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安徽经济发展需求,优化学院专业布局
2019-01-05张志斌余承辉
张志斌, 余承辉,胡 进,戴 崇,刘 杨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挥技能型人才培养功能,服务社会发展的核心载体。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社会形势变化多样,如何适应社会、科技的发展,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对高职院校十分重要。
美国在1996年开展了职业生涯群集的改革。英国高校的专业调整主要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学校只负责设置专业,而专业的规划、调整、优化工作则依靠设置学生个性化专业设计、课程体系管理、跨学科合作单位设置等方式解决。在国内,“十三五”期间将是我国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使中国核心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时期,与之相对,地方产业结构也必将随之发生新的调整。如何顺应地方产业调整、提升服务地方经济水平、兼顾学校办学特色与能力将是我国高职院校面对的共同课题。本文以安徽省地方经济及水利行业发展为对象,响应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以服务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为目标,瞄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来设置专业,更好地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服务。
1 紧贴安徽经济发展需求,优化学院专业布局的必要性
1.1 优化学院专业布局是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高校专业结构优化必须因地制宜,一地一方,如此才能为社会发展持续提供优质人才,实现高职院校的经济职能。随着“十九大”召开,“十三五”规划确立,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迫切需要各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2 优化学院专业布局是深化学科专业建设,促进高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专业是高职院校发挥培养人才功能的基本载体[4],高职院校只有立足地方,扎扎实实提高教学水平,为地方经济发送持续提供优质血液,帮助地方和行业解决各项技术、决策问题,才能获得学生、政府、社会、企业的认可。
2 优化学院专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结构性失调情况日益明显,表现如下:
2.1 社会需求绑架专业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经历了从最初的照搬西方专业建设经验,到参照苏联计划调整策略,再到结合经济发展特点自主调整的三个时期变革[5]。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普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这种作法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物极必反,一个优质的专业需要时间与经验的沉淀,下的了恒心、耐得住寂寞,才能最终从寂寞中成就辉煌,专业建设完全按照社会需求进行,社会上哪个领域热门,就一窝蜂的去建设哪个专业,不注重优势专业的继承,不考虑专业规划的合理性,不考虑本校办学实际,必将导致专业越建越弱,路子越走越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2.2 专才教育大行其道,人文教育不足
高职教育与小初高教育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学科专业的划分,而这可能导致只注重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须的人文素养教育[6]。未来社会不需要“偏科”的专家,而需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人文底蕴、坚定的法制意识、扎实的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
2.3 专业优化缺乏预见性,新兴、交叉、综合性学科专业发展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兴、交叉、综合学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交叉、综合学科对人才培养、专业融合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具有预测社会发展趋势,掌握社会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如何结合本校实际,构建各专业学科有机融合体制机制,充分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毕业生市场竞争力,是广大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3 学院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实践
3.1 学院专业建设现状
学院专业与规模如表1所列,共设置有54个专业,覆盖了财经商贸大类、土木建筑大类、水利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装备制造大类、文化艺术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等共计11个专业大类,其中土木建筑大类、水利大类、装备制造大类学生占比最多,分别为24.22%、19.01%、15.84%,受地方经济发展影响,财经商贸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发展较快,生物与化工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学生占比则较少。
表1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与规模
学院专注专业质量建设,其中省级以上重点专业共计22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共计26个。其中有8个国家级重点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给排水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市政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技术)。学院各专业的总课程数为2707门,其中,理论课(A类)为625门,理论+实践课(B类)为1191门,实践课(C类)为891门。学院各专业的总课时为144638,其中,理论课(A类)课时占比为19.29%,理论+实践课(B类)课时占比为49.27%,实践课(C类)课时占比为31.45%。学院于2016-2017学年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5门,校级精品课程107门。
3.2 在优化学院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图1 专业与产业关系
图2 符合人体生态学的专业结构
(1)基于和谐共生理念优化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专业布局。学院重点建设水利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与学院定位一致的专业方向,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专业如图1所示。如积极增设、重点建设与市政交通、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如物联网应用技术、动漫制作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艺术设计、建设工程监理、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电子商务、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等,同时对布点较多和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进行控制,适当减少招生数。结合自身依托水利行业的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产业、紧贴行业、紧贴企业、紧贴职业岗位设置专业,并根据行业企业发展要求,不断加强传统专业内涵改造。围绕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基于“大工程”理念构建符合人体生态学的专业结构。目前学院拥有11个专业大类,共设置有54个专业,各专业积极开展本专业内涵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受到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发展的冲击,单纯的专业点建设以不能满足学院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在学院层面进行专业群建设。学院本着“扶强、扶特、扶需”的3扶原则,同时兼顾适应市场需求与保障专业稳定,着力将教学资源可共享的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将相关专业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实行立体化、框架式的建设。学院基于“大工程”理念如图3所示,聚合学院各类专业,以管理工程、信息工程为脑,以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环境工程为躯、以机电工程、机械工程为手,以市政工程、交通工程为足,形成符合“人体生态学”结构的学院专业集群。在同一个模块内,相关专业课程互认,这就实现了从专业点向专业群的跨越式发展,即使外部社会需求发生剧烈变动,专业群也可以通过模块化运作,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形成新的专业框架,为地方经济发展源源不断供给高素质技术人才。
图3 基于“金字塔”结构打造学院4级专业体系
(3)基于“金字塔”结构打造学院4级专业体系。学院以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以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打造了“金字塔”结构的4级专业体系如图3所示。坚持“行业性、地方性、技能型、高水平”,实施“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将建设基础好、人才质量高、行业需求大的给排水工程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城市水利、城镇建设(市政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等10个省部级以上示范专业,着力打造成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品牌效应显著的“品牌专业”;实施“示范专业建设工程”,将改革力度大、建设有特色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利工程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工程监理、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水利工程等10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着力打造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示范专业”;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将行业急需、社会紧缺的通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水文与水资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建筑工程管理、输变电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电子商务、工程造价等10个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着力打造成质量有保障、就业前景好、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专业”。经过3年建设,形成以品牌专业为龙头、以示范专业为主体、以特色专业为基础、以其它专业为支撑的4级专业体系。
4 结束语
专业布局是一项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的工作,是一项只有进行式没有完成式,永远在路上的工作。这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兼顾社会需求与本校办学特点,不仅做好各专业点建设工作,更要优化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专业布局,形成相互交融的专业群结构,打造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不断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各专业高质量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