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9-01-05何兴状

医药前沿 2019年1期
关键词:肌无力胸腺淋巴

何兴状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四川 广元 628000)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1],是一种器官样结构的胸腺上皮性肿瘤,其特征是丰富的B淋巴细胞间质将肿瘤性上皮细胞分隔结节状,瘤细胞来源于胸腺髓质上皮,形态温和,呈微结节状分布,WHO(2015版)胸腺肿瘤分类认为其是一种交界性肿瘤。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分析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临床病理情况,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手术切除的胸腺肿瘤组织切片,共187例,经2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阅片,其中2例诊断为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占同期胸腺肿瘤的1.07%。例1,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物10天入院,患者无胸痛、咳嗽、气紧等症状,无任何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重症肌无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见前上纵隔一肿块影,大小约为6.2×3.8cm,密度不均匀,内见小片状稍低密度影,肿块边缘光滑,主动脉局部受压后移,考虑为胸腺瘤可能性大,经胸腔镜切除右前纵隔肿物,术中见肿瘤直径8cm,肿瘤质硬,血供丰富,边缘完整、光滑,与邻近组织、血管分界尚清;例2患者男73岁,因体检发现前纵隔占位2月入院,患者入院前出现胸闷气紧,无重症肌无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3年前行良性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既往患高血压10年,CT提示前纵隔中部囊实性占位,肿瘤最大径4.3cm,边界清楚,球形,考虑为胸腺瘤,行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

1.2 方法

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5um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应用En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所使用抗体包括:广谱细胞角蛋白(PCK)、EMA、CK19、CK5/6、CK7、CK20、P63、TTF-1、CD20、CD3、CD5、TdT、CD1a、bcl-2、κ、λ、Calretinin、Ki-67等均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EBER原位杂交试剂盒购于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具体操作步骤均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并设有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网状纤维染色试剂盒购于,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操作。结果均由科室两名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确诊。

2.结果

2.1 镜检结果

2例胸腺肿瘤镜下境界清楚,有完整的纤维包膜,其中例2为多囊性结构,未见肿瘤上皮侵犯纤维性包膜,2例均具有MNT的经典结构:在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中见大小不等的上皮性结节,呈微结节状分布,部分区域相互融合成小片状、梁状;结节内肿瘤性上皮细胞呈短梭形、卵圆形,胞质丰富红染,瘤细胞核圆形呈空泡状,核染色质粗,部分细胞核仁明显,未见明显核异型性和核分裂像,无明确的出血坏死,未见胸腺小体。2例囊腔内壁被覆有单层梭形上皮样细胞。上皮样肿瘤细胞团中见少量淋巴样细胞浸润。微结节样肿瘤细胞团周围见大量淋巴细胞,2例均能见灶性区域有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周围可见套区和边缘区,间质淋巴组织内可见薄壁毛细血管,无血管周围间隙。

2.2 免疫组化结果

微结节状分布的肿瘤细胞CKpan、CK19、CK5/6、P63阳性表达,CD5、CD20、CD117、Calretinin、TTF-1、EMA均阴性;肿瘤结节内可见少量散在CD3、CD1a、TdT阳性不成熟T淋巴细胞;间质丰富淋巴细胞中均有T细胞和B细胞表达,以B淋巴细胞为主,淋巴滤泡主要为CD20阳性的B细胞,滤泡间区可见CD3和CD5阳性T淋巴细胞,套区可见bcl-2阳性表达。2例标本中淋巴样间质均见κ和λ表达,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淋巴组织为多克隆性增生。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围微结节样上皮细胞团;EBER原位杂交显示2例肿瘤细胞和周围淋巴细胞均为阴性。

2.3 随访结果

2例均在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术后未进行相关治疗,例1术后随访5个月,例2术后随访42个月,均未发现转移和复发。

3.讨论

MN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原发性胸腺上皮源性肿瘤,约占同期所有胸腺肿瘤1%,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不超过100例。MNT无明显性别差异,男女比例1.5∶1,好发于中-老年人(41~80岁),平均年龄64.5。最新国际胸腺恶性肿瘤兴趣小组(ITMIG)数据显示MNT占原发性胸腺肿瘤1.4%,平均年龄71岁。

赵飞[2]等分析了前纵隔胸腺瘤和淋巴瘤的18F-FDGPET/CT显像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不同肿瘤18F-FDGPET/CT显像特征,测量病灶最大径及最大标准摄取值。结果证实:14例胸腺瘤中10例发生于40岁以上,3例合并重症肌无力,肿块多局限于前纵隔且偏向一侧,密度不均匀,周围血管结构受压移位。14例前纵隔淋巴瘤中12例发生于40岁以下,8例伴有发热,肿块多为多结节融合成团块状,双侧性,密度均匀,并侵犯中后纵隔,包绕周围血管结构。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以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无重症肌无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文献中仅报道2例伴有重症肌无力。几乎所有病例发生在前纵隔,仅有少量文献报道发生于异位胸腺组织中。MNT多为实性占位,最大径3~15cm,实性病例和囊性病例比例约为16∶13,囊性区域为多房性。本组2例病例占同期胸腺肿瘤1.07%,平均年龄68,2例均发生于前纵隔,不伴有重症肌无力,1例为实性病变,1例为囊性病变,与文献报道一致。MNT包括从良性到恶性的谱系过程,绝大多数病例为偏良性病变,在WHO(2015版)胸腺肿瘤分类中认为其是一种交界性肿瘤,恶性MNT也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本组2例手术切除后随访未见复发和转移。

猜你喜欢

肌无力胸腺淋巴
儿童巨大胸腺增生误诊畸胎瘤1例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以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肺内结外NK/T细胞淋巴瘤PET/CT显像一例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胸腺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Titin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富含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制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