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现状研究

2019-01-05陈丽芳南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胭脂红光谱法检出限

□ 陈丽芳 南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色、香、味、形”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评价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的食品生产当中,往往会通过添加天然色素或合成色素来提升食品的色泽。天然色素安全性高,但其稳定性较低,且着色效果不理想。合成色素往往是以化工有毒物质如苯、甲苯、萘与蒽等为原料,经有机反应合成制得。相比于天然色素,其稳定性更高、着色效果更好,而且成本更低、使用也更加的方便,不过其缺点也较为明显,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英、美等国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有些合成色素含有偶氮基团(-N=N-),易被肠道菌群还原形成芳香胺类化合物,引起神经毒性、基因毒性以及致癌性[1-4],特别是毒花椒、苏丹红鸭蛋等事件后,食品中色素的使用和检测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对合成色素的种类和用量都有严格的限定,应当对照这些规范、标准和要求,合理应用好相关检测技术,对食品中的合成色素做出精准的检测。目前,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应用最多的有HPLC法、HPLC-MS/MS法、电泳法与光谱分析法等,其次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极谱法等也有一些应用。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当前食品合成色素检测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技术方法。赵延胜等[5]采用反相液相色谱多波长检测46种禁限用合成色素,采用分级提取净化体系,实现了对苏丹类染料、水溶性合成色素和极性较强染料的有效提取,46种色素的检出限0.012~0.21 mg/kg,加标回收率均大于55%,此法对高蛋白、高脂肪类食品基质检测有较强的适应性。刘谦等[6]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复杂基质中日落黄、胭脂红、赤藓红等8种合成色素,样品采用乙醇∶乙腈∶甲醇∶氨水(3∶3∶3∶1)混合液超声提取,ProElut PWA-2固相柱净化,以乙腈-0.02 mol/L乙酸铵作为流动相,采用DAD阵列检测器进行分析,40 min内完成检测。但随着食品检测要求和精度的提升,普通的高效液相色谱已无法满足,于是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应运而生。吴丽容[7]建立了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等10种合成色素的自动固相萃取/超高压液相色谱同时检测方法,4 min内实现10种合成色素的有效分离,10种色素的最低检出限0.004 mg/kg,加标回收率在83.8%~111.2%,此法干扰少、灵敏度高,能满足食品中多种合成色素的同时检测要求。

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其可实现更为微量、准确、灵敏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而被受青睐。郑新华等[8]建立了SPE-LC-MS/MS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喹啉黄、酸性紫49、新红和靛蓝4种合成色素,样品用酸性水溶液提取、弱阴离子固相柱净化;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MRM模式,外标法定量,4种合成着色剂检出限均为0.2 mg/kg,方法的回收率为70.0%~101.5%,该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灵敏度。刘益锋等[9]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负离子模式同时测定焙烤食品中亮蓝、日落黄、胭脂红、糖精钠与甜蜜素等9种水溶性食品添加剂,样品采用20%乙腈水溶液(含1%氨水)超声提取,正己烷去脂净化;方法定量限为10~200 μg/kg,平均回收率66.1%~118.5%。

3 电泳法

电泳法的样品前处理要求简单,可以缩短分析时间,降低实验成本且同样能够对食品中合成色素做出较为准确的检测。龙巍然等[10]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同时测定食品中10种水溶性和3种脂溶性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应用正交法优化了硼酸浓度、缓冲溶液pH值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加入量,并研究了分析电压、有机改性剂、毛细管温度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电泳条件,16 min内完成13种合成色素的分离测定,方法检出限为3.0~16.0mg/L,方法回收率为98%~104%。王丽芳[11]等建立了毛细管电泳-二极管检测新方法用于糖果和调制酒中10种合成色素的检测,25 min内实现分离和测定,方法检出限0.3~1.0 mg/L,方法回收率在92.1~106.5%。

4 光谱分析法

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快捷等优势。林爽等[12]采用液/液界面自组装技术制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滤纸基底,检测了饮料中的日落黄、柯衣定和罗单明B三种色素。通过三种色素不同的拉曼峰峰位归属,且色素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其特征峰强度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由此可对这三种色素进行半定量分析,此法简便快速高效,可用于市面上饮料色素的现场实时检测。黄文氢等[13]选择H-NMR脉冲程序,以氘代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四甲基硅烷为内标,建立了液体核磁共振法测定食品中合成色素含量的方法,测定结果与国标液相色谱方法相符。

5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测定快速、使用设备成本低易普及推广的优点,在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中也多有应用。刘晓颖等[14]用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去除葡萄酒中的杂质干扰,用正丁醇+无水乙醇+水与丁酮+丙酮+水两组不同的混合试剂在聚酰胺柱上进行色谱分离,最后采用比色法来定量检测。弓晓峰[15]采用多元校正模型,无需分离,用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多种合成色素,获得较满意的结果,同时探讨影响实际样品分析的因素。

6 荧光光谱法和极谱法

荧光光谱法因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常用于食品中微量物质的分析。谢志海等[16]研究了日落黄和胭脂红在不同溶液中的荧光光谱特征,建立了食品中日落黄和胭脂红的一阶导数同步荧光光谱法。日落黄和胭脂红导数同步荧光光谱的零交点位于302.8 nm和313.6 nm,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检出限分别为0.019 mg/L和0.041 mg/L,回收率在91.0%~110%。

极谱法测定食品中合成色素,具有样品处理简单、检出限低、干扰少等优点。因合成色素分子结构中含有具有电活性的N=N键或C=C键,在不同底液中,不同色素的还原电位不同。陈文等[17]提出了在0.01 mol/L的硼砂底液中,单扫描极谱法于原点电位-0.50 V起扫,分别在峰电位-0.74 V、-0.89 V下测定酸性金黄和酸性大红的方法,最低检出限均为0.1 μg/mL。该法简捷快速,用于食品分析符合要求。李翱楠等[18]采用示差脉冲极谱法测定饮料中柠檬黄,柠檬黄在pH=6.00的缓冲溶液中于-0.59 V处有一还原峰,且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27 μg/mL。极谱法适用于食品中混合色素的同时检测分析,被列入国家标准GB/T 5009.35-2003,但国家标准GB/T 5009.35-2016中极谱法已被删除。

近十来年,更为准确、灵敏、操作简便的食品中合成色素检测方法已被陆续开发,以实现食品的有效监管,满足检测高通量、低残留的要求,以保障社会食品安全,规范食品市场。未来的食品合成色素的检测,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猜你喜欢

胭脂红光谱法检出限
环境监测结果低于最低检出限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定量NMR中多种检出限评估方法的比较
胭脂红
直读光谱法测定热作模具钢中硫的不确定度评定
红外光谱法研究TPU/SEBS的相容性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麦味地黄丸中砷和汞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精矿中铋的不确定度
寂寞胭脂红
基于EP-17A2的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的空白限、检出限及定量限的建立及评价
关于一道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