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山区山羊“放牧+圈养”的饲养模式

2019-01-05永勇刘兴能邓卫东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圈养母羊山羊

永勇 刘兴能,2 邓卫东,2*

(1,云南省德钦县拖顶乡兽医站 674599;2,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6502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饮食选择更健康营养的食品。近年来,鸡肉、猪肉不断出现各种问题,人们开始转向消费牛羊肉。据报道,每100 克山羊肉和脂肪的胆固醇含量分别为60mg 和290mg。另外,山羊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高于绵羊肉、猪肉和牛肉,同时,富含矿物质元素,钙、磷、铁、铜、锌、镁的含量高于猪肉和牛肉,山羊肉深受消费者的欢迎[1]。山羊肉肉质鲜美,醇正可口,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丰富,是人们理想的食用肉。截至目前,山羊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规模化山羊养殖较少,山羊肉供不应求,在山区,山羊养殖仍然处于传统散养生态环保与经济效益都低下,本文通过阐述山区单一的传统放牧饲养山羊与完全圈养山羊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山羊“放牧+圈养”的饲养模式。

1 山区单一的传统放牧饲养山羊模式存在的问题

山区传统山羊养殖方式主要是放牧,该模式主要特征是分散饲养、粗放经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低。山区单一的传统放牧饲养山羊模式破坏植被,造成生态危机;易受季节性影响;良种化程度不高,疾病频发,规模较小,管理粗放等3 方面弊端。

1.1 山区单一的传统放牧饲养山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山羊长期放牧对环境有很大影响。山羊在山野中自由采食,啃食草木,植被遭到破坏,并且长时间的啃食可能造成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局部的沙漠化现象。沙成相等[2]报道,一只山羊在一年中完全可以进食大约十亩地的植被,并且这些植被可能是3~5年生长起来,在被山羊啃食以后,植被要想恢复到原始状态非常困难。

1.2 山区单一的传统放牧饲养山羊受季节性影响

山区传统的放牧饲养方式易受季节性影响;冬季与初春季节天气严寒,降水量较少,是牧草的枯萎期,导致饲草供不应求。放牧饲养的山羊容易出现季节性营养障碍:(1)蛋白质营养不足;(2)葡萄糖营养障碍;(3)某些矿物质营养缺乏,主要是硒(Se)、铜(Cu)、锌(Zn)、钠(Na)、磷(P);(4)山羊气候变化应激性营养不良[3]。不能满足山羊的营养需要,妊娠、泌乳和生长羊营养缺乏更大,导致山羊出栏率低下,抗病力降低,死亡率升高,增加养殖户的养殖成本。

1.3 山区单一的传统放牧饲养山羊易造成品种退化及疾病频发

放牧山羊大都是本地山羊,没有经过系统选育,自繁自养,多年不更换种公羊导致近亲繁殖,良种化程度不高(近交程度控制不理想),体型较小,生长速度较慢,屠宰率较低,生产水平较低,加之基本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现有山羊品种进行改良,导致其后代生产性能下降,杂交优势不明显,品种退化严重[4]。

山羊放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没有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和严格的消毒制度,由于蚊虫叮咬极易使羊群感染寄生虫病,山羊感染寄生虫病后,寄生虫夺取羊只营养,造成羊只贫血、体质瘦弱、生长缓慢等;寄生虫寄生、引发山羊痉痒不安、脱毛、皮肤结痂以及机械损伤,有的可引发山流产、性能下降,甚至可造成羊只营养衰竭,致使羊只发生死亡[5]。此外,养殖户对各种羊病的病因和预防控制措施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用药不规范,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频发多发,发病死亡率高。

2 山区单一的完全圈养山羊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山区单一的完全圈养山羊模式与山羊的生活习性相悖

山羊本身活泼好动,善攀岩,喜运动,爱啃食小草及草根;放牧情况,采食自由,运动量足;完全圈养,限制了山羊的自由,运动量少,对山羊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久而久之,山羊会食欲差,采食量减少,体质变弱,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胃壁兴奋性下降、收缩力减弱,当外界环境因素和饲喂方式发生改变时就出现掉膘,生长速度缓慢[6]。

2.2 山区单一的完全圈养山羊模式劳动力增加,饲养成本增大

散养放牧时,山羊在草场(天然或人工)自由采食,自由采食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劳动量和饲养成本。完全圈养模式必须解决好饲草饲料问题,保证山羊四季营养均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和食性杂的生理特性,山羊采食营养均衡搭配的饲草(青绿饲料、干粗饲料、精饲料、多汁饲料、动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和青贮饲料),导致饲养成本增大。青绿饲料、多汁饲料、必须由人工收割,然后对羊只进行饲喂。山区不同于平原,牧草不能用机械化进行收割,只能靠人工收集,山路崎岖不平,大多数地方不能用交通工具进行拉运,只能靠人工背运或马力托运,增加了劳动力及劳动成本。山羊圈养时圈舍需要建设足够大的运动场和牢固的围栏,不同山羊(孕羊、羔羊、育成羊)要分别修建圈舍及配套设施,增加圈舍建设成本[7]。

2.3 山区单一的完全圈养山羊模式传染性疾病增加、繁殖率降低

山区单一的完全圈养山羊模式传染性疾病增加主要是以下3 方面原因:(1)养殖户缺乏“防重于治”的防病意识;不重视疫苗防治、不重视驱虫工作、未制定严格的消毒防疫制度、对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疾病(口蹄疫、布病、山羊痘)未进行科学防治[8];(2)饲养密度增大传染性疾病增加;(3)水源和饲草不清洁。

完全圈养山羊由于长期运动量不足,母羊受胎率下降;养殖户由于缺乏经验没有采用羔羊早期断奶技术,母羊空怀时间拖滞;母羊所需营养不足,不发情是母羊常见繁殖率低下的原因。此外,母羊怀孕后期严重缺乏必须微量元素极易发生流产,高密度的羊圈常发生碰撞和角斗也容易导致母羊流产,降低繁殖率。

3 山区山羊的“放牧+圈养”的饲养模式

山区单一的传统放牧饲养山羊模式与完全圈养山羊模式都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将放牧和圈养结合在一起,进行山区山羊的“放牧+圈养”的饲养模式,即半放牧半圈养,两种饲养模式进行优势互补,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3.1 山区山羊半圈养模式弥补传统饲养模式的不足

山羊半圈养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弱山羊对草场及树木地破坏现象,改变传统的山羊饲养完全依赖于天然草场和自然放牧的状态,山羊代谢产物(粪便)进行统一处理。一方面解决了日益突出的农林牧矛盾,另一方面又可开辟饲草资源,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过腹还田,极大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实现养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9]。

山羊半圈养模式能减少季节性对山羊的影响,冬春季放牧后也可以补饲一定量合理搭配的精饲料和粗饲料;日粮中搭配的粗饲料最好在3 种以上,粗饲料占日粮的60%~80%,精料应占日粮20%~40%(能量饲料约占70%~80%,蛋白质饲料占20%~30%),补充适量的饲料添加剂(常量元素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及抗生素添加剂、酶制剂)。此外,还需要矿物饲料添加剂的有效补充,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必要的矿物元素外,也可将富含各种矿物元素的盐块放在饲槽旁任其舔食[10]。

3.2 山区山羊半放牧模式弥全圈养模式的不足

山羊生性胆大活泼好动,行动敏捷,喜欢攀爬,善于游走,能在悬崖峭壁上、陡坡上行动自如,甚至能前肢腾空后肢直立采食草料和树叶,每天运动量充足,不仅满足山羊活泼好动的天性,还提高了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提高羊只采食量和母羊的繁殖性能。放牧时,山羊在山区林木间、山中草地上或人工草场里自由采食,采食草料种类繁多,其中有些优质牧草内涵药效功能,可预防疾病,此外,山羊放牧能减少人力,为养殖户增加经济效益。

3.3 未来山区山羊养殖模式“放牧+圈养”

山区养山羊要转变饲养模式,从原来粗放养殖模式向现代、科学、集约、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变。山区拥有肥沃的耕地资源,延续着古老至今的农作物生产,盛产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如玉米、大麦、小麦、大豆等。随着社会进步,农村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农村家畜家禽养殖逐年减少,出现农作物粮食剩余,农作物秸秆浪费、焚烧等现象。我们要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推广青贮玉米、小麦,氨化干草秸秆等技术,把农作物秸秆草料转变成发展圈养山羊规模化养殖优质草料的供货来源,弥补冬季草料缺少的短板,满足冬春季节草料的供应,保障夏秋两季放牧后草料充足。饲养过程中,根据季节的不同,山区载畜量的差异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划区轮牧。冬春两季,草木枯萎,可食牧草不多,放牧时间要缩短,满足运动量即可,饲喂人工筹备的青贮或氨化干草饲料。夏秋两季山中草木生长茂盛,品种繁多,可供山羊限时限期进行划区轮牧,这样,既可增加山羊的运动量,满足山羊对各种食物的需求,预防疾病,保障羊肉品质,减少饲养成本,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4 总结

圈养发展养羊规模,放牧提高羊肉品质。山羊放牧和圈养相结合的饲养方式可以相互弥补两者存在的不足,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可以融合两者的优势,发挥两者相结合的作用,既可发展饲养规模,又可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还可保障羊肉品质原汁原味。“放牧+圈养”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双重好处。

猜你喜欢

圈养母羊山羊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山羊受骗
聪明的山羊
圈养在心中的狼
吃狼肉
提高母山羊一胎多羔的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