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探究

2019-01-05郭初晓

医药前沿 2019年7期
关键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精细化

郭初晓

(浙江省肿瘤医院设备科 浙江 杭州 310022)

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医疗诊疗水平的提升对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表现出强烈依赖性,医疗设备的质量影响者医院的建设、发展与经济效益的获得情况。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应用最合理的方法在医疗设备方面会的最大效益,增加医院经济效益,迫切需要创新改革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本文对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1.1 维修管理质量偏低

当下,我国各大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正处于瓶颈期,“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维修管理团队存在维修管理人员技术不达标、实践经验不足、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进而造成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凑。维修技术人员素质偏低多在如下几方面有所体现:(1)学历水平偏低,不能有效的学习与吸收新知识、技术;(2)维修技术滞后性显著,在工作中没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做支撑,没有树立勤奋、脚踏实地的职业精神;(3)医院没有给予医学工程科一定重视,工程人员待遇较差,这直接削弱其参与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1.2 维修客观问题

医院对集成化、自动化医疗设备高度依赖,但大部分医疗设备仅处于能运作的状态,尚未实现预防性保养维护,若有故障出现,应急响应速度缓慢,或因为院内工程师自修能力低一直无法及时处理,只能等待厂商工程师处理,促使医院工程科转变成“中转站”的角色。成因有:(1)设备自主定期维修次数较少,如果出现故障,检修成本相应增加;(2)维修人员过度依赖厂商工程师,没有扎实掌握设备相关的原理与工程,全面检查工作未启动;(3)设备维修单位对机械质控重视度不足,通常在设备可正常运转后,没有对其部分参数进行重置,很可能使设备产生潜在隐患[1]。

2.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模式

2.1 精确核算成本

这是优化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质量的基础条件。实现对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首先,医院需精准核算设备维修成本,进而促进维修质量的提升。而上述目标的实现绝非是一蹴而就的,医院应派遣技术工程师对院内应用的全部医疗设备进行调查,实现对重要数据的详细统计,进而对设备使用情况有较为全面了解。医院应积极与设备厂商构建与零部件更新相关的管理系统,进而确保设备零部件更换工作运行的有序性与有效性。在以上过程中,医院与厂家在零件的单价与使用年限等信息方面进行商议,进而初步明确零部件的维修成本。其次,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工程技术部门在填写设备的维修单据,应认真登记设备维修的原因、配件单价等信息,特殊情况下附加等有关的价格说明,以连续完善维修的管理手续。针对于昂贵零件或需进口的零部件维修工作,应及时上报至相关部门,在管理人员签字审批后方可进行维修作业。最后,使用设备的科室应及时核查其维修费用设备,针对可能进行维修的设备应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维修部门,同时把有关的财务数据预算送往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加强医院、维修部门和设备使用科室三方关联性,实现对设备维修成本费用的严格审核,进而确保设备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2]。

2.2 优化流程

首先,临床科室在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后,通过电话或网络及时将故障相关信息上报至医学工程科,医学工程科对其进行登记备案后辨识设备运转状况并做出相关决定。对于超声、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则需派遣工程师前去现场检查故障,做好信息记录为后续维修创造便利条件;如果是常规设备,临床医务人员可结合现存工作经验与检测技术,将设备送至医学工程科进行维修。

其次,医学工程人员接到维修任务后,利用设备管理系统查阅并比较设备信息,明确其是否处于保修期间内。若在保修期内则可直接与厂家联系,此时医院可凭借设备采购合同的相关期内,要求厂家或社会第三方公司进行免费保修,维修单位也要在维修结束后第一时间返还设备;不再保修期限中的设备,存在的故障应由院内技术人员处理,该环节被视为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3]。

最后,积极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等技术,对设备故障进行综合分析判别,查询设备技术资料与与仿真电路有关的知识,组织技术人员共同分析故障成因,特殊情况下请教厂商工程师,在故障原因、故障点明确情况下,商议能否在元件级或板间级维修,整体分析设备的使用寿命、创造的经济效益与性价比,确定最后的维修方案。并把评判结果与技术参考意见反馈给设备使用科室。对于由厂家或第三方维修公司维修的设备,返还后医疗工程技术人员需进行验机,同时进行技术参数校准和设备质控。

2.3 建设健全设备维修档案

不管是成本核算还是设备维修过程,均需建设完善化的设备维修档案,将工作内容详细记录其中,这是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医学工程部应积极和设备使用科室构建设备维修的信息系统,对设备维修时间、维修后运行状况及维修费用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规避反复维修或高额的维修费用,同时也要对设备的报废与使用寿命等情况进行评价与信息记录。此外,加强对设备维修报告、记录、成本等内容均应该囊括在该系统中,以为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创造更大便利条件。

3.结语

当下,国内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体现出较大滞后性,其在技术人员管理、维修技术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医院应结合自身发展实况,明确当下医疗设备市场发展动向,强化科室间的交流,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详细记录设备维修过程,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维修与检验工作,进而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

猜你喜欢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精细化
浅谈医学工程学科在医疗器械管理方面的应用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侨胞任洪亮率团斩获全球医学工程创新大赛金奖等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开展科研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