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控技术

2019-01-05王利平

农业知识 2019年16期
关键词:条斑稻种细菌性

文 / 王利平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世纪90年代初期该病传入山东省及北方地区。多年来,各地采取有效措施阻截该病的扩散蔓延,其发生范围被逐步压缩,目前主要分布在华北等地。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水稻叶片。水稻秧苗期即可发病,带菌种子播种育苗后,叶片上出现长约1厘米的透明条斑,大田期发病更重,感病品种上的病斑纵向扩展可达4~6厘米。植株受侵染后,开始显症为细小水渍状短条点斑,后由于受叶脉限制,发展成为1~2厘米的纵向条斑,病斑颜色由黄转至黄褐,对光观察呈油半透明状,严重时可连接成片以致全叶枯黄,湿度大时病斑上出现许多黄色菌脓,干燥后呈黄色小珠状,是田间再侵染的主要来源。

防控技术

应采取“强化检疫措施、全面药剂浸种、加强健身栽培、封锁发病中心”的综合防控技术。

1.检疫措施。带菌种子的调运是病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应严格按照水稻产地检疫规程开展杂交水稻制种田的产地检疫,严禁发病田留种,确保种子质量。对发病田块进行单收、单加工,对病稻草、谷壳等进行集中销毁。对调运的杂交稻种严格检疫,特别是对来自发生区的稻种,加强复检,査验检疫证书。

2.浸种处理。在发生区全面推行药剂浸种,将稻种用清水预浸12~24小时,再用36%三氯异氯尿酸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浸种12小时,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浸种12小时后催芽播种。

3.农业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推广种植粳稻品种,或改种蔬菜、林果等作物。发生区水稻生长期加强田间管理,提倡配方施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灌溉用水做到浅水勤灌,避免漫灌。加强沟系管理,病田和非病田用水分开,避免病田水流向非病田,阻止病菌扩散。

4.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江苏省一般于7月下旬至8月初开始发病,田间先出现发病中心,并逐渐向四周扩散。见病后,可选用噻唑锌、噻菌铜、叶枯唑等药喷雾防治,对发病中心,应由外向内进行喷药,台风、暴雨过后要及时补治。

猜你喜欢

条斑稻种细菌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不同干条斑紫菜和烤条斑紫菜光合色素含量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在番茄果实颜色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湖南双季杂交晚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抗性及条斑病发生动态
条斑紫菜中磷和钙的亚细胞分布及其与富集砷的关系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