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麦市不温不火 后市难寄较高预期
2019-01-05
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小麦夏收市场“可圈可点”之处不多,市场整体购销显得不温不火,小麦价格同比运行偏弱。即使在国家一再扩大托市收购范围及后期节日需求拉动的双重刺激下,小麦价格上涨依旧困难,以致市场麦价重心较上年同期出现大幅度下移。
市场监测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主要粮食批发市场普通小麦交易均价为2285元/吨,较6月初的价格下跌87元/吨,较上年同期下跌150元/吨。
夏收期间小麦市场行情回顾
由于今年小麦产量、质量双增,小麦市场有效供给压力较往年偏重。新小麦在经历了上市初期短暂的高开后,其价格长时间持续走低。后期随着最低小麦托市范围不断扩大及“双节”阶段性需求增加的双重刺激,小麦价格虽温和回暖,但回暖程度较往年同期偏弱,上涨幅度相对有限,整体围绕最低收购价小幅波动。
分阶段看:
6月至7月中旬,主产区新小麦陆续上市,由于各地小麦质量较好,价格大多高开。但随着上市量的不断增加,市场阶段性供给压力加大,小麦价格长时间磕磕绊绊、持续走低。
截至7月20日,河北石家庄国标一等普通小麦收购价2300元/吨,河南郑州为2260元/吨,山东菏泽为2280元/吨,安徽宿州国标二等小麦收购价为2240元/吨,主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普遍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水平。
7月中旬至9月中旬,随着最低小麦托市范围不断扩大,小麦市场底部支撑增强,价格继续走低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加之后期制粉企业陆续开展秋季备货,整体开机率提升,消耗小麦库存速度加快。在双重利好的影响下,主产区小麦价格稳中呈现小幅上行态势。
截至9月20日,河北石家庄国标一等普通小麦收购价2340元/吨,河南郑州为2280元/吨,山东德州为2310元/吨,江苏徐州为2300元/吨,这一期间主产区部分地区小麦价格大多上涨了10~40元/吨。
9月下旬,随着主产区托市收购进入尾声,政策对小麦价格的支撑减弱。同时,面粉企业阶段性采购也告一段落,再加之开机率整体呈现下降态势,补库需求受到抑制。主产区小麦价格虽整体运行平稳,但局部价格稳中出现小幅回落。
截止9月底,河北石家庄一等普通小麦收购价2330元/吨,小幅回落10元/吨。河南郑州为2280元/吨,山东德州为2310元/吨,江苏徐州为2300元/吨,维持稳定。
夏收期间小麦市场运行特点
1.市场化收购与托市收购并驾齐驱。上年夏收主产区六省有三省启动了托市收购,但“启而不动”现象突出,市场化收购基本担当收购的主力军角色。而今年夏收由于市场压力较大,再加之小麦质量较好,主产区六省不仅全部启动了预案,而且托市范围扩大,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大幅高于上年,小麦市场基本呈现为市场化收购与托市收购并驾齐驱的局面。
截至9月20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6818万吨,同比增加2067.2万吨。其中:江苏收购1241.2万吨,同比增加222.7万吨;安徽收购1032.3万吨,同比增加502.4万吨;河南收购1939.2万吨,同比增加879.2万吨;山东收购1070.3万吨,同比增加211.2万吨;湖北收购158.7万吨,同比增加8万吨;河北收购688.9万吨,同比增加237万吨。
市场预计,截至9月30日集中收购结束,六大主产区小麦收购量总量应在7100万吨左右,其中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在2000万吨左右,托市小麦收购在总体收购量中占比较上年增加。
2.政策托市向托底转变更加明显。相比往年,今年托市收购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托市收购启动的时间延迟,反映了国家强化市场化收购的导向。二是“精准托市”,预案启动梯次推进,为多元主体市场化收购留出空间。
由于今年夏收小麦市场压力较重,今年主产区六省尽管均实施了托市,但根本的目的仍是解决小麦价格偏低,守住“卖粮难”底线,保护农民利益,政策收购也已由过去的托市转向了托底。
客观地讲,夏收期间,随着主产区托市收购范围的不断扩大,政策收购对市场底部有一定支撑,小麦价格持续下滑的态势基本遏制,但对小麦价格提振推涨作用相对有限,往年 “一托就涨”“一托就灵”的现象在今年并没有出现。
3.区域、品种差价较上年同比缩窄。由于今年主产区小麦质量普遍较好,南北小麦差价缩窄,跨区域小麦流通数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截止9月底,河北衡水、山东德州一等普通小麦收购价分别为2330元/吨 和2310元/吨,江苏徐州为2300元/吨,南北小麦差价仅为10~30元/吨。
今年优质小麦产量增幅较大,供给充裕,再加之市场没有政策收购的支持,其行情走势不仅逊色于普麦,而且优普小麦之间的差价也降至近年新低,有的地方优麦甚至卖成了普麦价格,一向优质小麦狂受追捧的现象今年没有出现。
截至9月底,河南郑州“郑麦366”优质小麦收购价2370元/吨,山东菏泽“济南17”优质小麦收购价2390元/吨,河北石家庄“藁优2018”优质小麦收购价2410元/吨。华北地区优质小麦平均收购价格为2400元/吨,比去年同期的2707元/吨下降307元/吨;优普小麦价差为112元/吨,比去年同期的250元/吨下降138元/吨。
4.夏收期间政策拍卖基本暂停。为给新麦市场营造良好的收购环境,今年国家在不断扩大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范围的同时,自7月11日起暂停2014年~2018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目的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为新小麦收购让路,为市场腾出更多的空间。
国家临储进口小麦与跨省移库小麦销售虽然照常进行,但由于粮源存储年代较久,质量不佳,成交率不高。另外,尽管自8月5日开始对专场销售的2013年进口小麦拍卖底价再度下调,但整体看成交情况变化不大,对夏收小麦市场影响有限。
后市行情不宜寄予过高预期
进入10月份,国内小麦市场将步入一个相对平缓时期。由于小麦市场供给充足、需求不旺,再加之市场对政策调整多持利空预期,利好因素显得匮乏,因此对后期的小麦行情不可存有过高的预期。
一是麦市供给依然会维持充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9年全国小麦产量13400万吨,比2018年增加257万吨。截止9月20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6818万吨,占总产量的50.88%。以此推算,仍有大量的粮源滞留于流通领域,新小麦余粮同比较上年充裕。
随着小麦集中收购的结束,国家政策性小麦常规拍卖重启。10月9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计划销售2014年~2018年最低收购价小麦300万吨,计划交易2015年跨省移库小麦30万吨。据了解,目前国家临储小麦(不含2019年产小麦)剩余库存数量7121万吨,陈麦“去库存”的压力依然较大。
二是市场需求难有明显的改观。受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制约,我国小麦面粉市场“麦强面弱”的局面很难改观。8、9月份,主产区小麦价格稳中出现小幅上涨,面粉价格却始终维持平稳,而受猪瘟疫情影响麸皮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导致制粉企业理论加工利润下滑。由于制粉企业经营困难,再加之后期无有粮源之忧,面粉厂做多小麦库存的欲望不高,多数企业仍将会采取随加工随采购的策略。
而从饲料和工业消费来看,由于今年新小麦质量普遍好于去年,可以达到国标二级以上水平,饲用及工业消费均出现下滑。预计2019/20年度饲料消费及损耗为160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00万吨,减幅13.3%;工业消费为92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80万吨,减幅23.3%。
三是市场对后期政策调整预期利空。为消化老旧库存,8月份有关部门对挂牌交易专场销售的2013年进口小麦销售底价也进行了大幅下调。据了解,当前可供面粉厂大量使用的最低收购价小麦中,储存时间最长的是2014年产小麦,并且2014~2018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底价相同。进入10月份以后临储小麦恢复拍卖,尽管国家对销售底价暂未作调整,但不代表以后不作调整,当前市场对后期存储时间长的小麦库存降价销售的预期仍然较强。若拍卖底价再次下调,势必对小麦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压力。
同时,国家也将会公布下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当前市场预计,国家对下年度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大幅调整的几率不会大。在收购价格上一是或维持相对稳定,二是或进行小幅的调整。
四是国际麦市对国内影响不大。近两年来,国际小麦市场贸易格局发生较大变化。俄罗斯和邻国乌克兰在世界小麦主要出口国位置提升明显,黑海地区小麦产量及出口量在全球小麦中占主导地位。受中美贸易摩擦变幻莫测的影响,近两年来我国进口美国小麦数量大幅减少。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8月进口小麦12万吨,同比减少11.8%;1~8月累计进口小麦210万吨,同比减少5.3%。
由于国小麦整体供需相对宽松,进口多为品种调剂,再加之进口数量在总体消费中占比较小,国内小麦价格仍主要取决于国内的供需情况,国际贸易对国内市场影响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