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方法探讨

2019-01-05杨猛

医药前沿 2019年1期
关键词:实习生内科心血管

杨猛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8200)

在医院诸多科室中,心血管内科属于重要的科室。为提高临床实习效果,怎样调动与激起学生的实习兴趣,打造更为融洽的实习氛围,确保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握临床知识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成为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的关键。在此次研究中,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学生120人,我们主要将PBL(问题教学法)与CBL(案例教学法)进行有效的联合,对其具体的临床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现将回顾性结果展示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学生120人,将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60人。参照组60人中,男生20人,女生40人,年龄区间为20~24岁,平均年龄为(21.3±1.0)岁。研究组60人中,男性24人,女性36人,年龄区间为20~25岁,平均年龄为(21.4±1.2)岁。通过对两组实习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有效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极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组间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实习生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即带教老师开展集体的备课与讨论,并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且一周开展四次实习教学[1]。而研究组则运用PBL联合CBL教学法,主要是将组内实习生划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10人。在每次实习操作之前,带教老师应结合具体的实习内容与实习大纲,搜寻1~2个经典病例,并就具体的病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要求实习生要结合病例与相关问题查阅典籍和资料,旨在解决一些基础问题。在参与正式的实习操作时,需要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要求组内成员针对病例、问题提出自身看法,要求学生制定出初步诊疗计划。而后,带教老师需要带领着实习生到指定病房开展临床实习,让实习生进行相关的问诊与检查操作。最后,带教老师应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全面规范与修正实习生的行为,以求加深实习生对相关疾病的认知[2]。

1.3 评价指标

及时评价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主要测试内容涉及到专业理论知识点、操作挤能、病历书写、病例分析等内容,每项25分,总共100分。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查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文章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临床实习效果对比

通过临床教学后,参照组实习生的专业理论得分为(19.41±2.01)分、操作技能得分为(19.38±0.84)分、病例书写得分为(20.23±0.84)分以及病例分析得分为(19.79±0.86)分。而研究组实习生专业理论得分为(21.68±1.89)分、操作技能得分为(21.14±1.35)分、病例书写得分为(20.20±0.98)分以及病例分析得分为(19.87±0.97)分。通过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分析,研究组实习生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实习生在病例书写、病例分析得分上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60人中,非常满意30人,基本满意29人,不满意1人,教学满意度为98.33%;而参照组60人中,非常满意20人,基本满意22人,不满意18人,教学满意度为70.0%。从数据上来看,研究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是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重要科室,其以临床实践为主。对于临床实习情况而言,临床实习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对此,在此次研究中,医院会根据实习生的实际情况与心血管内科的特点来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其中,PBL(问题教学法)联合CBL(案例教学法)教学法成为正确之选。

在此次研究中,选取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学生120人,对实习生采取 PBL联合CBL教学法,全面分析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效果与教学满意度。从临床教学结果来看,研究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得分要明显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PBL联合CBL教学法的临床教学效果甚为理想,心血管内科实习生的临床水平得到大大提高,且满意度明显提高,进而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实习生内科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