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山楂标准化种植生产技术规程
2019-01-05贾爱军郭兴科刘文忠胡云峰
贾爱军,郭兴科,刘文忠,胡云峰
(1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天津300384;2天津逸爽食品工贸有限公司,天津301900;3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
0 引言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Bunge)别名红果,山里红,是一种蔷薇科山楂属植物[1-10]。山楂中富含大量的营养和抗氧化成分,包括黄酮、维生素C、山楂多糖、花青素等一系列功能性成分。且其还有助于人体肠胃的消化吸收以及开胃消食的用途,是一种营养高、功能性组分多的植物[11-13]。其中山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降低血压、降低血脂、促进消化、养胃保肝、防止氧化,并对细菌、病毒和肿瘤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14-22]。
蓟县山楂种植历史悠久,从野生到栽培山楂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于1986年被列为全国6个山楂基地县之一。现有山楂种植面积866.67 km2,产量达1254.5万kg,其经济价值在全县干鲜果品中占第四位,主要分布在官庄乡、罗庄子镇和下营镇。蓟县独特的山区、气候环境不仅为山楂种植提供了适宜的种植条件,而且也对山楂种植规范提出了更高的种植要求,传统农作物的耕种管理模式早已不能与新的消费、生产理念相匹配[23-41]。为此,十分有必要整理并制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方面科学、统一、规范的山楂生产标准,建立健全山楂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引导山楂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产品安全,扩展国内国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具重大意义。
本文通过前期综合分析蓟县山区的土壤和气候环境等特点,从栽培区的自然条件、苗木繁殖、建园、栽培管理、采收、检验、包装、贮运等方面对山楂从栽培种植到采收进行了科学规范,确定了适合蓟县山区特殊种植环境下山楂的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楂生产的适宜栽培区的自然条件、苗木繁殖、建园、栽培管理、果实采收工艺等。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蓟县山区山楂种植。
2 规范性标准文件引用
标准文件[42-50]对于本标准的实行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适宜栽培区的自然条件
3.1 产地生态环境
产地应远离城市、工矿企业、村庄等,距公路交通主干道500 m以上,周围5 km范围内无化工厂等工业污染源,空气清新,水、土壤无污染。年平均气温6.9~13℃。年降雨量600 mm左右。
3.2 灌溉水质量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
3.3 土壤质量
土壤质量应符合《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
3.4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
4 苗木繁殖
4.1 苗圃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疏松,灌溉方便的微酸性砂壤土。
4.2 砧木选择
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山楂苗。
4.3 嫁接
4.3.1 嫁接时期 山楂苗嫁接采用芽接,时期为7 月下旬—8月下旬。
4.3.2 接穗的采集和贮存 剪取树冠外围,发育充实,芽饱满的当年生营养枝条,立即剪去叶片,只留叶柄,以防水分蒸发,用湿毛巾或草帘盖好备用。
4.3.3 嫁接方法 采用劈接、切接或切腹接。被截枝干一般选用直径2~4 cm 的枝。嫁接部位直径为2 cm 以上用切接;嫁接部位直径小于2 cm 时采用劈接;在主侧枝的光秃部位采用切腹接法嫁接,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产量。
4.4 嫁接苗的管理
4.4.1 检查成活及补接 1 周后检查成活情况,对未成活的苗木在其对面补接一次。
4.4.2 解除绑缚物 成活后15~20天解除绑缚物。
4.4.3 剪砧及除萌 次年春季树液流动后,接芽萌发前,在接芽上方0.5~1 cm处剪去砧木,及时除掉砧木上发出的萌芽。
4.4.4 其他管理 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
5 建园
5.1 园址选择
符合本规范3产地环境的要求,地势较平整,坡度<30°,有灌溉和排水条件。
5.2 整地、挖穴
按行距4 m,株距3 m挖穴,穴径60 cm,深50 cm,每穴施入腐熟土杂肥15 kg,与底土混匀,上覆盖10 cm厚的表土。
5.3 定植
5.3.1 时间 春季萌芽前进行定植。
5.3.2 授粉树配置 选择适宜的山楂品种或花期与山楂相近的晚熟野生类型的山楂作授粉树。
5.3.3 栽植 将苗木栽入定植穴内,当填土至半穴以上时,将苗轻轻向上提一提,使根系舒展并与土壤密接,踏实,浇足定根水,覆土即可。
6 栽培管理
6.1 土壤管理
6.1.1 深翻改土 以不造成伤根为原则,在每年采果后进行。可以隔行深翻或隔株深翻。在深翻过程中,既要避免伤根,又要施好底肥,撒施于根系集中分布区,并覆土后踏实。深翻后要及时灌水,灌透全部深翻土层,以利于山楂生长。
6.1.2 生草覆草 人工生草与田间自然生草相结合,根据草种的生长状况及时进行刈割,树盘覆盖。
6.1.3 合理间作 定植后至盛果期前根据实际情况,可种植豆类作物或种植绿肥,翻压,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6.2 肥水管理
6.2.1 施肥原则和允许施用的肥料种类 按NY/T 496—2010 的规定选择肥料种类,施肥量根据树龄树势、土壤条件、当年挂果情况、栽培要求和树体需肥规律等确定,以有机肥为主。
6.2.2 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施饼肥100~200 kg,过磷酸钙100~200 kg,杂草、树叶2000 kg 或土杂肥3000 kg;施肥方法为在树冠边缘外围挖深40 cm宽50 cm的环形沟,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后施入,浇水后覆土。
追肥:第1次在3月上旬施花前肥,每株可施入硅钾基复合肥1.5~2 kg或硝酸磷钾1 kg;第2次在6月下旬—7 月上旬施壮果肥,每株可施入过磷酸钙和氯化钾(1︰2混合)2 kg;第3次在9月份施采果肥,每株可施硅钾基复混肥2 kg或硝酸磷1 kg。施肥量以当地的土壤供肥能力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方法采用放射状沟施,追肥后及时灌水。
6.2.3 灌水 灌水结合施肥进行。每年灌封冻水。
6.3 整形修剪
6.3.1 主要树形 适宜采用疏散分层型的丰产树型。
6.3.2 修剪时期 夏季修剪与冬季修剪相结合,夏季修剪在生长季均可进行,冬季修剪从落叶至萌芽前进行。
6.3.3 修剪方法
(1)幼龄期树修剪:①要做好开张角度,使下层主枝角达65°左右,上层主枝达55°左右,侧枝角度在70°左右。②修剪时宜轻不宜重,特别是在开始结果前的山楂树,除了主枝和侧枝的延长枝以及处在空间较大的辅养枝进行适度短截外,一般不作短截。③山楂树要控制竞争枝,从而达到树体平衡,以利于丰产稳产。
(2)结果期树修剪:①中心干的修剪,当山楂树冠达到适宜高度的,就要控制中心干的生长;如若山楂树冠尚未达到的高度,可继续短截中心干的延长枝,以保持中心干的优势。②主、侧枝的修剪,在株、行间空间较大,可继续短截主枝延长枝扩大树冠;至于株、行间空间不大的,就应转换主、侧枝头,由后部新梢代替主枝头,但要重视主枝、侧枝的方位,不使相互影响,利于与中心干协调,利于从属关系,利于生长健壮。③结果枝组的修剪,山楂树进入盛果期后,树冠内开始出现多年生衰弱枝,特别是对于连年结果枝增多,就应疏剪和短截,以集中营养促使枝健壮,提高座果率和增大果实。
(3)衰老树修剪:以短截和回缩为主,抬高枝头,以复壮树势。
6.4 花果管理
6.4.1 授粉 一般进行自然授粉,对于个别自花授粉结实率差的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也可进行花期放蜂,提高山楂座果率。
6.4.2 疏花序
花序出现至开花之前进行,疏后留前,疏弱留强,疏内留外,花序很多时间隔疏除。
6.5 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适时选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做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6.5.1 农业防治 冬季清除落叶、落果,剪除病虫枝,集中深埋;结合施用有机肥耕翻树盘土壤,破坏害虫越冬场所。
6.5.2 物理防治 利用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糖醋罐等诱杀成虫。
6.5.3 生物防治 保护并利用害虫天敌、寄生菌;在山楂园内放养鸡、鸭等禽类动物,取食害虫的幼虫和成虫。
7 采收、检验、包装、贮运
7.1 采收
秋后果实变为红色,果点明显,表面出现粘质,果柄基本木质化,有山楂香气时采摘。用剪刀平齐果柄剪下或用手采摘。
7.2 产品质量标准、包装、贮运
产品质量标准、包装、贮运均应符合《山楂》、《蜜饯山楂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蜜饯》等标准[48-50]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