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娟教授应用“开导之后宜补论”治疗风牵偏视的临床经验总结
2019-01-05李元龙魏丽娟王素贞
李元龙 魏丽娟 王素贞
魏丽娟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名中医,临床从医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师从魏丽娟教授,闻其阐释,睹其疗效,触动至深,今总结如下。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作息习惯的改变,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由此继发而来的风牵偏视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风牵偏视相当于西医学的眼外肌麻痹。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有外伤、炎症、血管性疾病、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等。有文献报道,由糖尿病诱发的眼外肌麻痹占发病总数的24.9%[1]。糖尿病科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使管腔狭窄;其次,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的增高可导致微血栓以及微血管瘤的形成。双重原因导致血管源性的神经病变,从而发为本病[2]。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风牵偏视是以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为临床特征的眼病,又名目偏视、坠睛等。对于其病因病机的认知,《证治准绳》认为“风热攻脑,经络被其牵缩紧急,吊偏珠子,是以不能运转”;《太平圣惠方》云“风寒入贯瞳人,攻于眼带,则瞳人牵拽向下”;《诸病源候论》曰“人脏腑虚而风邪入于目,而瞳子被风所射,睛不正则偏视”。从古代经典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对于本病的病因主要持两种态度,即外邪入侵致使眼周经筋脉络功能失衡发为本病,以及脏腑虚而外邪入。
傅仁宇认为“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目不病。”描述了血和眼的密切关系,指出血为养目之源。“少有亏滞,目病生矣”,亏即不足,滞即郁滞,阐述眼病虚和郁的病机。《审视瑶函》认为:“医人若能识病之轻重,察病之虚实,宜开导而开导之,既导之后,随即补之,使病目者,气血无伤害之弊”[3]。论述了治疗眼病时应用“开导之后宜补论”原则的重要性。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得病因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内经》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恩师认为,消渴病阴津亏损,燥热偏胜得特性使得脾胃运化功能失司,即而导致卫气升华不足,致使外邪侵袭眼部而发为本病。
我们根据中医整体辨证思想,将风牵偏视分为风邪中络、风痰阻络、脉络瘀阻三种证型。风邪中络型特点为头晕目眩、步态不稳、舌淡、脉浮数;风痰阻络型特点为胸闷呕恶、食欲不振、泛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脉络瘀阻型特点为外伤或中风、手术后,舌黯有瘀斑、脉涩。
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得思想以及“开导之后宜补论”,将本病得治疗分为两个疗程。第一疗程治法为“开导”,应用牵正散为主方,并根据全身辨证适量加减。第二疗程为“补”,风邪中络型应用四物汤加减以补血行气,通过气血循行濡养经筋脉络以恢复眼肌功能;风痰阻络型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补脾胃、益肺气,通过促进水谷精微吸收而恢复眼肌功能;脉络瘀阻型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中益气,气为血之帅,气足则瘀自去从而达到恢复眼肌功能得目的。
2 典型案例分析
梁某,男,67岁,2017年4月13日初诊。患者糖尿病史21年,平日素食肥甘厚味,昨日饮酒后今晨起发现左眼外转受限,故来就诊。查体:全身状态一般可,自诉头脑昏沉,视力右眼:0.6,左眼0.7,双眼晶体皮质浑浊,小瞳孔下眼底未见异常,左眼外转受限,欠约30°,余各个方向运动正常,左侧复像最大,周边物象属左眼,舌苔厚腻,脉弦滑。头部CT回报:腔隙性脑梗塞。中医诊断:左眼风牵偏视,风痰阻络型;西医诊断:左眼外直肌麻痹。第一疗程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方选牵正散加减:白附子3g、白僵蚕3g、全蝎(去毒)3g、薄荷5g、桔梗8g。上方共末,日1剂,早晚温开水送服,病变随诊。
2017年4月18日复诊,经口服5日后上述症状有所减轻,左眼外转受限,欠约10°,4月20日复诊,眼球各方向运动恢复正常。即日调方进入第二疗程治疗,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 白扁豆1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10g、桔梗10g、莲子10g、人参8g、砂仁10g、山药15g、薏苡仁10g、苍术10g、荆芥10g、木贼10g。上方水煎取汁300ml,日1剂早晚分服。共服10剂,2个月随访未复发。
3 体会
消渴之病,本虚标实,实则泄之,虚则补之。《素问》有云:“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因此,基于消渴疾病而引发得其他疾病,必应先应用开导法泄其瘀滞,以通利脉道,而后补其所不能,以复其职。中医是人类宝贵得财富,几千年得发展过程始终是中医药不断积累、总结、发展、升华得过程。代代相传,薪火相承得过程更是离不开名老中医,他们宝贵得临床经验更是萃中之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