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肥胖症的研究进展
2019-01-05吴秋燕王佑华2盛昭园
吴秋燕,王佑华2,盛昭园
2016年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指出,我国成年患病率增长至26.4%,呈线性增长。我国成人肥胖率迅速增长,严峻的肥胖流行趋势和严重的肥胖流行后果将成为我国未来无法承受的社会负担[1]。
1 肥胖症的西医认识
肥胖症是由于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的疾病。肥胖不仅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也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关于肥胖发病机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均有相应研究。
1.1 宏观层面 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关。摄入高能量、低纤维食物和缺乏运动导致脂肪过度堆积,增加肥胖的患病风险。通过一些抑郁征兆的出现(如食欲增加、睡眠质量差等)及食用不健康的食物试图缓解抑郁情绪,判定抑郁可能导致肥胖[3]。
1.2 微观层面 有研究显示,炎症反应等与肥胖密切相关。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场所,也是一种促炎组织,可分泌多种细胞炎症因子,如瘦素(leptin)、白介素-6(IL-6)、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抵抗素和蛋白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等[4]。瘦素主要生物效应为抑制食欲、促进脂肪代谢及增加能量代谢。脂联素是一种高表达的脂肪因子,通过与脂联素受体结合发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发生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时,脂联素及脂联素受体表达均降低,从而激活糖脂代谢调控途径。瘦素和脂联素均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上述生物学效应。Bastard等[5]研究发现,血液中IL-6浓度与肥胖、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IL-6浓度升高后显著降低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由胰岛素介导的脂肪和葡萄糖转运。Steppan等[6]研究提示,抵抗素可能介导饮食性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其糖耐量异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而非胰岛素生成和分泌不足所致。
2 肥胖症的中医认识
中医对肥胖症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已出现。《素问》中记载:“其民华食而脂肥”“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内经》将肥胖分为肥、膏、肉三个类型,并记载肥胖与消渴、中风、偏枯、痿厥等多种疾病有关。《素问》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景岳全书》云:“肥人者,柔胜于刚,阴胜于阳者也,且肉以血成,总皆阴类,故肥人多有气虚之证。”《石室秘录》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也。”《丹溪心法》云:“凡肥人沉困怠惰,是湿热…凡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气虚。”现代医者结合前人观点及临床经验,认为肥胖症多因年老体弱、过食肥甘、缺乏运动等导致气虚阳衰、痰湿瘀滞形成。
3 肥胖症的病机与转化
肥胖病机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脾气虚,则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肾阳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水液失于蒸腾汽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而成肥胖。
肥胖病位主要在脾,与肾虚关系密切,亦与心肺功能失调及肝失疏泄有关。脾主运化,一方面是运化水谷精微;另一方面是运化水液。长期嗜食肥甘厚味,致脾胃负重太甚,超过其运化能力,则脾胃腐熟运化功能失常,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及时转输到全身,停滞于胃肠,化成膏脂、痰浊等物堆积在身体内,故发为肥胖。
肾主水、主脏腑气化,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输布。若因禀赋遗传或脾病及肾,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可致水湿内停,泛溢于肌肤,阻滞于经络,使肥胖加重。当今生活习惯的改变,喜食生冷之物,社会环境压力的剧增,造成脾肾两虚型肥胖日益增加。《素问》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肝主疏泄,一是指肝气具有疏通全身气机的生理功能,二是指肝可调节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三是指肝能促进脾胃升降和胆汁分泌及舒畅情志。肝主疏泄功能失常,易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常。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情绪不能得到及时调节,忧思恼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木乘脾土,则脾失健运。
4 中医对肥胖症的治疗
4.1 内治法 许多学者通过实验和临床实践总结,肥胖多与脾虚湿盛有密切联系[7-9],多以健脾为主要治则。
4.1.1 处方 治疗过程均重视对脾和痰湿的治疗。秦秀[10]使用加味苍附导痰颗粒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及行为矫正),治疗组在同样强度基础治疗上口服加味苍附导痰颗粒,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0.00%)。结束3个月后随访反弹率,治疗组反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沈月等[11]以三豆苡苓药膳结合有氧运动干预超重肥胖痰湿体质病人,试验组采用三豆苡苓药膳结合有氧运动治疗,对照组除保持与试验组相同频率与强度有氧运动外,不外加任何干预措施。3个月后,试验组痰湿体质得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除了治疗脾,还应重视肝与肾对脾生理功能的影响,治疗同时结合疏肝和温肾。盛昭园等[12]对68例肝郁脾虚型肥胖病人进行随机双盲治疗;治疗组采用健脾疏肝降脂方,对照组将安慰剂制成与观察药物性状相似的颗粒。两组均于每日早晚饭前口服药物,另外合理饮食,规律作息。治疗28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20%)高于对照组(44.11%),且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瘦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冯博等[13]使用单纯性肥胖合并糖调节受损大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健脾调肝饮可有效减慢大鼠体质量增长速度、减少腹部脂肪、减轻中心性肥胖及肝细胞脂肪变性,并可降低单纯性肥胖合并糖调节受损大鼠血清瘦素和TNF-α水平。
司银梅[14]采用温肾健脾化痰方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进行研究。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100 g·d)灌胃;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温肾健脾化痰方1 mL/(100 g·d)灌胃;结果显示,温肾健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均能明显控制肥胖大鼠体重的增加,明显减缓体重增加速度;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瘦素水平均显著下降,高剂量组下降最明显;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高剂量组升高最明显。
李奥杰[15]以补气消痰饮治疗脾肾两虚型超重和单纯性肥胖,试验组予以补气消痰饮水煎剂,对照组仅控制饮食和规律运动,两组均治疗60 d;结果显示,试验组综合有效率(67.74%)明显高于对照组(6.45%),治疗后试验组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长。
4.1.2 单味中药及提取物 除健脾、化湿药物外,其他中药及提取物对肥胖有积极作用。孟宪卿[16]以刺蒺藜干预肥胖型高血压大鼠,分析其对肥胖型高血压大鼠肾脏的影响;结果发现刺蒺藜可降低肥胖型高血压大鼠体重、血压及血脂水平,从而实现治疗肥胖性高血压的目的;刺蒺藜具有抑制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等,说明刺蒺藜通过降低JAK2/STAT3通路活性而达到减重及降压的目的。
白静[17]研究白藜芦醇对高脂诱导肥胖与肥胖抵抗小鼠的影响,结果发现白藜芦醇可显著改善长期高脂日粮小鼠机体氧化还原状态及慢性炎性状态,上调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胰岛素受体底物1、Raf1(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转导通路的成员),下调乙酰辅酶A羧化酶、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等基因表达。0.30 g/kg白藜芦醇干预对肥胖抵抗、中等体重小鼠有显著改善作用,0.60 g/kg白藜芦醇干预对肥胖小鼠氧化还原状态、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分泌、肝脏相关基因表达均有显著改善作用。王雪青等[18]、李莹等[19]分别研究葛根素、黄秋葵醇提物对肥胖症的影响,结果发现两者均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联素水平,葛根素能降低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和瘦素细胞因子等炎症因子水平,黄秋葵醇提物可有效抑制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和FAS(一种能结合到死亡受体的细胞因子) mRNA基因表达,达到治疗肥胖小鼠的目的。
4.2 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肥胖症多与经络理论相结合,同样重视对脾胃的调理并结合疏肝、温肾。王
菊菊等[20]采用现代针刺临床用穴规律探析单纯性肥胖症,结果发现现代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所选经脉以胃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为任脉与脾经;所选腧穴频次最多为中脘穴,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天枢次之。陈琳等[21]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选穴规律,结果发现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使用频次位于前3位,高达1 549次,占总频次的78.15%,用穴共34个,占经穴个数的48.57%。
黄锦军等[22]将100例肝郁脾虚型肥胖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疏肝健脾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奥利司他胶囊口服,通过症状积分指标观察两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2.92%),表明疏肝健脾推拿手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肥胖症优于奥利司他胶囊。
梁媚[23]以“健脾温肾”为原则,采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人;对照组给予健康知识宣教,饮食控制配合合理运动,针灸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后,针灸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体重、体质指数、腰臀比等,并显著改善各项血脂指标。
蔡芸蔓[24]以隔附子铺灸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治疗组采用隔附子铺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78.13%),对体脂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主要症状改善方面,除纳差、腹胀与夜尿频多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隔附子铺灸对改善脾肾阳虚型的单纯性肥胖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除了上述传统疗法外,对不同强度针刺以不同方法结合治疗肥胖进行研究。余敏等[25]研究不同强度电针对肥胖大鼠多项指标的不同影响,强电针组优于弱电针组。李恩荣[26]利用刮痧结合拔罐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治疗组采用刮痧结合拔罐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独刮痧疗法,结果显示,两组均可有效引起单纯性肥胖病人身体组成及血脂变化,在降低腹部脂肪厚度和提高自我满意度方面,刮痧结合拔罐疗法更具优势。
王晓曼[27]采用药罐疗法对腹型肥胖人群进行内脏脂肪代谢研究。治疗组采用药罐疗法,治疗期间要求控制饮食、多运动;对照组采用空白等待观察,要求受试者控制饮食、多运动。8周后发现,药罐疗法在降低腹部皮下脂肪厚度、血清内脂素、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质指数方面皆有效果。
4.3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不仅可有效降低肥胖人群体脂、体重,还可增强体质,改善各项疾病指标。中国古代便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功法,现代学者研究发现这些功法对肥胖有积极意义。于海兰[28]以八段锦疗法干预高血压肥胖病人104例,治疗组在高血压基本知识教育基础上进行八段锦疗法,对照组仅给予高血压基本知识教育;治疗组在八段锦疗法干预12个月后及干预结束后随访12个月血压、体质指数均显著降低,仅腰臀比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但结束干预12个月后随访显示腰围下降有明显。八段锦疗法具有明显降压、减轻体重和腰围的作用。
刘涛[29]将40例中年肥胖合并糖尿病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练功组,练功组练习新编健身八段锦功法10周,对照组为无运动健身习惯病人,不干预日常活动。与对照组相比,八段锦能降低病人体重、腰围、臀围、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人血清视黄醛结合蛋白4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张迎军等[30]研究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血脂及肥胖2型糖尿病的调节作用,发现太极拳锻炼能降低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增加血清载脂蛋白A(Apo-A)浓度,降低血清载脂蛋白B(Apo-B)浓度,具有有效改善载脂蛋白组成,增强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钱怡等[31]研究太极拳运动对肥胖病人全基因组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太极拳运动后病人异常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减少,伴随部分有氧氧化、糖异生、胰岛素信号等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使脂肪酸氧化能力增强、糖有氧氧化增加,出现能量经济化,同时乳酸生成减少,肌糖原、肝糖原生成增加,并阻止向2型糖尿病发展的趋势。
5 小 结
目前,西药治疗肥胖症主要采用芬特明、安非拉酮、奥利司他(处方药)、奥利司他(非处方药)等,但药物副反应不可忽视。通过加速脂肪消耗以减肥的左旋肉碱必须结合运动才能达到协同作用,很多人无法坚持。外科手术治疗成本太高,中医药治疗肥胖虽然起效慢、疗程长,但其在控制体重、防治肥胖及并发症同时调整体质,疗效持久;同时具有毒副作用小、成本较低优点,多种方法合用可提高疗效,故而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但中医治疗肥胖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各种治疗方法最适强度尚不明确,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