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材优质优价机制建立制约因素分析及其实施路径探讨△

2019-01-05段金廒郭盛严辉宿树兰郭兰萍赵润怀黄璐琦

中国现代中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优质

段金廒,郭盛,严辉,宿树兰,郭兰萍,赵润怀,黄璐琦

1.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循环利用重点研究室,江苏 南京 210023;2.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100700;3.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北京 100195;4.中国中医科学院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100700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的好坏。国家和行业高度重视中药材质量的提升。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促进中药饮片优质优价”[1]。中药材的质量提升是实现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的基础,优质中药材也是市场各主体的普遍诉求。因此,如何实现中药材质量的持续提升和优质中药材的稳定供应已成为今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点。

“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认交易规则,是制定质量差价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其对规范市场行为、优化配置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正向引导作用[2]。但目前在中药材商品交易时,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质量与价格的关联性不强,“柠檬效应”尚且存在,导致市场供应主体对优质药材的追求意愿不强,已严重制约了国家关于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

据此,本文在对制约中药材优质优价机制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现中药材产业优质优价的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药材质量提升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提供借鉴,促进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缺乏有效调节手段和约束机制

中药材的质量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及技术的进步,中药材整体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多数中药品种混乱问题得到解决,充斥市场的中药伪品已较少见。但同时应注意到,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材产业规模逐年增大,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多数药材资源转而采用家种的方式供应市场。部分非道地药材产区盲目引种,造成药材道地性下降;道地产区药材种质混杂,品种退化,药材种植、生产、加工、贮存等分散无序、不规范,使药材质量不稳定。因盲目追求产量,部分产区中药材种植中滥用农药、化肥、膨大剂的现象较为普遍,人为缩短生长周期,造成中药材质量下降、农药残留严重;对药材进行人为增重、染色、掺假现象时有发生[3-4]。

然而目前市场用于规范中药材质量的法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实行的是最低准入标准,除少数品种外大多未规定其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指标。目前市场销售的部分品种虽符合法定标准,但其质量堪忧,临床效用较差。对于当前存在的大量此类劣质药材,市场缺乏有效的调节手段和约束机制[4]。

1.2 中药材市场价格信号扭曲,优质难以有效实现优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配置资源、调整结构的基本杠杆,“优质优价,优质优先”是公认的市场交易原则。然而,目前影响中药材价格形成的因素中,稀缺程度和资本炒作仍为主要影响因素,药材质量尚难成为决定性因素[5]。此外,除少数品种外,多数中药材仍实行的是无差异销售,产品的竞争直接演变为单纯的价格竞争,“质-价”关联性不强,优质优价评价和调节体系尚未真正形成,“低质-低价-更低质”的演化趋势日益显现,离“优质优价”目标的实现尚且较远。

2 制约中药材优质优价机制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缺乏行之有效的优质中药材判定标准限制了中药材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

想要“优价”必须先证明其“优质”。中药材的药品属性决定了其属于特殊商品,售受双方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性,难以像普通商品可依靠用户的口碑形成可靠的差异化评价。要区分不同产地、厂家及不同生产方式生产的中药材品种的品质优劣,唯有依靠产品质量评价,通过质量标准把产品的差异化变为标准的差异化[6-7]。而目前施行的中药材标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是判断中药材是否合格的依据,是中药材质量的底限,强调保基本;市场较为通行的商品规格标准则更多以“形貌”定质,多认为“大个、大条、大片”其质量较优,而部分市场认为质量较差的“小统、小条、小片”低档次、低规格药材其指标成分含量却较高,如黄芪药材规格等级愈高,其指标成分黄芪甲苷含量反而愈低[8]。因此,传统以外观论质与现代的指标成分论质的矛盾问题已成为制约优质中药材甄别的瓶颈,市场缺乏行之有效的中药材优劣判定标准,是目前限制中药材实施优质优价的内在核心因素。

2.2 中药材加工产品未实行优质优价制约了中药材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

作为中药材主要加工产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在终端市场仍实行的是统一标准的无差异销售,其定价与其质量大多无关。多数中药饮片、中成药需经过医疗机构再销售给患者,虽然医患双方均有应用优质产品的意愿,但由于使用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医疗机构多实行医药分离管理,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品质好坏由药房控制,而和医生的临床疗效不直接挂钩,所以医疗机构购买优质饮片及中成药的积极性较低[5]。此外,现行医保控费及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政策也助推了医疗机构采购低价产品的意愿。因此,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主要加工产品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未实行优质优价,导致其对优质中药材采购意愿的降低,使中药材优质优价机制形成丧失了源动力。

2.3 中药材的多重属性决定了其价格易波动,干扰了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

中药材具有农副产品、药品、普通商品等多重属性。作为农副产品的中药材,其价格易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波动;作为药品来源的中药材,其价格还会受到疾病流行因素的影响;作为商品的中药材,其价格又受到市场炒作因素的影响;此外,作为地方经济支柱的中药材,其价格也会受到地方政府产业政策所导致的产量异常波动的影响[9]。多种因素的交织导致了中药材价格易出现剧烈的波动,间接扭曲了中药材的价格形成机制,干扰了中药材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

3 中药材优质优价机制实现路径探讨

3.1 优质中药材价格重建是基础

优质产品要实行优价,首先需确定其产品价格构成中优价形成的基础。中药材属于资源性产品范畴,其产品价格由其产品价值决定,并受供需关系及政策因素等影响。资源经济学理论指出,广义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应由资源价格、资源开发加工成本、社会平均利润和税金(除资源税)构成,即:资源性产品价格(Pk)=资源价格(Pm)+资源开发加工成本(v)+社会平均利润(m)+税金(t)。其中,资源价格(Pm)是对资源价值的具体反映,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天然价值N+人工价值L)、生态环境价值(E)和社会价值(S),而直接使用价值包括天然价值(N)+人工价值(L),即:资源价值(P)=直接使用价值(N+L)+生态环境价值(E)+社会价值(S)。

与普通商品不同,资源性产品价值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资源价值上[10]。但现实中,作为资源性产品的中药材,其价格仅反映了资源价值的一部分,其价格构成中忽略了生态环境价值与社会价值。现实中的中药材价格(Pk)=资源直接使用价值(N+L)+资源开发加工成本(v)+社会平均利润(m)+税金(t)。

相对于普通药材而言,优质药材往往出产于具有独特生态环境的道地产区,多为生态种植及经过精细加工,多具有较好的临床效用[11]。因此,从价值形成理论来看,优质药材较普通药材在生态价值、劳动力价值、天然价值等方面均呈现出一定的价值增量,其在价格形成过程中必然得到具体体现。此外,基于均衡价格理论,由于生产优质药材的道地产区地域限制性及优质药材的有限性,决定了其在价格形成过程中整体呈现出产品供给的相对短缺,进一步助推了其与普通产品的价格差异。

综上所述,中药材属于资源性产品,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成本的中药材产品“质-价”关联的价格形成机制,必须重新认识其资源价值属性及价格构成,真实反映其生态价值、优效价值。只有建立能反映优质药材全部真实价值的价格构成才能体现其优价。

3.2 优质中药材标准体系构建是核心

标准是搭在药材价格和质量之间的桥梁,构建标准是盘活价格机制的关键。针对市场缺乏行之有效的中药材优劣判定标准这一现实,2015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牵头组织,依托“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全国50余所中医药产学研单位共同起草完成了225种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为解决中药质量优劣问题、促进优质药材采用不同的价格策略、形成差异化竞争市场格局、合理引导中药材市场形成优质优价提供了重要支撑[12]。但是我们同时应注意到,上述标准仅作为非强制性的团体标准发布,其法律效力较差;并未实现全部市场交易药材品种的全覆盖,且已有标准的分级依据与其品质的关联性尚有待提升。

因此,我们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构建渠道与方式,在充分尊重传统分级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客观的、科学的现代质量评价内容,在二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发挥全行业力量,构建能切实反映药材质量优劣且可有效推广应用的药材等级标准、绿色标准、有机标准等,为甄别药材“优质”、实现中药材产品的差异化评价和优质优价机制形成提供支撑。

3.3 优质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是关键

中药材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其生产过程的生态环境、种源、生产方式等决定了其最终品质。基于目前尚缺乏公认且行之有效的可用于中药材优劣评价标准的现状,建立在以“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过程可控,信息可查,责任可究”为宗旨的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应是实现中药材优质优价的重要手段[13]。通过涵盖中药材从产地环境、栽培种植、采收加工,到包装、运输、贮藏全链条的数据互通共享,可有效破除中药材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为优质药材的判定提供重要依据[14]。

因此,在现有中药追溯体系的基础上,借助行业协会力量,率先建立行业统一的追溯编码规则和标准体系,进而与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建成优质中药材溯源体系,应是当前中药材优质优价机制形成工作中的关键内容。

3.4 优质中药材品牌塑造是重点

品牌不仅是商品的标志,更是其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塑造优质中药材品牌不仅可有效提高中药材产品知名度,提升其无形资产价值,也可从品牌角度实现其差异化竞争,从而提高产品利润率,是实现优质优价机制形成的重要抓手。因此,应积极实施优质药材品牌战略,从优质药材商标注册、道地中药材地理标志申报、绿色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等角度,塑造优质药材品牌效应,以优秀品牌反映产品的优秀品质,从而带动优质药材的优价销售。

3.5 目标市场区分是重要途径

目前,中药材广泛用于医疗保健、畜禽饲用产品、日用轻化工产品等不同领域[15]。不同目标市场及不同需求对象对于中药材规格等级划分及质量诉求差别较大。滋补类药材和高端医馆诊所及中药珍品店,多对中药材品相要求较高;中药注射剂企业除了要求药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外,还对农残成分进行特殊要求,且不同药材原料批次之间要稳定,有的尚需药材要符合其注射剂标定的功效组分要求;提取物生产企业最为关注的是其提取目标成分的含量高低,这些企业会基于其目标成分含量实行分层定价、优质优价。因此,应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分级方法与评判标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质药材供应,是实现中药材优质优价机制形成的重要途径。

4 小结与展望

中药材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其实行分等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的必然选择,也是调动市场各主体提升中药材质量积极性的重要经济杠杆。但同时由于中药材所具有的药品属性及售受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决定了其优质优价机制形成过程的复杂性。中药材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在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的优质中药材评价标准的现状下,只讲终端产品评价而不讲过程评价是不全面的。作为中药材制成品并直接面对消费终端的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在目前尚未形成优质优价机制的前提下,要实现中药材的优质优价具有不现实性。因此,在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中药质量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中药产业应统筹产业各主体,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以个别行业关注度高、已形成较为公认的分级评价标准的品种入手,构建从种子种苗到中药材、中药饮片,再到中成药的全链条产品优质优价关联形成机制,并形成示范效应,由易及难,以点带面,分步分层次推进,逐步形成全社会公认的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优质优价机制,服务于国家制订的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工程,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优质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