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筏式养殖技术
2019-01-05鲁晶
文 / 鲁晶
1.海湾扇贝
环境条件。养殖区选择在大潮汛低潮时水深为5~25米,流速10~40厘米/秒,养殖期间水温5~28℃,海区盐度25~33,透明度大于0.6米的海域。
养殖设施。由浮绠、浮漂、固定橛、橛缆、养殖笼等部分组成。严禁使用有毒材料。
设施设置。规划海区并确定位置,留出航道,行向与流向成垂直,行距10~20米。笼间距为0.5~0.7米,一根60米的浮绠挂80~100笼。
养殖水层。养殖笼最上层距水面1~1.5米。
养殖密度。每667平方米放养规格1.5~2.0厘米的苗种10万粒(航道等空置水面积计算在内);直径30厘米养殖笼每层25~35粒。
苗种来源。苗种来源于国家(省)级原良种场或者具有省厅颁发的苗种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厂家。
生态养殖模式。适宜于海带筏式养殖的海区,进行筏间养或区间养或轮养。养殖区海底可适当底播刺参、魁蚶等经济海产品苗种,底播前应对海区底部进行清除敌害。
日常管理。清除敌害生物和附着物。及时刷洗清除敌害生物,查清种苗暂养海区的藤壶、牡蛎等的产卵和附着时间及其幼虫垂直分布和平面分布,尽量避开藤壶和牡蛎附着高峰期进行分袋倒笼等生产操作。
调节养殖水层。附着物大量附着季节,应减小浮力,适当下降水层;大风浪来临前,应将整个筏架下沉,以减少损失。随着扇贝的生长,体重增加,应及时增补浮漂,防止筏架下沉,使浮漂保持在水面将沉而未沉状态。
应急处置。当毗连或养殖海区有赤潮或溢油等事件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避免养殖区扇贝受到污染。如果养殖扇贝已经受到污染,应就地销毁,严禁上市。
2.栉孔扇贝
海区自然环境条件。潮流通畅,流速在17~42厘米/秒,受大风浪影响较小。海区无污染,饵料丰富,透明度3~6米,周年盐度变化较小,盐度在28‰~31‰;敌害生物较少,水深一般在12~15米。海区底质为泥沙底质。周年以5~23℃范围为宜,夏季最高水温≤25℃。养殖海区冬季不结冰。pH 值在8.1~8.3。
扇贝养殖单位一般采用:聚乙烯浮橛绠,直径1.8~2厘米(2500~3000支单丝),浮绠长为60米,橛绠长度约为水深的2.5~3倍。聚乙烯吊绳为240~300支单丝,长度为4~6米,木橛长1.5~2.0米,顶部直径为14~16厘米,养成笼为聚乙烯线3×4和3×5两种,网眼大小2~2.1厘米,每个养成笼为8层。扇贝的生长速度是随水温的变化而异。水温在15~25℃时,栉孔扇贝生长速度最快。每年有2 个适温期,5~7 月是第一适温期,9~11月是第二适温期。栉孔扇贝在第一适温期,平均月增壳高0.8~1厘米;第二适温期,平均月增壳高0.6~0.8厘米。因此,在扇贝养成生产中分苗工作要抓在快速生长期之前。
放苗密度及时间。扇贝养殖合理的布苗密度是栉孔扇贝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每层放养30~35粒为宜。贝苗运到后应立即分苗、装笼,尽量减少干露时间。
调节养殖水层。栉孔扇贝换季养成需要越冬,因此冬季水温低于5℃时,可将扇贝笼沉到5~6米较深水层中养殖,使其安全越冬;春季和秋季(水温10~23℃)可将扇贝笼提升到3~4米水层进行养殖,这两个季节上层水温适宜,饵料丰富,有利于扇贝生长。
日常管理。经常检查养殖筏架、吊绳、浮力、网笼、坠石、结扣松紧等方面是否安全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夏季附着生物繁殖高峰时,要加长吊绳避开其附着水层。及时洗涮网笼,每1~2个月要洗涮1 次,涮笼的目的是清除附着物和浮泥,保持网眼不阻塞,流水畅通,增加扇贝滤食量,促进扇贝快速生长。当网笼附着大量的贻贝、牡蛎、杂藻等生物时,洗涮又困难,应采用倒笼的方法解决。倒笼是彻底清除附着物的有效措施。经常检测扇贝生长发育情况,如发现贝壳内面呈黄褐色,贝壳边缘欠缺不全,外套膜向里萎缩,或者已过生殖季节,但腹脊内仍残留较多的生殖腺,说明扇贝处于病态,要尽快查清原因,如密度过大所致,应立即分笼疏养。
收获。秋季放苗的栉孔扇贝养成至翌年6 月后即可全部收获。
养殖器材的选择。栉孔扇贝是附着生活的贝类,选择器材就要有足够的附着面积,要求附着面粗糙些,有利于附着。扇贝是滤食性动物,因此对器材要求透水性能好,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网笼内的水体多,相对带进的饵料生物就充足。选择器材要轻便,易于海上操作,要坚固、耐用、价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