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蛋鸡饲养管理
2019-01-05曹靖
曹靖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102442)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蛋类需求越来越多。蛋类市场的扩大使蛋鸡饲养量逐年增加。因为一些饲养者经验不足,蛋鸡饲养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现就蛋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育雏期
1.1 育雏舍的准备
育雏舍要建在向阳、通风、空气较好的位置,并且其高度在3m以上,内壁刷白色仿瓷涂料,地面硬化并利于排水,房顶安有通风口。火棘林下育雏鸡舍建造在通风、向阳处,鸡舍向阳面开一个高1.6m,宽0.7m的小门,门外为铺沙的运动场[1]。
育雏鸡舍的清扫冲洗,消毒,升温及饲料、兽药、疫苗等各种物品的准备。清扫冲洗时要做到全面彻底,对鸡舍内外环境要进行全面清理。然后用2%~3%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洒、喷雾消毒。晾干1d后用甲醛、高锰酸钾进行密闭熏蒸,72h后通风。同时对鸡舍进行取暖预温,使舍内环境符合育雏规定。
1.2 温湿度与通风的控制
育雏温度,1日龄为35℃,2~4日龄下降1℃,从5日龄开始,2d下降1℃,到22℃为止;湿度在1~3日龄内保持70%,4~6日龄降至65%,7~14日龄为60%,15日龄后为55%左右。雏鸡从3日龄开始可以适当自然通风,如此可调节舍内温度和湿度,并可将鸡舍内的有害气体排除,保证鸡舍内空气新鲜[2]。
1.3 严控光照
育雏期光照时数不能增加。在不同育成模式的对比试验中采用1~3d 24h光照,4~35d 23h光照,35~40d每天减少2h光照直至自然光照的特殊光照方法,搭配较高标准的饲料,提高了鸡群产蛋性能。若鸡舍光照不合理,光照时间太长、强度太大会使鸡群发生啄癖。
1.4 饲养密度
一般为25~30只/m2。
1.5 断喙
一般在7~9日龄,切去上喙1/2,下喙1/3。断喙前后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复合维生素和抗生素,以减少应激,帮助伤口愈合。
1.6 饮水与开食
开食前先饮水,可用凉开水,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维生素等。10d后可自由饮水。育雏期对蛋白质需求量较高,注意日粮中蛋白质的比重。并遵循少喂勤添的原则科学饲喂。满足雏鸡营养需求,提高其体质与抗病能力。
1.7 卫生防疫
雏鸡抗病力低下易得各类疾病,要做好免疫接种,进行科学免疫程序,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定期接种疫苗。
2 育成期
2.1 育成舍的准备
成年鸡的饲养方式可分为平面散养和笼养两种方式,或密闭式鸡舍和开放式鸡舍两种类型。转群前先对育成鸡舍与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和消毒工作。笼养则将料槽和水槽调整至适宜高度,地面平养鸡舍要铺好垫料。并将舍温升至所需温度并保持。在转群时应尽量避开雨雪天,避免气温过低或过热,与此同时要将强弱鸡分开管理[3]。
2.2 控制体重
育成鸡的体重是评价蛋鸡体重的重要指标,对其生产性能也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育成鸡体重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这样均会对产蛋性能有较重影响。所以在饲养的各阶段,1~2周随机抽样30~50只称重,用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若体重不符合要求则要适当减少或增加饲料量,以达到标准体重。
2.3 重视骨骼发育
在育成期,蛋鸡跖骨长度对产蛋性能影响较大,而随着蛋鸡生长发育,骨骼渐渐定型,要尽早调整跖骨长度。调整方式有两种,一种在日粮中调整钙、磷、VD、氨基酸等比例;另一种是调整饲养密度、水位和料位高度,增加运动量,促进蛋鸡跖骨长度的增长,达到标准长度。
2.4 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蛋鸡日龄、季节、饲养环境等因素调整饲养密度,确定适宜饲养密度,保证满足蛋鸡的生长发育要求,促进其生长。将鸡舍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0~25℃,育雏结束脱温时要防止温度剧降。并且,其湿度应维持在50%~60%,加强通风换气。在17周龄前进行逐步换料,以增加蛋鸡体内钙的储备。同时有合理的光照管理程序,根据饲养方式进行平稳的光照变化,控制光照强度。
3 产蛋期
3.1 科学调整日粮营养
在产蛋高峰期蛋白质补充很重要,产蛋率每提高10%,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应提高约1%;产蛋率下降7d后再开始逐步减少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延长产蛋高峰期。在产蛋率达到90%时,日粮中的能量应在11.3~11.5MJ/kg,有助于蛋白质的获取。若含有较高的能量水平会使蛋鸡采食量下降,获取不到足够的蛋白质。而且要在日粮中补充额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鸡缺水会使其产蛋率明显下降,因此,每天分早中晚3次供给蛋鸡干净充足的饮水,温度为15℃左右为宜[4]。
3.2 加强日常管理
做好鸡舍环境的管理。控制协调好鸡舍内温度、通风换气的关系。鸡舍内适宜温度应保持13~24℃,并保持稳定;相对湿度在55%~65%。与此同时,良好的通风可以维持室内空气新鲜程度和相对湿度。为了提高蛋产量和延长产蛋高峰期,必须要有合理的光照管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确定之后不可随意改变,避免鸡群不适。光照适宜强度在10~20lx,并保持稳定。
3.3 合理的卫生预防制度,减少应激反应
产蛋前期为了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阿维菌素和左旋咪唑。产蛋高峰期更要注意蛋鸡的疾病预防,可根据需要选用优质抗生素按要求拌入饲料或投入水中,并遵循“少用、优质、对病”的原则和严格执行其规定的休药期。在产蛋高峰期要特别注意鸡舍的卫生消毒,在做到“全进全出”和“彻底消毒”的基础上,每月1~2次大扫除和消毒,每星期给鸡消毒2~3次,定时间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在产蛋期,鸡群一旦产生应激会对产蛋量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要尽可能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所以,要保持良好通风、适宜温度和低噪音的良好养殖环境,确保蛋鸡产量。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蛋鸡养殖中,各阶段的饲养管理会对蛋鸡产蛋量产生重要影响。必须重视蛋鸡饲养管理,采取相应措施满足不同阶段不同的饲养要求,提高蛋鸡鸡群的生产能力,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