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无人机的大棚种植技术探讨

2019-01-05刘金南

新农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植保农作物大棚

刘金南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江苏 江阴 214405)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无人机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最初的固定翼到现在的多旋翼、复合翼,无人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随着定向识别,精准施药,无线充电等技术的成熟,将赋予无人机新的使命。因此,将无人机技术引入大棚种植,对提升大棚种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无人机的应用前景

1.1 在监控方面的应用

目前农作物在大棚种植过程中的监控基本由人工完成,对于小作坊式的种植,涉及的人员较少,但对于大规模的种植,需要的人工就较多,尤其是无法实时查看,因此在大棚种植中经常会有农作物出现问题,而无人机却可代替人们对大棚内的农作物进行监控,主要搭载视频器件,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来精准分析蔬菜水果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等,特别是无人机可采用“定时巡航”方案以及无线充电技术,无人机就能按照设定的时间对大棚内农作物的情况进行监控,完成工作之后可飞回充电平台继续充电续航,时刻保持充足电量。同时无人机上可配备高清红外摄像头,保证它们晚上也能进行工作,能够实现24小时监控。

1.2 在植保方面的应用

植保无人机服务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喷洒方面,目前无人机可搭载农药喷洒系统,当监控到种植的大棚某块区域内发生病虫害,可由无人机代替工人对该区域完成农药的喷洒,实现精准施药,特别是无人机喷洒技术采用的是喷雾喷洒方式,该方式至少可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同时无人机在农药喷洒上的效率高于人工作业,这在一定程度可减轻农药用量。在安全性方面,大棚中由于时刻处于密闭状态,喷洒的农药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危害,而无人机可通过远程操控或自动作业,无需作业人员进入大棚,这就避免了与农药直接接触,提高了喷洒作业安全性。

1.3 在采摘方面的应用

以往采摘都是由人工完成,费时费力,而采摘无人机能够帮助作业人员完成农作物的采摘,在大棚内地形相对狭窄,作业人员行走不方便,而无人机行动灵活,无视地形,在无人机上搭载相应设备,通过视觉识别、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对农作物果实颜色进行识别与分析来判断果实的成熟度。一旦判断水果已经成熟,无人机就会完成采摘作业。

2 推广无人机存在的问题

无人机技术的优点很多,但在推广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投入成本高,其中质量好的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单台成本就超过万元,这对绝大多数种植户来说难以承受。二是稳定性不高,无人机在大棚中应用,时刻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容易出现飞行不稳的现象。三是技术不成熟,无人机在植保方面与采摘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容易识别错误,还需要进行改进。

3 结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必将会涌现出来,传统的大棚种植将不能满足当下农业发展的需求,而引入无人机技术将会给大棚种植带来新的方向和机遇。

猜你喜欢

植保农作物大棚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