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改良及其应用推广
2019-01-05叶丽燕
叶丽燕,李 哲
(1.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医院,海南 儋州 571737;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 儋州 571737)
1 食用菌栽培技术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随之增长。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食用菌已经成为部分农村地区致富的重要手段[1]。食用菌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到食用菌产业发展,因此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化推广,需要对食用菌栽培技术进行改良,应进一步加深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究。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生产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发展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优势。食用菌营养成分高且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属于一种绿色环保食品,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食用菌产业具有周期短、收益高等特点,且近年来需求不断增加,对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对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够重视,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改良投资力度不够,导致食用菌产业发展缓慢。因此,探讨食用菌栽培技术改良对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食用菌栽培技术改良
2.1 食用菌的菌种选择
2.1.1 食用菌栽培手段
食用菌栽培过程,以选择优良的菌种为核心。食用菌选择菌种过程中,一般选用自然育种、基因育种、杂交育种、人工选育等育种方式。其中人工选育与杂交育种2种方式应用最为广泛[3]。基因育种通过利用生物技术筛选菌种的基因序列,实现菌种的基因组合以及整合,使菌种具有较好的优良基因,以确保栽培出的菌种具有良好的质量[4]。因此,该方式已经成为近年来育种的重要方式。
2.1.2 食用菌种类
我国食用菌种类多元化,其中森林食用菌种类广泛,各区域种类不同,因此,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各区域种植菌种不一样。育种过程中一般需要结合具体的需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合适菌株进行育种[5]。通过不断改良育种方式,优化基因组合,改善食用菌基因,使食用菌种类日益增长。
2.1.3 食用菌栽培料的选择
食用菌栽培技术改良过程中,栽培料需要谨慎选择。食用菌栽培料主要源于2个地方,一是工业、农业生产废料;二是食用菌栽培废料。通常情况下,食用菌栽培过程使用的原料需要先加工处理后才能使用。充分利用收集的废料,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促进食用菌产业生态效益提高。保障食用菌的质量以及产量,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使用食用菌产业发展目标。
2.1.4 食用菌的灭菌技术
食用菌生长过程中,需要对培养基进行杀菌。日常采用的技术主要有2种,即高温灭菌和药物灭菌。
2.1.5 食用菌的接种关键点
食用菌生长环境比较特殊,接种需确保在无菌、密闭遮光的环境中进行。此外,在其接种过程中,需要对空气进行净化,避免对菌种带来污染。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菌菌种的产量,确保其质量。
2.2 食用菌栽培模式
近年来,食用菌栽培技术发展迅速,周年栽培模式、仿野生栽培、闲置资源再利用、 液体菌种栽培等新栽培技术越来越成熟。现行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不仅能因地制宜,且可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整,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效避免自然因素对食用菌产业发展造成阻碍,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全年供应。
2.2.1 周年栽培模式
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能够有效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满足供应需求。提高在食品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有效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尤其对新鲜食用菌的需求。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可以实施周年栽培技术。我国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已逐渐形成日常生产模式,如实施室内周年栽培等。例如香菇周年栽培过程当中,需要控制好栽培料,不能一味增加食用菌石灰用量,防止食用菌出现厌氧发酵现象。但该方法并不能从本质上预防食用菌栽培料厌氧发酵,因此为促进食用菌健康成长,需要提供适宜嗜热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避免食用菌栽培过程出现污染,保障栽培料稳定的好氧发酵。在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对栽培料温度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避免栽培料温度超过40℃。与此同时,需要结合不同品种食用菌发菌天数,对栽培料温度进行有效控制。随着食用菌发酵时间延长,需要渐渐降低栽培料温度。对于香菇栽培料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2℃~34℃,并且需要保持气温在28℃~30℃范围里。为保障食用菌产量及质量,需做好空气循环管理,避免空间上下层温度和湿度存在较大差异。
2.2.2 仿野生栽培
仿野生栽培属于人工配料播种食用菌作业模式,需要在半保护条件下栽培,并不属于全开放式栽培。食用菌仿野生栽培过程中食用菌在大自然风吹雨打下成长,属于一种开放式栽培方式,因此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能够有效防止各种病虫害出现。但该栽培技术需要使用周年化、大规模生产要求,较难进行温度控制,因此仿野生栽培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
2.2.3 闲置资源再利用
栽培食用菌过程中,为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食用菌属于绿色食品,能够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同时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优势,满足食用菌生长需求,并利用大自然氧气给予食用菌足够氧供应,提高食用菌质量。对于气温较低的区域,可以采用瓶栽技术提高食用菌产量,充分利用各个区域资源优势实现食用菌高质量生产。
2.2.4 液体菌种栽培
采用液体食用菌栽培,就是将食用菌菌种放入液体基质中进行培养,完成菌种接种后用以培养。液体菌种是食用菌产业未来生产必然发展趋势。长久以来,我国食用菌均采用固体菌种栽培方式,但两者相比较下,液体菌种具有显著的优势:第一,液体菌种栽培技术新陈代谢快,细胞容易分裂,并且生长速度快、数量多;第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较容易分散,因此萌芽过程较快;第三,能够有效避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受到污染,提高生命力;第四,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2.2.5 其它栽培模式
除了上述几种食用菌栽培技术以外还有其他栽培模式,比如瓶装栽培技术、塑料大棚技术等。均需要结合区域生长环境,采用不同的栽培模式,保障食用菌产量以及质量。
3 食用菌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食用菌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份额,并且具有广泛的产业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新经济发展形势下,应不断提高食用菌产量及质量,不断促进食用菌栽培技术创新,结合先进的技术促进食用菌的研究及开发。在全球化经济发展大环境下,为促进食用菌栽培技术推广及应用,需采用标准化技术促进绿色食用菌产业发展。在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前提下,保障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食用菌可持续发展[6]。
3.1 栽培料的选用范围广
想要有效的提高食用菌产量,栽培料选择尤为重要。在原有栽培技术基础上,结合一些农作物秸杆等废料,充分利用作为栽培料。扩大农业生产当中一些废副产物的使用范围,不仅仅能够节约资源,同时又能够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大幅度提高了食用菌经济效益。
3.2 实现栽培生态化改良
我国食用菌生产从单一栽培模式向多元化栽培模式不断发展,促进了各种新食用菌品种的出现。食用菌生产应利用工厂化生产,不断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建立多层次结构配置,实现食用菌多样性栽培[7]。此外,发展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同时还需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改善食用菌生态系统。
3.3 促进生物新技术栽培
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促进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改进发展。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实现了食用菌脱毒菌种、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这也成为未来食用菌生产的重要研究方向。
3.4 绿色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我国对于食用菌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食用菌产业也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家极其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食用菌标准,目的在于保障食用菌产品质量,确保其能满足国际标准,实现食用菌绿色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食用菌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未来,食用菌产品的绿色标准化生产已经成为发展必然趋势。因此,提升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生物学效率,不断强化食用菌栽培技术标准,对促进食用菌产业绿色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深化改良及广泛推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用菌经济效益的提高,并有效推动了生态环境建设。食用菌栽培技术改良是指在原有食用菌栽培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结合生物技术等先进知识,实现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创新及优化,并推广应用在实际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资源和优势,大力推进绿色食用菌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够有效提升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在激烈的食品竞争市场中占据一定优势。本文研究结果得出,实现食用菌栽培技术改良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生物新技术,综合考虑食用菌栽培技术等相关综合因素,不断完善食用菌质量标准,实现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和绿色化生产,进而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最终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