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毒血症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2019-01-05马文兰
马文兰
(甘肃省临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47500)
羊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D型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的疫病,此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死亡速度快等特点。这种具有散发性流行特点的疫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山羊也有发病但相对较少,通常2~12月龄且膘情好的绵羊是此病的高发群体,按照症状表现此病可分为两种类型,临床需要观察病羊症状,做出准确的诊断,进而实现对羊肠毒血症的有效防治。
1 流行病学
羊肠毒血症的发病群体主要为成年羊与绵羊,羊羔与山羊发病较少。其发病源头为一种常存在于土壤、污水甚至是动物肠道中的病菌,当羊摄入含有病菌的污水或草料时病原菌便会进入肠道。正常情况下胃肠消化机制可以抑制这种病原菌,若这种机制遭到破坏,病菌便会快速繁殖并释放出大量的强毒素,轻者引发抽搐症状,重则使病羊在昏迷中死亡。羊肠毒血症具有群发性或散发性流行特点,一般在患病群体中可不间断地流行1~2个月。其感染群体非常广泛,无论是数周的新生羔羊,还是6岁的老羊都是易感对象,但6个月~2岁的羊在感染后死亡率更高。在发病时间上,春、秋季是羊肠毒血症的高发季节,并且气候骤变、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率更高,降雨量大的年份其发病率比降雨量少的年份高,低海拔地区的发病率高于高海拔地区。采取山羊、绵羊混合放牧分入会使发病率高于山羊、绵羊分群放牧的。由前文可知,胃肠消化机制遭到破坏会使病菌迅速繁殖,而放牧条件的改变与饲料的更换(干草→青嫩多汁、蛋白质丰富的饲草或多谷类饲草)会对胃肠消化机制造成一定影响,使胃酸浓度降低,因此这类情况下会导致羊发生羊肠毒血症。
2 临床症状
按照症状表现特征可以将羊肠毒血症分为抽搐型和昏迷中死亡型两种。病羊会呈现出突然发病表现,在很短的时间内少数病羊会突然向上跳跃,随后摔倒在地,肢体痉挛,2~4h内迅速死亡。一些病羊的病程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这类病羊会出现咬牙、吃土、头颈向后或偏向一侧作转圈运动、兴奋不安等症状,少数病羊会抵靠在树木、栏杆或墙角,还有一些病羊则不能稳定站立,通常会侧身倒地、角弓反张并且全身肌肉颤抖、其腿蹄不断乱蹬,并口吐白沫。若为其测体温则可以发现体温正常,并没有升高,但其结膜苍白,四肢与耳尖发凉。观察其粪便,呈绿色、糊状,一般情况下第二型的病羊会在昏迷过程中于3~5h的时间内死亡[1]。
3 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3.1.1 免疫接种
养殖者应在每一年羊肠毒血症的高发季节前为羊群进行免疫接种。目前,可用于免疫一种的疫苗主要有三联菌苗与五联疫苗,三联疫苗的针对疫病为:羊快疫、羊肠毒血症与羊猝疽;五联疫苗针对的疫病除了上述3种,还包括羔羊痢疾与羊黑疫两种。接种疫苗需要2次,前后间隔16~20d。一些羊在免疫接种后会出现体温升高或前肢跛行等表现,只需经过3d左右便自行消失。
3.1.2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应该以百毒杀或科安对羊圈进行定期消毒,频率为冬春季每10日一次,夏秋季每7日一次。同时,圈舍内外的异物和粪便要及时清扫,以便减少病菌的滋生,避免羊在进食或饮水时摄入病菌。其次,应调整饲养密度,为羊群提供品质更好的饲料,在春季和夏季应避免羊群大量采食青绿草料,在秋季则要避免其食用过多的结籽饲草。同时,应避免粗料、精料比例失衡,不要突然更换饲料,以免破坏其胃肠消化机制,导致胃酸减少、胃酸浓度降低,使病菌大量滋生。此外,附着有露珠的饲料与冰冻饲料也不可饲喂[2]。
3.2 治疗措施
对于症状轻微的病羊,可以为其肌注痢菌杀并按照其体重配合灌服磺胺脒,时间为2d,标准为8~12mg/kg。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病羊,则要给予综合治疗,将10ml的10%安钠咖、3000000IU的青霉素、500ml的5%葡萄糖液制成混合药液,以静脉注射的方式为病羊给药;同时为其肌注1支痢菌杀进行配合治疗。若病羊有腹泻表现,则应以50g硫酸镁进行缓解,也可以每日静脉注射1次10mg/kg的甲硝唑,或是每日肌注10ml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如此3~5d后便可以有效缓解症状。若病羊为妊娠2个月以上的母羊,应为其肌注20ml黄体酮来保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