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繁殖技术
——蛙场建设
2019-01-05霍华德
霍华德
吉森研究会林蛙分会
1 围栏建设
为了防止林蛙逃跑及人畜对林蛙的为害,在养蛙场四周要修建围栏。如果养蛙面积很大,天然分水岭山高时,为了减少投资也可以不修建围栏。围栏以塑料薄膜成本最低,防逃效果较好。养蛙场四周需修筑堤埂,高度为30~50cm,夯实后打上木桩,将塑料薄膜固定在木桩上,将养蛙场四周全部用塑料薄膜围起来,做为围墙,墙面向内倾斜60~70度角。塑料薄膜埋入土中深30cm左右,地上部分高度为1m左右。围栏内距塑料薄膜墙2~3m远以内的杂草全部清除掉,围栏内侧3m远左右挖一条深30cm的环绕养蛙场的土沟,防止林蛙逃跑。养蛙场内空旷地方及林木稀疏地方要栽植速生树种,如杨树。为了招引大量昆虫,可栽植如柞树、桦树、胡榛和山玫瑰等蜜源树种。补栽树木可增加养蛙场内的郁闭度,增加场内林蛙容量。
围栏内应具备“四区”,即繁殖区、变态区、越冬区和放养区;繁殖区用于林蛙的产卵,孵化和蝌蚪饲养;变态区用于蝌蚪变态成幼蛙;越冬区用于幼蛙、成蛙或种蛙越冬;放养区用于林蛙在可控范围林地中生长发育,生态放养。
2 蛙池建设
在“四区”中建设养殖池,包括产卵池、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变态池和越冬池等“五池”。养殖池总面积占蛙场面积的0.5%~2.5%。所有养殖池都可以按需要的面积和水深挖成土池内衬塑料薄膜的形式使用,简单易操作,建设成本低。繁殖区是林蛙成蛙抱对、产卵、卵孵化及蝌蚪饲养管理的场所。林蛙在繁殖期是完全在人为设定的环境条件和控制下进行的,能够确保蝌蚪的成活率与变态率,提高林蛙生产的经济效益。繁殖区最好建在围栏的中心地带,地势比较平坦的开阔地,沿河两岸便于排水与灌水。土质以黏土为好,既保水性能强,又不易渗水;沙质土渗水严重,不易保水,最好不用,如别无选择时,可在各种养殖池底铺上塑料薄膜,防止漏水。繁殖区宜集中,不宜分散。过度分散会给饲养管理带来许多不便。如果养殖场很大,场内河流小溪不多,沟谷平地比较分散时,可以在养殖场内建几个繁殖区。繁殖区的修建要做到就近繁殖,就近上山。繁殖区离山林太远,变态后的幼蛙长途跋涉进入山林,体力消耗很大,死亡率会大大增加。如果远距离向山林运送蝌蚪,也会提高蝌蚪死亡率。繁殖区的面积可根据放养规模来决定,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每放养1000对种蛙,繁殖区的面积大约为667m2。在繁殖区内要修建产卵池、孵化池、蝌蚪饲养池以及变态池(变态区)、越冬池(越冬区)等蛙池(区)。大规模养殖林蛙时,上述几种类型的水池都必须修建;养殖规模较小时,孵化池和蝌蚪饲养池共用一池;如果饲养池离山林较近,蝌蚪饲养池和变态池可共用一池。为了管理方便,产卵池、孵化池、蝌蚪饲养池要集中在一地;变态池要建在山林附近,蝌蚪变态后,直接进入山林中生活。
2.1 产卵池建设
产卵池是专供成蛙抱对产卵的水池。产卵池宜设在养蛙场内河流上游或繁殖场的中心地带。水池面积以20m2为宜,不宜过大。长方形,长10m,宽2m,水深10~25cm。水池东西走向便于操作,池水浅有利于早春气温低时提高水温。水池四周要修池埂,池埂高与宽分别为50cm和60cm。为了保持池水平稳,注水口和排水口应设在水池的同一侧。产卵池的总面积约占繁殖场面积的1/20~1/30。
2.2 孵化池建设
孵化池是专供蛙卵孵化用的水池。孵化池应建在蛙场内河流的中上游,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水池为长方形,东西长4m,南北宽2m,水深30~50cm左右。注、排水口设在水池同一侧。在出水口处设铁纱网,以防蝌蚪顺水流出。孵化池面积占总面积的1/10~1/20。
2.3 蝌蚪饲养池建设
蝌蚪饲养池是专供饲养蝌蚪的水池。根据养蛙数量,每个繁殖场内可以修建多个饲养池。每个饲养池面积为20~40m2。池深30~50cm,不要超过50cm。水池四周修池埂,池埂高50~60cm,池埂要夯实,防止雨水冲塌。水池四壁修成坡,池底要铲平。水池中间修一个安全坑,当天旱供水不足时,蝌蚪集中到安全坑中去,避免因缺水而使蝌蚪死亡。安全坑深20cm,面积占水池面积的1/2~1/3。池底要铺一层肥沃的表土,便于肥水,培养浮游生物,为蝌蚪繁育适口的天然饵料。需注意的是,排水口应设在水池同一侧,保持水流平稳,进水口、注水口处用石块等加固,防止雨水冲塌。另外排水口、注水口均要安装防逃网如铁纱网或尼龙网。加设防逃网是为了注水时防止野杂鱼流入池内,排水时防止蝌蚪流出。
2.4 变态池建设
变态池是蝌蚪进行变态的水池。蝌蚪变态以后,开始进入山林陆栖生活。因此,变态池要尽量修在离森林较近的河流沿岸。蝌蚪变态后,可以直接进入山林中。修建变态池必须考虑排水、注水方便,还要特别注意防止山洪冲垮变态池。变态池深度为20~40cm,面积可大可小,但池壁坡度要大一些,并且要平坦,不要有大土块和石块,主要是有利于刚变态的幼蛙登陆上山。
2.5 越冬池建设
2.5.1 室外越冬池 一般在两山夹一沟沟底或在有水坑、洼地的地方建造越冬池。池深在严冬季节要保持在冰层下有1m深的不冻水。越冬池要设进出水口,越冬池细水长流最为理想。越冬面积因地制宜,通常每100m2水面,可容纳1万只成蛙越冬,幼蛙2万只左右。有流水的越冬池越冬林蛙密度为每m3水体15~20kg为宜。
2.5.2 室内或温室大棚内修建越冬池 池宽2m,池深1m,水深70cm左右。越冬池可以土池或水泥池。土池内衬塑料薄膜即可。水泥池用砖砌成,水泥抹面。越冬池设进出水口,池底放树枝等隐蔽物。池水温度保持在4℃以下(0~3℃),不能结冰。池水要适时换水,缓慢流水更好。越冬林蛙密度根据情况而定。一般成蛙越冬密度小于5kg/m3或者 500~1000只/m2。
2.5.3 土窖越冬 可建在室外,亦可建在室内。土窖宽2m、深2m,长度根据林蛙数量而定。永久性土窖四壁用砖、石砌成,四壁用水泥抹面。简易性土窖四壁用砖石砌成40cm高的围墙,防止林蛙打洞钻入土壤中。窖顶设通气孔,适时调节窖内温度。窖底放些石头、瓦片、树枝、秸秆,作为林蛙冬眠时的隐蔽物。窖口要安装防鼠设备,防止老鼠侵害越冬的林蛙。林蛙越冬期间一定要注意温度和湿度,调整通风口和喷水,保温补湿,使蛙体皮肤湿润,呼吸正常,防止体内二氧化碳中毒。可以有水或没水,但一定保持湿润。窖温保持1~4℃,湿度90%。越冬林蛙密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密度为3000~4000只/m2,也可以用贮蛙箱立体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