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大肠杆菌病防治方法的分析
2019-01-05赵鹤庭
赵鹤庭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71200)
犊牛大肠杆菌病也是犊牛白痢,属于急性传染病,对犊牛生长与发育影响很大。养殖户若是专业素质不高,采取的饲养方法不科学,将容易引起大肠杆菌,同时与病毒性腹泻出现混合感染,将造成发病率达30%,死亡率达15%,对犊牛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1 犊牛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
犊牛由于抵抗力不强,在出现消化道障碍后容易出现犊牛大肠杆菌病。此外,母牛缺乏足够的营养,乳汁质量较低,将导致犊牛发生不良应激,并引起该病的发生与传播。犊牛大肠杆菌全年都可出现,其中发病概率最高的是春季与冬季,需要及时做好防治措施,避免其流行。
2 犊牛大肠杆菌病诊断方法
在细菌学检查中,应根据血型确定取材部位,如果是败血型以内脏组织、血液等为主,如果是肠毒血型以小肠前部黏膜为主,如果是肠型以发炎的肠黏膜为主。要选择病料划线在麦康凯平板表面培养,用红色菌落进行溶血、生化等试验,将是否为大肠杆菌判断出来[1]。接下来通过大肠杆菌血清对抗原构造作出鉴定,若是一般的病原大肠杆菌血清型,能得出诊断结论。如果并非一般的致病菌血清型,需要检查肠毒素,并进行复归试验。
3 犊牛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3.1 预防方法
(1)加强妊娠母牛饲养管理。注意改善妊娠母牛的生长环境,让其胎儿发育保持正常,避免发生意外。这样妊娠母牛在产后分泌的乳汁质量才高,确保新生犊牛生理需求。
(2)注意第一时间饲喂初乳:要想犊牛得到母源抗体,在产后0.5h 应喂上初乳,首次饲喂初乳要增加使用量。对发病频繁的牛场来说,还需要在皮下注入母牛血液35~40mg,这样有利于增强其对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预防能力。
(3)及时做好清洁,保证干净卫生。在妊娠母牛生产时要及时消毒,接产过程中母畜外阴、工作人员手臂都需要消除,可以用来苏儿溶液[2]。产后要注意处理脐带,在腹壁5cm 处剪断,断端通过10%的碘酚浸泡60s,也可采取灌注的方法,避免脐带感染引起败血症,并注意母牛乳头保持卫生。
3.2 治疗方法
(1)抗菌:主要采取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或新霉素内服,注意控制好用量,最开始按犊牛体重 35~45mg/kg,1d 剂量减少一半,连续使用 4~5d。或者是按犊牛体重 15~25mg/kg,采取肌肉注射的方法,上午下午各一次。
(2)补液:先加温补液的药液,通常是根据失水量进行补水。在犊牛食欲增强或进行自吮过程中,需要以口服方式补充液盐,其配方为:2g 氯化钠,2g 氯化钾,2g 碳酸氢钠,15~25g 葡萄糖粉,温水 800~1000ml。对于犊牛不能自吮时,应选择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1200~1500mg,采取静脉注射的方法。当犊牛发生酸中毒现象后,要选择5%的碳酸氢钠液80~100ml,并控制好注射速度,不能太快。
(3)调节犊牛胃肠机能:通常选择 1.5g 乳酸,15~20g 鱼石脂,并兑水 80~100ml 调匀,对发病犊牛进行灌服,通常 4~6ml/次,连续使用2~3 次即痊愈。或者是让犊牛内服保护剂与吸附剂,使用 6~8g 次硝酸铋、60~80g 白陶土、10~20g 活性炭等,让肠黏膜得到有效保护,避免犊牛吸收大量的毒素,从而尽快康复并正常成长。也可以选择复方新诺明,按犊牛体重0.06g/kg,6~8 片乳酸菌素片、6~8 片食母生,先均匀混合,再一次内服,上午下午各一次,2~3d 后即可见效。
(4)维持犊牛肠道微生态平衡:在犊牛大肠杆菌病有一定缓解后不再使用抗菌病,通过内服生态制剂的方式,让犊牛肠道微生态保持平衡。可以使用8~10 片促菌生,6~8 片配合乳酶生,上午、下午各一次,也可以使用 2~3 包健复生,连续使用2d 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乳杆菌制剂,让肠道正常菌群尽快处于生态平衡状态,减少犊牛大肠杆菌对养殖造成的损失。
4 结语
总之,在牛场养殖中找到发病原因,做到对症下药,促使病牛尽快康复。当然,在犊牛日常饲养管理中也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清洁,增强犊牛抗病能力,防止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为养殖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