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2019-01-05李吉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优质脑梗死饮食

李吉衡

急性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比较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类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并且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征,一直在我国老年人致死因素排行首位。虽然医学水平的发展让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持续提升,但是至今仍有多数存活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 ,致残率 >75%[1],不仅影响患者独自生存能力及生命质量,脑梗死患者饮食要求较高,且因为多发群体为高龄患者,身体不耐受及经济、家庭等多重因素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本次研究观察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88例脑梗死患者,以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优质组(97例)和常护组(91例)。优质组平均年龄(71.88±6.21)岁,平均发病时间(4.97±1.25)h,男女比例为52∶45。常护组平均年龄 (73.18±5.40)岁 ,平均发病时间 (5.06±1.13)h,男女比例为49∶4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在安静时发病,常在晨起后发现症状,且常常在几小时或较长时间内逐渐加重;②物理检查有脑动脉硬化和其他器官动脉硬化确诊为脑梗死。排除标准:①本身智商或者神经有缺陷患者;②其他脑部疾病或者有合并症状患者;③来医院救治时已超过最佳抢救时间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优质组 给予优质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协助患者完成入院后相关检查,做好基础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针对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并随时观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防止术前病情异常耽误最佳治疗时间。②术后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及吞咽功能训练,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和饮食指导,包括限制脂肪摄入,控制总热量,适当摄取膳食中的脂肪,尽量避免含糖饮料不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术后康复,以及食盐、维生素等摄取标准。监督患者生命指标变化及遵循医嘱用药。饮食方面并且根据患者心理情况,因为高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对疾病信息与其他患者相比敏感性高,对应的围术期间承受的痛苦及社会因素都会成为焦虑的导火索。加上住院期间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逐渐开始烦躁不安,敏感多疑。因此在优质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围术期间,需要时刻注意通过心理技巧或者其他交流安抚,有助出现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时,给予亲和的态度增强与患者的沟通,进行适宜的护理疏导。③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完善家庭保健,针对个体恢复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锻炼计划。

1.3.2 常护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与评估。术后适当的肢体训练,每日早晚对患者进行体温检测,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效果以Barthel指数作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标准主要依据: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护理效果越好。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出院时由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0~100分,60分为及格线,<60分视为对本次围手术期间护理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护理前,优质组与常护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31.58±10.51)、(30.75±10.22)分;护理后,优质组与常护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69.83±12.93)、(49.27±10.85)分。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较本组护理前升高,且优质组升高程度优于常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出院时行满意度调查,优质组患者中满意94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6.91%;常护组患者中满意69例、不满意22例,满意度为75.82%。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01,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以脑血栓为基础的动脉粥样硬化。因恢复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肺栓塞以及吞咽进食困难导致的营养不良,所以在治疗期间临床护理直接影响了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2-5]。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除了治疗方面外,对临床护理及疾病预后发展的需求也随之增高。优质护理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开展心理护理、放松护理、舒适护理等多元化护理模式,针对个体恢复差异,形成了一套个性化的脑梗死患者躯体、心理、康复进行三位一体综合护理的模式,并将其发扬、深入。例如脑梗死患者饮食的限制性,形成饮食护理体系[6]:①限制脂肪摄入:避免动物脂肪,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吃蛋黄<3个/周。②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即会下降,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质量也会下降,嘱患者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质量,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③多吃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黏滞有利。④尽量避免含糖饮料,因为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增加体质量、血糖、血脂及血液黏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⑤食盐用量要少,要采用低盐饮食,每天食盐纳入量<3 g,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⑥要增加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除了饮食外,还包括了术前针对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并随时观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防止术前病情异常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术后部分患者对疾病信息与其他患者相比敏感性高,需要时刻注意通过心理技巧或者其他交流安抚,有助出现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时,给予亲和的态度增强与患者的沟通,进行适宜的护理疏导[7]。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8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与分析。优质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常护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前,优质组与常护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31.58±10.51)、(30.75±10.22)分;护理后,优质组与常护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 (69.83±12.93)、(49.27±10.85)分。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较本组护理前升高,且优质组升高程度优于常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满意度调查,优质组患者中满意94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6.91%;常护组患者中满意69例、不满意22例,满意度为75.82%。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8.101,P<0.05)。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应用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促进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猜你喜欢

优质脑梗死饮食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春节饮食有“三要”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