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溶栓进展分析

2019-01-05杨舟

医药前沿 2019年7期
关键词:酶原通率阿替普

杨舟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人民医院 广西 百色 5336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出现突发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所致的疾病。胸骨后持续剧烈疼痛是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患者在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及休息后仍不能完全缓解,临床检查可见心电图呈进行性变化,同时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常合并出现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一旦发生AMI后及早进行再灌注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溶栓治疗是开通冠状动脉再灌注,恢复心肌血运的重要方法。本文就引发AMI的危险因素及溶栓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AMI的危险因素

1.1 过劳

连续紧张劳累、过重体力劳动及过度体育活动均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需氧量,从而诱发粥样斑块破裂,引发AMI。

1.2 寒冷刺激

突发的寒冷刺激可诱发AMI。冬春寒冷季节是AMI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防寒保暖是冠心病患者必须注意的事项之一。

1.3 情绪激动

紧张、激动、愤怒等剧烈的情绪变化可诱发AMI。

1.4 便秘

便秘多见于老年人,便秘时用力屏气可诱发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需要保持大便通畅。

1.5 暴饮暴食

摄入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水平骤然升高,血黏稠度突然增加,血小板大量聚集,冠状动脉狭窄区域易形成血栓,从而引起AMI。

1.6 吸烟及大量饮酒

均是诱发AMI的危险因素。

2.AMI的静脉溶栓治疗

2.1 第一代溶栓药物

如尿激酶(UK)、链激酶(SK)等。

尿激酶是一种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能够促使纤溶酶原向有活性的纤溶酶转变,从而加速血栓溶解。同时尿激酶还可提高二磷酸腺苷(AD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重组尿激酶与尿激酶均来源于人体内蛋白,一般无过敏反应,且价格低廉,但该药对纤维蛋白的选择性较低,因此用药时常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在陈泽江[1]等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尿激酶溶栓治疗组2h内的胸痛缓解率和冠状动脉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3h内的溶栓再通率为75%,6~12h内的溶栓再通率仅为43%,可见随着溶栓治疗时间的延迟,尿激酶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降低,因此尿激酶溶栓治疗时需严格控制治疗时间窗。

链激酶是一种提取自β-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中的高纯度酶,具有活化人体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的作用,能够促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活性纤维蛋白溶酶,进而加速血栓溶解。链激酶与其他溶栓药相比价格低廉、疗效可靠,但用药后可引发过敏反应和出血。在吴小华[2]等的随机对照研究中,给予335例AMI患者链激酶150万U+100ml生理盐水治疗,在30min内静滴完,其血管再通率为66.6%,出血发生率为9.8%,过敏反应仅为5.1%,未见休克及胃肠道出血的病例发生。

2.2 第二代溶栓药物

如阿替普酶、尿激酶原等。第一代溶栓药物多无特异性,出血风险较高等缺点催生了第二代溶栓药物出现。

阿替普酶产生于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能够激活位于血栓内与纤维蛋白相结合的纤溶酶原,并促使其向活性纤溶酶转变,达到特异性的溶栓效果。由于阿替普酶与人体内的天然蛋白结构相类似,因此无抗原性及过敏反应。但是该药的半衰期在4~5min,用药时需要反复大剂量才能达到疗效浓度,因此临床用药较为不便。在苏清梅[3]等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阿替普酶比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的疗效较高且不良反应率较低,说明其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尿激酶。

尿激酶原属丝氨酸蛋白酶家族,是尿激酶前体。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能够通过活化纤溶酶原发挥溶栓的效果。在相关临床实验研究中,其尿激酶原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链激酶,可见其安全性较高。

2.3 第三代溶栓药物

瑞替普酶、兰替普酶、PAI-1抑制剂、帕米普酶等。由于第二代溶栓药物半衰期短、短时间用药量大,价格昂贵、出血风险高,第三代溶栓药物便应运而生。

瑞替普酶也称为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由天然阿替普酶1~3位和176~527位氨基酸组成,是一种阿替普酶区域缺失性的突变体,对纤维蛋白具有选择性溶栓作用。与阿替普酶相比,瑞替普酶的半衰期延长,一般在11~16min,且经静脉推注给药更加方便,但也易引发出血等不良反应。

兰替普酶是阿替普酶删除表皮生长因子区和F区的变异体,其天冬酰胺117突变为谷氨酰胺,对纤维蛋白的亲和力较低,溶栓活性提高,半衰期延长,单次静脉给药时间可按照患者的体质量调节调整剂量。

PAI-1抑制剂是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剂,其活性和水平变化对血栓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张明明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的PAI-1的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因此如何降低PAI-1表达水平和抑制其活性,对AMI的溶栓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帕米普酶是阿替普酶删除K1的环基团变异体,谷氨酸替换了其274位精氨酸,该种特异性设计不仅能够维持分子的单链形态,其溶栓活性与阿替普酶相当,而且血浆半衰期可延长至30~47min。

3.小结

AMI的溶栓治疗成功与否与多因素有关,其中时间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灌注越早,挽救心肌的效果越好。一般AMI的溶栓治疗时间宜在3h内完成便可取得与PCI相当的疗效。目前临床不断研发多种溶栓药物,这为AMI溶栓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酶原通率阿替普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后再通的研究现状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