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潜在风险因素之胶原蛋白代谢的研究进展
2019-01-05帕尔哈提江阿布力米提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帕尔哈提江·阿布力米提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2
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是指腹腔压力过高或胃食管连接部(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围组织结构薄弱,导致腹腔内脏器经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食管裂孔疝发病率高达15~60%,好发于40~70岁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HH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胃食管反流症状,但因缺乏特异性,药物疗效欠佳,术后复发率较高,并发症较多,日益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H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在继腹腔内压增高、食管短缩学说之后[2],研究员从组织结构改变的角度探讨HH的发病机制,并发现在GEJ周围组织(如:膈肌脚、膈食管韧带、肝胃韧带及胃膈韧带)中存在着胶原蛋白代谢异常,而且参与其中的胶原蛋白是HH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胶原蛋白代谢异常会导致组织强度、张力的减弱及其完整性的受损,还可协同使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诱发HH的发生、进展以及术后复发。与胶原蛋白代谢相关的生化因素均可成为HH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吸烟、年龄、性别以及某些结缔组织异常性疾病等。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HH及胶原蛋白代谢相关的潜在风险因素,为进一步深究HH的发病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一、胶原蛋白及其生理功能
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主要组成部分,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25~30%,主要存在于人体皮肤、韧带及血管等组织中,可对组织和器官提供结构、强度、张力以及完整性。胶原蛋白种类较多,常见的为Ⅰ、Ⅲ、Ⅳ及Ⅴ型,其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约占所有胶原蛋白含量的95%。胶原蛋白的合成依赖于前胶原蛋白由成纤维细胞分泌,并在胞外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原胶原蛋白分子。原胶原蛋白含有大量的脯氨酸及赖氨酸,在O2、VitC及Fe2+的辅助下,经羟基化转变为羟基脯氨酸及羟基赖氨酸,它们在原胶原蛋白分子内或分子间引发胶原交联及糖基化,形成较稳定的胶原纤维,并进一步紧密排列、交织成网,形成富有弹性的真皮、韧带及血管等结构。胶原蛋白代谢主要以Ⅰ、Ⅲ型胶原比例为4:1处于动态平衡之中。Ⅰ、Ⅲ型胶原及其比例可调控胶原纤维、纤维束以及最后直径的形成。Ⅰ型胶原具有良好的高韧性及稳定性,可对抗外力冲击,而Ⅲ型胶原比Ⅰ型纤细,故稳定性较差、柔韧,可产生并维持组织的延展性及弹性。只有两者比例呈动态平衡时,组织结构才有足够的稳定性及完整性。若两者比例减少(小于4:1),可导致胶原蛋白代谢紊乱,继而导致组织的机械稳定性降低,组织变得薄弱并形成缺损,导致疝的发生及复发[3]。
二、与HH及胶原蛋白代谢相关的潜在风险因素
1、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
MMPs是在Zn2+、Ca2+的辅助下降解ECM中各种蛋白质成分的水解酶,它在组织塑型、细胞外基质逆转和伤口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被分离鉴定出的MMPs共有23种,其中MMP-1、2、8、9、13主要参与原胶原分子经交联、糖基化转变为胶原纤维的过程。MMP-1、13主要参与I、Ⅲ型胶原分解代谢,并与切口疝、腹股沟疝以及复发疝的形成有关[4-5-6]。MMP-1可降解并清除创伤边缘的无功能前胶原,为新生的胶原纤维的更替释放空间;MMP-2主要降解Ⅳ型胶原及弹性蛋白,血清中MMP-2水平的升高,提示结缔组织成分的分解加快;MMP-9主要降解Ⅳ、Ⅴ、Ⅶ型胶原及α1抗胰蛋白酶,并能加强MMP-13的溶胶原功能;MMP-13主要参与术区切口后期愈合及其组织重构。Melman等[7]报道,MMP-2在Ⅲ型HH患者组膈食管韧带中的表达高于Ⅰ型HH及非HH组,且MMP-2、8在肝胃韧带及胃膈韧带中表达高于Ⅰ型HH及非HH组,然而未发现MMP-1、3、12、13的表达,他们认为Ⅲ型HH可能是GEJ周围组织中胶原蛋白代谢紊乱的结果,之后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HH患者血清及肝胃韧带中均可检测到MMP-2,并认为GEJ周围组织中肝胃韧带起主导作用,这对研究胶原蛋白代谢与Ⅰ和(或)Ⅲ型HH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8]。
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
TIMPs是特异性抑制MMPs的一种蛋白质,在维持胶原蛋白代谢平衡中有重要的作用。当MMPs过度降解组织中ECM成分时,被大量分泌的TIMPs可与活化的MMPs按1:1结合,继而阻止MMPs与底物相结合。
使MMPs失去活性,继而防止组织进一步受到损伤。TIMPs有4种亚型,即TIMP-1、2、3、4,其中TIMP-2是MMP-2的特异性抑制剂;据报道[9],成纤维细胞中TIMP-1与MMP-1处于正常水平时可维持胶原蛋白代谢平衡,继而有效预防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Abci等[10]报道,腹股沟疝患者腹壁组织中TIMP-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认为TIMP-2活性的降低可能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Ashcroft等[11]研究发现,健康老年人TIMP-1、2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年轻人,这可能导致老年人对MMPs的抑制作用降低,继而导致胶原分解增加和机体结缔组织薄弱,这可能解释老年人疝发病率高的原因。
3、吸烟对胶原蛋白的影响
烟草中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毒性成分使组织缺氧,抑制胶原蛋白合成代谢,继而导致胶原蛋白代谢紊乱。吸烟患者伤口中胶原蛋白聚集少于非吸烟患者,即吸烟者伤口愈合比非吸烟者缓慢,而且吸烟患者腹股沟疝的复发率高于非吸烟患者的2倍[12]。吸烟者皮肤组织中的前胶原蛋白I、Ⅲ的含量低于非吸烟者,而MMP-8的含量高于非吸烟者,这些证据均提示吸烟者胶原蛋白代谢水平低于非吸烟者,即吸烟人群更容易发生胶原蛋白代谢紊乱,并可成为疝发生的高危人群[13]。
4、年龄对胶原蛋白的影响
胶原蛋白代谢水平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据报道[14],与年轻人相比,MMP-2、9在中老年患者皮肤中含量较多,而其抑制剂TIMP-1、2含量较少。Shuang等[15]阐述,正常成人腹股沟区腹横筋膜中胶原蛋白含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即腹股沟疝复发率与患者年龄成正比。此外,随着年龄增长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及长期排便困难等使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增多,这协同胶原蛋白代谢紊乱诱发疝的发生、进展以及复发。
5、性别对胶原蛋白的影响
老年男性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裂开的危险性是同龄女性的2倍,这是因为老年男性术后切口中胶原蛋白的沉积明显少于同龄女性[16]。雌激素可维持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含量,绝经前的女性体内胶原蛋白含量多于男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可导致体内胶原蛋白代谢紊乱,继而造成胶原纤维结构松散、抗张能力减弱,这可解释绝经后女性患者急性创伤的修复与愈合延迟于男性患者[17]。
6、结缔组织异常性疾病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长大后患腹股沟疝发病率较健康男性儿童高5倍、女性儿童高3倍[18];腹主动脉瘤患者切口疝的发病率较健康人高9倍[19];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易合并食管裂孔疝和腹股沟疝[20],这提示疝与多种结缔组织异常的疾病可能有交集——胶原蛋白代谢紊乱,这与结缔组织渐进性耗尽有关,疝可能是全身胶原蛋白代谢紊乱的局部表现。
7、其他因素
肥胖患者因肌肉薄弱、腹壁松弛度弱、腹腔压力过高和易发生切口感染,可成为疝发生及复发的另外一个高危人群[21],这可能与胶原蛋白代谢紊乱有关[22]。VitC和Fe2+是参与胶原蛋白纤维合成及成熟所必须的辅助因子,Zn2+、Ca2+参与MMPs降解胶原蛋白的过程,它们的缺乏影响胶原蛋白代谢,继而可能导致疝的发生[23]。Asling等[24]指出可编码Ⅲ型胶原的COL3A1基因与HH的形成有关,而且此基因在胃食管反流病及HH家族中较普遍。
三、总结与展望
目前在国内外有关胶原蛋白代谢与腹股沟疝、腹壁疝及复发疝的研究较多,而有关胶原蛋白代谢与HH相关性研究甚少并且观点尚未达成共。Henriksen[25]在多项研究中发现,在原发性切口疝、复发性切口疝、腹股沟直疝及斜疝患者的组织中I:Ⅲ型胶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并认为疝是全身胶原蛋白代谢紊乱的局部表现。Brown等[26]研究发现,在Ⅲ型HH患者中I:Ⅲ型胶原比例高于对照组或者与对照组持平;在I型HH患者膈食管韧带、肝胃韧带及胃膈韧带中Ⅲ型胶原蛋白均低于非HH组和III型HH组,他们认为胶原蛋白代谢紊乱可能不是HH的发病机制。Diemen等[27]提出,在HH患者膈食管韧带中I、Ⅲ型胶原及胶原总含量比非HH患者低60%,这可能导致膈食管韧带质量的变化继而导致HH的发生。
Fei等[28]研究证实,HH患者膈肌脚及GEJ周围组织中肌间纤维间隙扩张、肌管结构肿胀、肌原纤维及肌肉结构的变性。电镜下胶原蛋白和结缔组织并未发生形态或结构的改变,这与Ardeleanu等[29]报道的“HH患者的膈肌脚异常,表现为肌纤维百分比降低,血管百分比增加、间质空间增加的”的结论相符合。Curci等[30]报道,HH患者肝胃韧带及膈食管韧带中弹性蛋白比非HH组减少50%,表明弹性蛋白作为ECM的成分,为结缔组织提供弹性并在组织伸展、静止以及回归自然状态方面起重要的作用[31]。以上证据充分表明,HH的发生及复发与GEJ周围组织结构的薄弱密切相关,具体机制需进一步深究。
至今,TIMPS、MMPs等胶原蛋白代谢相关因素被认为是多种疝发生、发展及其复发的潜在风险因素,而它们与HH相关性研究甚少。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疝有着密切的联系,用多西环素(MMPs阻滞剂)干预术前或术后AAA患者能预防其进展及复发[32],假如AAA与疝均为全身胶原蛋白代谢的局部表现存有共同的发病机制,我们能否也应用MMPs或TIMPs抑制剂等药物预防HH的发生,减缓其进展以及改善其预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I型、Ⅲ型胶原蛋白两者比例以及胶原总含量,多种MMPs、TIMPs在非HH、原发性HH及复发性HH患者GEJ周围组织中的含量变化,进一步深究HH的病理生理机制。通过本研究,我们在HH术后控制腹腔压力增高的基础上,通过提高GEJ周围组织的强度、张力以及完整性,可能降低HH患者复发率及改善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