出现病状时根系已受到严重损害,如诊断不准确或不重视,轻则引起树势衰弱,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重则导致植株死亡,甚至果园毁坏[1]。笔者通过对果树烂根病害发病机理的研究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旨在为果树烂根的研究以及相关农业工作者提供文献参考。
1 果树根部病害的病因探析
引起果树烂根、坏根的主要原因包括水涝、干旱、重茬、冻害和滥用肥料等,这些原因有的直接导致了果树根部腐烂,有些引起了果树树势衰弱或土壤环境中病原菌的激增和活化,进而造成根部病害。这类病原菌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类真菌、半知菌亚门类真菌、镰刀菌、根癌杆菌等[2~3],具有潜伏期长、传播迅速、危害大等特点。
1.1 根朽病
根朽病又名蘑菇根腐病,是由担子亚门假蜜环菌和蜜环菌引起,病部常长有成堆子实体,发生普遍,可危害梨、苹果、枣树、桃、猕猴桃等果树[2]。在温度升高湿度变大的3~4月、8~9月为病害高发期。染病果树地上部分表现为叶片黄化、早落、小叶和疏叶,果实小而味劣。富含树根、腐朽的木质及腐殖质土壤、水肥条件差的果园发病率更高。不良的气候因子如干旱、冻害以及其他病虫害,施肥时机不恰当,不注重基肥只注重追肥,导致树体营养积累量不足,来年开花坐果时消耗太大,树势衰弱,均可诱发根朽病。
1.2 白绢病
引起树木白绢病的病原菌无性世代为齐整小核菌,属于半知菌亚门,有性世代为担子菌亚门,非褶菌目,阿太菌属。病菌发育最适合温度为30~40℃,最低为10℃,是一种土壤习居菌,喜高温高湿,久旱遇雨可促进菌核萌发,每年的高发期为6~8月[2],[4]。果园施肥时长期偏重化肥、忽略秋施基肥、既用氮肥促旺长又用激素控徒长、滥用农家肥等不科学的施肥方法导致根系发育不良,土壤酸化,是白绢病菌侵染的根本原因。果园重茬、积水、透气性差、矮砧密植等因素增加了白绢病的发病率。
1.3 圆斑根腐病
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杏等果树,在陕西关中地区发病率较高,病原菌有茄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弯角镰刀菌三种类型[5]。在果树根部急需营养供给时期,如果缺乏营养则发病率偏高。发病果树根茎部位出现红褐色的圆斑,然后随根部的须径生长逐步扩大圆斑范围,直至根部失去营养开始发黑、水分尽失、干枯致死[6]。其病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层薄、含水量低、土质板结、透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团粒结构差;二是化肥施用量大,距根系太近,病菌易从烧伤的毛细根入侵;三是杂草丛生,病虫危害重;四是利用砧木繁殖的苗木抗性差;五是重茬地建园, 不进行土壤和苗木消毒;六是栽植过深, 嫁接口埋入土中, 病菌从接口入侵。
1.4 白纹羽病
病原菌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白纹羽束丝菌,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褐座坚壳菌。是一种常见土传病害,主要针对根部和根茎部,能危害梨、柿、板栗、葡萄等多种果树[7]。染病初期果树地上部分仅表现为树势衰弱,外观与健株差异不大,随后叶片自上而下变黄、凋萎、嫩枝干枯,易被大风刮倒或从土中拔出,手摇树干明显感到树根固地不牢。诱发该病的环境条件为温度高、湿度大,7~9月雨量大,气温高时易发病。果树树势弱、果园土壤酸化、板结、积水、施肥不均衡、缺乏有机质等情况是该病的主要诱因,另外苗圃地建果园发病率较高。
1.5 紫纹羽病
病原菌为桑卷担菌和紫卷担菌,属于真菌担子菌亚门,一般树龄大的果树发病相对更重。发生初期根系表面可见稀疏的紫色菌索或厚绒布状的紫色菌丝膜,并伴有浓烈的蘑菇气味[8]。地上部分表现为树势衰弱、小叶、黄化、叶柄和中脉发红。紫纹羽病在潮湿、高温、偏施氮肥、有机质缺乏、土质酸化、枝叶过密、林迹地建园的情况下易发。发病后病株一般经过数年死亡,果实质量和产量下降,偶尔出现急症型,果树在几天之中萎蔫死亡。
2 农业栽培防治果树烂根的措施
2.1 果园选址
在果园选址上,要尽量避免在林木迹地和重茬地上建园。若在新伐林地建果园,需要先深翻、晒土,清理烂根,可种植2~3 a豆科植物再栽果树,不要选择与禾本科植物轮作,种植前可用 40%五氯硝基苯10~20 g·m-2消毒土壤[9]。建防风林不要选用易成为病害寄主的植物,例如刺槐等。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是建园选址应考虑的条件。
2.2 严选苗木及抗病砧木
在建园时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环境,抗病性强的无病实生苗作为砧木,例如苹果可用新疆野苹果、海棠, 梨用杜梨, 桃用山桃等[10]。还可以利用抗病能力强的砧木培育出抗性强的树苗,提高果树抵抗病害的能力,这对于果树根癌病、白绢病、线虫病等根部病害是较根本的防治方法。苗木出圃时要严格检查,带病的苗木不能使用并要及时烧毁。栽植前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苯来特等 500倍液浸泡10~30 min,消毒后再种植。
2.3 科学管理水肥
树体营养的积累是增强树势、避免大小年的关键因素,其根本措施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水肥方案。一是化肥、有机肥和菌肥相结合。从 5 月至 8 月底,控制氮肥的施用,追肥要以高钾低氮的冲施肥或优质有机肥为主,注意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施用人粪尿、畜禽粪等农家肥,要掺土沤制、发酵腐熟后施用,并配合菌肥。二是注重秋施基肥。坚持每年秋季采果后整刨果园,保持活土层的透气性,按照不同果实成熟时间的早晚应在9 ~10月份(霜降之前)施入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60%~70%。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要添加一些钾肥、磷肥等微量元素肥和生物菌肥,堆肥、厩肥、粪肥以及绿肥等需要充分腐熟,掺匀后覆土,可采用沟施或撒施。三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肥效试验为基础,根据土壤供肥特性和果树的需肥规律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根据不同果园土壤情况来施肥,科学合理改良土壤肥力,让果树获得最优程度的营养吸收和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果树因长期营养供应不均衡或不符合生长周期等原因导致树势衰弱继而烂根落果的病症。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是土壤化验,目前土壤化验费用较高,并且需要农业科技人员或实验人员大量参与以及国家资金的投入,帮助果农开展并大面积普及平衡施肥[11]。有关科研院校、农业部门和肥料生产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完成配方肥的研发、生产、配送和科学推广,完善其市场化运作、工厂化加工和网络化经营模式。
2.4 病株治疗
定期观察果树长势,如发现有叶形变小、枯萎卷缩、失水青干等现象,就要及时扒土检查根部是否已经染病。如发现病株,则可以采用晾根换土、清除病根、药剂消毒、恢复树势、定期灌根的步骤来处理。将根部周围的土挖出,晾晒1~2 d,并去除所有带病根须,伤口涂抹杀菌剂消毒后,再涂波尔多液等保护剂。常用的杀菌药剂有噁霉灵、1%~2%的硫酸铜溶液[1],50% 退菌特等[3],药土配制可用70% 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与无病土以1∶50的比例混合均匀后撒于根部[8]。杀菌处理后,要对衰弱的树势进行调节恢复。可以喷施促进果树生长的调节剂或硝酸钾溶液,并同时施用钙肥,或用对根部有促生作用的甲壳素制剂灌根。病害严重时,早春时期可以在染病根茎上部桥接新根,或在根颈周围栽植健壮苗木,再桥接到主干上。每年在早春、夏末及果树休眠期,以树干基部为中心,挖3~6条宽40 cm、深60 cm的沟,沟长至树冠投影外围,灌注药液以病根接触到药剂为准,然后覆盖无病新土或药土[12],治疗病树需至少连续灌根2 a以上。
3 总结与讨论
果树树势强壮是保证果园经济效益的基础,一旦根部发病,治理过程比地上部分的病虫害困难更大,投入更多,如果放任不管,则会传染至整个果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果树根部病害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方法。治理果树烂根的关键步骤在于果园的水肥管理和定期检查,根据果树的需肥规律把控施肥配方、用量和时期,因地制宜建立灌溉系统,监测土壤墒情和果树涨势、结果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诊断治疗,才能给果园连年丰产稳产打下牢固基础。
果园管理者需具备丰富的经验与知识,同时需要农技推广部门的各项培训和技术指导,才能大面积带动实施果园科学管理,实现果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