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畜牧养殖中发生动物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9-01-05孟凡勇
孟凡勇
(山东省高密市胶河生态发展区畜牧兽医监督管理站 261521)
在整个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的预防工作是养殖人员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基于此,本文探讨有关畜牧养殖业中动物疾病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就如何降低动物发病率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1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常见类型
1.1 寄生虫疾病
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寄生虫类疾病主要是来自寄生虫对动物宿主袭击,寄生虫有节肢动物、原虫与蠕虫3 种类别,其中节肢动物主要指外寄生虫,原虫和蠕虫一般指内寄生虫。多数寄生虫发育期时间较长,且每种寄生虫都有一个固定的终寄生宿主,所以寄生虫一般是通过这种形式传播病毒。
1.2 传染疾病
动物养殖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合理预防便会发生传染性疾病,这一类疾病主要指在病原微生物为源头的基础上,通过风、水等多种传播介质引发的疾病。传染性疾病一般都有潜伏期和相应的临床症状,且具有流行性与传染性的特点。通常传染性疾病的病原最早起源于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一般动物的传染性疾病一般主要有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3个阶段,任意一种传染病病原都是微生物,且利用间接或直接的形式在动物群体中传播。一旦动物被传染,便会体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所以对于动物而言,传染性疾病也具有特殊性,且在预防上具有难度。
2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产生原因
2.1 养殖环境太差
动物的生长环境是决定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若动物生长环境中有一些不利于动物机体的非健康因素,便会对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造成影响,使其无法顺利完成新陈代谢与生理调节,致使动物体内环境受到破坏,从而诱发疾病。
2.2 过度使用预防药物
许多养殖户具备疾病预防意识,但他们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缺乏正确的方法。许多养殖户认为,应当给动物多吃一些预防或者是治疗疾病的药物,经常会出现盲目用药、过量用药的情况。如此一来,非但没有发挥药物原有的功效,甚至还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或产生耐药性。
2.3 养殖场配套设施不完善
许多养殖场在进行前期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动物养殖的需求,忽略了相应的通风、排污设计,导致养殖场的环境较差,动物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2.4 养殖管理工作欠缺
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养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时会忽视清洁、消毒工作,可能会影响动物健康。除此之外,有些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处理病死动物的尸体,或者是没有及时对生病动物进行治疗,出现各种疾病。
3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
3.1 加大养殖管理力度
在开展畜牧养殖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随时记录动物生长、采食、饮水情况,抓好基础性工作,实现饲养工作的系统化与信息化。除此之外,动物的健康同其所摄取的营养物质有十分密切联系,饲养人员应满足不同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使其体内各项指标可以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从而有效降低发病的可能性。
3.2 改善养殖场的环境
养殖场的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动物健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包括养殖场选址,内部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控制,都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应及时隔离患病动物,并对其病情、病况进行详细记录,避免影响范围扩大。在养殖场设计过程中,要留出相应的空间用于透气和排污,确保内部环境的整洁、有序,为动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3.3 加强动物疾病预防工作
对于动物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大预防力度,特别是对于传染性疾病,一日出现,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给人们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一旦发现有传染性疾病的征兆,相关工作人员应立刻对动物进行检查和防疫,尽快找出相关的传染源,将传染的动物同健康的动物隔离开来,将影响范围缩到最小。
4 结束语
加强有关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对于养殖人员的健康及养殖地区的自然环境,甚至是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针对目前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加大对动物的管理力度;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为动物生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定期对动物进行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从以上几点入手,一定可以有效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生率,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