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羊场布鲁菌病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探究
2019-01-05张兰香
张兰香
(山东省五莲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62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肉、奶等畜牧品的需求急剧上涨,我国畜牧业发展也日趋规模化、现代化、科学化。但目前规模化羊场中时有发生布鲁菌病的感染事件,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作为人畜共患布鲁菌病必须要严格加以防控,针对性地对羊场进行防控净化势在必行。
1 规模羊场防控布鲁菌病的意义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侵犯机体,导致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触羔羊为主要传播途径[1]。疾病主要表现为失眠、疲乏无力、发热多汗、游走性关节炎、一侧性睾丸炎、局部淋巴结肝、脾肿大等,甚至造成感染人员的终生不育和丧失劳动能力,危害极大。
近年来,我们在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帮助下,对日照万和羊业有限公司、山东朝阳牧业有限公司两个种羊场和部分规模养殖场户开展了布鲁菌病净化工作,取得了不菲成绩,这两个种羊场已经连续两年未有布鲁菌病阳性病例检出,其他参加净化的规模养殖场户阳性检出率也大大下降。
2 规模羊场布鲁菌病流行特点
布鲁菌病根据来源不同,可将其分为牛型布鲁菌病、猪型布鲁菌病和羊型布鲁菌病3 种类型。羊布鲁菌病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春末夏初较为高发,常呈地方性流行。根据羊的种类、年龄、公母差异,呈现相应流行特点。
第一,羊型布鲁菌病的病原主要是绵羊及山羊,其中绵羊可以感染牛型布鲁菌病;山羊可以感染牛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其中山羊属于易感群体。
第二,布鲁菌病的感染具有母羊易感、成年羊易感、孕羊易感等特点,在此期间感染常以流产、死胎、弱胎为典型症状。
第三,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是遗传育种病羊及感染布鲁菌羊。病菌可以通过疾病羊乳汁、尿液、粪便等进行传播。
第四,带菌配种易造成交叉传染,公羊精液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可通过交配经生殖道传播。
3 规模羊场布鲁菌病净化措施
3.1 强化防控意识
通过定期举办疾病防控培训班、规模化养殖科学管理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布鲁菌病危害及防控的宣传工作,提高养殖户和技术人员的主动防范意识,养殖场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坚决杜绝饲养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没有有效防护措施特别是在有外伤的情况下与羊的体液和血液直接接触,切断羊羊传播和羊人传播途径,始终坚持 “预防为主,防大于治” 的防疫原则。
3.2 提升饲养管理水平
建立严格的羊场清理、消毒制度。定期、及时对羊舍内外粪便等异物进行清扫,并将其堆放在指定地点进行消毒和发酵处理。尤其要加强对妊娠母羊及新生羔羊的营养和护理,保持圈舍干燥、卫生。一旦发现患畜,必须立即隔离,定点深埋或焚烧病羊、病羊的流产胎儿、胎衣等污染物,被污染的场地也要立即消毒,最后做好饲养工具的清洗和彻底消毒工作[2]。
3.3 定期开展监测净化
每年至少2 次对布鲁菌病监测进行全群检测,对检出病畜做好及时隔离、彻底消毒、焚烧深埋等工作,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连续2 次全群净化无阳性检出后,每年2 次对种羊按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检,建立健全检测制度。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加大对养殖各环节的监测力度。疫苗接种是目前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采用活疫苗进行接种,提高防疫水平。
3.4 把好入口关
每次引进种羊或引入外来易感动物都要进行严格隔离,并至少进行2 次100%检测,确保两次100%检测全部为阴性后方可混群,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阳性病例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对隔离场所进行消毒。
4 结语
羊布鲁菌病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必须采取以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通过增强布鲁菌病防控意识,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加强检疫监测力度,不断提升疫病综合防治水平,为现代化规模羊场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