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果树观光采摘节的时空特征
2019-01-05李婕
李婕
(浙江大学自贡创新中心,四川自贡643000)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倍受喧哗的都市生活和紧张的工作压力煎熬的城市居民要求回归自然、体验乡村旅游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节庆旅游因其在发展地方经济、树立地方形象、凸显地方特色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正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驱动力量[2]。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已经不再单纯地满足于观赏,而是希望通过实践,亲身体味农趣[3],观光采摘节庆因此成为节庆旅游的重要形式并具备明显的优势:第一,对于采摘者来说,既满足了接触自然、参与节庆的愿望,又收获了绿色新鲜的农产品,同时这种以短途旅游为主的方式集经济、耗时少、轻松悠闲等优点于一体;第二,农民是直接受益者,果蔬成熟之后不光省了运输,化解了果品囤积的风险,还大幅度提高了收入;第三,“采摘经济”链条使多方受益,带动了农业、旅游业、交通、餐饮的共同发展[4]。
当前,国内外对观光采摘节庆的研究多集中在概念、客源市场、游憩设施、功能分区、宣传方式、效益等方面,对于观光采摘节庆的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3],事实上,准确把握时空变化特征,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节庆在某一区域的时空布局的发展规律,而且对于节庆与节庆旅游的布局优化与资源整合同样具有重要意义[2]。
本文立足于浙江省的果树产业研究观光采摘节庆的时空特征在于:浙江省的城乡经济相对发达,观光采摘节庆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浙江省各市的经济水平和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具有相对多元化的区域特征;浙江省的果树产业是浙江省的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浙江省的观光采摘主要为果树的观光采摘。
2 浙江省观光采摘节庆的统计
2.1 统计时段
1989年,慈溪市政府为传播杨梅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慈溪杨梅节,据资料推断,这是浙江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届果树观光采摘活动。所以本研究统计的时间范围确定在1989年到2012年。
2.2 统计对象
为了得到的数据更加完整和准确,本研究确立了多个统计对象:浙江省农业厅休闲观光协会处得到的“各地区农庆节庆活动调查”资料;百度首页搜索的结果,输入“城市名”+“果名”+节,如“杭州蜜梨节”,“浙江省“2012’四季鲜果采摘游系列活动”中以时鲜水果采摘游的形式串成一线的35个优秀农庆节庆活动;“最具影响力农庆名单”中与果树观光采摘相关的节庆;“浙江省优秀农庆节庆名单”中与果树观光采摘相关的节庆。
2.3 统计内容
本次统计主要涉及浙江省果树产业相关的观光采摘节的名称、举办地点、举办时间、首届举办时间、已举办届数、节庆的主题、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等。
2.4 统计原则
果树成熟期的变化、举办观光采摘节庆所追求的目的、意义等因素发生改变,观光采摘节庆的时间、地点、主题和活动内容也会随之改变,所以统计时以最近一两年的信息为准。如果官方和网络都没有关于首届举办时间的准确数据,就以百度搜索最早出现的年限作为首届举办时间。
2.5 统计结果
根据以上的统计方法和统计过程,共得到128个基于浙江省果树产业的观光采摘节庆。
3 浙江省观光采摘节的时空特性
3.1 时间特征
3.1.1 年际变化
对132个采摘旅游节庆进行首届出现年限的统计,了解浙江省观光采摘节的发展历程和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见图1)
从图1可知浙江省的观光采摘节主要经历了1989~2005、2006~2012两个发展阶段。从表1的曲线可以得知,1989~2005年的观光采摘节呈现缓慢发展的特点。最初萌芽阶段的节庆有余姚杨梅节、慈溪杨梅节、奉化水蜜桃旅游文化节,慈溪市横河镇境内的杨梅园1988年就评为“中国杨梅之乡”,与上海、杭州、宁波等旅行团及企业单位有着很好的合作。表1显示,1993~1998年、02在统计的范围内未出现兴起的观光采摘节,并且1989~2005这些年间观光采摘节兴起的数量都在5个以下,说明这几年观光采摘节庆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阻力。经文献资料阐述,2004年政府和专家学者指出浙江省的旅游节庆活动要办出“浙江品牌”,必须转变旅游节庆活动“官办”、搞“政绩工程”的模式,通过市场运作,杜绝“公款追星”现象,引导大众参与,努力与国际接轨[4]。2004年5月2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以浙江省名义举办的节庆活动从原来的10个压缩到2个,县以下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不得擅自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5],这可以解释为什么2005年观光采摘节的兴起陷入低谷和发展初期观光采摘节出现的主要问题。2006~2012是浙江休闲观光果业规范发展的时期,受政府政策、市场需求、果业发展这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浙江省观光采摘节庆也呈现迅速发展的特征。
3.1.2 年内特征
表1 四季中果树观光采摘节的数量及其主导果树
由于观光采摘节是利用果树的花期或果期作为依托的节庆活动,如果没有果品资源以外的其他资源优劣势、人们的需求情况、政府和地方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作用,观光采摘节应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
由表1可以看出浙江省的观光采摘节庆具有较明显的淡旺季之分,从旺季到淡季的分布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说明果树资源这一因素对浙江省的观光采摘节的发展仍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使观光采摘节庆的淡季转旺,旺季更加具有竞争力,有必要分析影响观光采摘节的关键因素即果树资源的作用机制,即不同主导果树采摘节的数量和树种种类在四季的分布。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发现,四个季节利用的树种种类并没有呈现出较大的数量差异,说明浙江省观光采摘节庆的淡旺季形成与树种的多样化没有必然联系,进一步总结得出浙江省观光采摘节庆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年间特征:第一是注意了全面开发果树资源。节庆的组织者从果树的花、果实、文化等各个方面寻找切入点来举办观光采摘节,如桃、蜜梨、柑橘产业就利用了他们的花的观赏性来举办赏花节,这是拉长产业链,弥补淡季观光采摘资源不足的最常见的方式,与桃有关的观光采摘节在全年的2个季节都有分布,与柑橘相关的观光采摘节甚至横跨了3个季节。另外,绍兴和宁波举办的四季观光采摘节是近几年来观光采摘的新形式,上虞的四季鲜果之旅作为浙江开发的最早的四季采摘游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优势非常明显:沟通产业链和经济链,以旺季带动淡季;节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宣传效应;整合优势果品使其强强联手,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宁波(江北)都市田园狂欢节则依托旅游资源,以都市田园新十景为重点,对相关分散的农家节庆活动进行整合,带动了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活跃了城郊经济,更成为城市地域的新名片。第二是突出了优势果树资源的利用。从表2可以看出夏季之所以观光采摘节庆数量多是因为对夏季单个主导果树的利用频率远远超过其他季节的利用频率,如夏季与杨梅相关的观光采摘节庆就有22个,葡萄有25个,远远超过其他季节的果树利用率。这与葡萄和杨梅是浙江的优势果树有关,他们的共同点是栽培历史悠久、产业规模大、生产技术有一定的优势或者创新,“浙江省“2012’四季鲜果采摘游系列活动”中的35个观光采摘节庆有一半以上都是葡萄和杨梅为主导的采摘节庆。可见,要使更多的观光采摘节兴起并发展壮大,应该多挖掘如葡萄、杨梅这些具有产业优势的果树,提早或推迟其成熟期,延长其采摘期,对柑橘和蜜梨利用可以借鉴这个思路。
3.1.3 节期特征
节期是指每个旅游节庆的持续时间[6]。根据浙江省观光采摘节庆的出现过的常见的节期,将其分为一周左右、半个月左右、一个月左右、三个月左右、半年以上五类,统计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浙江省观光采摘节庆的节期大都分布在一周到一个月内,三个月以上的节期偏少,这与果树的生长特性和观光采摘节庆的主题和内容(以近年为例)密切相关。节期为一周的观光采摘节多是观花类或者文化类的观光采摘节庆,单一的展销、会议、评比活动也在此列,如果以采摘为内容的节庆也是像枣、柚子这类有采摘局限性的果树为主导品种。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是普通鲜果采摘期的正常范围,所以这类节期的采摘节庆多是以采摘活动为主其他主题活动为辅开展的。节期为三个月甚至的采摘节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多重主题性,有的是以四季鲜果为主线,有的则是采摘节与当时当地的大型活动合作开展的。节期的长短各有利弊,太短则不能保证节庆内容的含金量,容易流于形式化,很难吸引外地游客或者作为当地的名片,所以应从文化和内涵方面提高短期节庆的质量;太长则消耗人力财力,宣传推广和长期开展较为困难,所以应多挖掘观光采摘节的外延优势,寻找其与其他产业的结合点或者果品自身的新颖的切入点。
图3反映了浙江省观光采摘两个发展阶段节期长短的差异。短期的节庆发展最快,说明观光采摘节庆的市场非常活跃,这些短期的观光采摘节庆是浙江省今后长期的大型的观光采摘节庆的灵感来源和基础;为期半个月的节庆增长较少,一个月左右的节庆增长较多,说明组织者除开果树采摘最热的几天,善于挖掘其他吸引点延长节庆的节期;06年之后三个月以上的观光采摘节开始出现并稳定的增多,可以得出浙江省观光采摘节向综合性,主题性的趋势发展。
3.2 空间特征
3.2.1 观光采摘节在市级空间的数量差异
浙江省共有11个城市,每个市的观光采摘游发达程度不一样,从数量上看,杭州、宁波占优势,温州、舟山、衢州处于劣势,见图4。
从图4可以推断市级空间的观光采摘节庆的数量和城市的经济水平相关,宁波和杭州的经济发达,人们对于观光采摘的需求自然旺盛,温州、衢州多山,舟山多海,说明地势、环境、气候等因素也对观光采摘节庆的产生有影响,绍兴则是因为上虞四季采摘游已经囊括了主要的采摘活动,所以数量上不占优势。
3.2.2 观光采摘节在市级空间的质量差异
每个市的观光采摘节庆的发达程度是由观光采摘节庆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通过统计2012浙江省四季鲜果采摘游在各市的分布,最具影响力农庆在各市的分布,浙江省优秀农庆节庆在各市的分布。统计11个城市的优秀观光采摘节在当地所有采摘节庆中的百分比,得到图5。
从高到底排列各市的节庆质量得到的结果为:温州、宁波、绍兴、金华、舟山、台州、丽水、杭州、嘉兴、湖州、衢州。温州虽然观光采摘节庆的数量少但是优秀的观光采摘节庆占了一半,所以温州今后应多挖掘观光采摘节庆的资源,或者举办一些四季观光型采摘节庆,做大做强优秀的采摘节庆,并用优势的观光采摘资源带动周边的资源,绍兴则需要多挖掘除上虞之外的其他区域的观光采摘资源,在地域上实现多元化从而提高数量。宁波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占优势,并且宁波是最早兴起观光采摘节庆的城市,说明宁波的观光采摘节庆在浙江省的城市中是典范,“2012宁波“十佳”农家乐休闲旅游节庆评选”的开办充分说明了宁波政府对于乡村节庆的质量的重视,相比较而言,杭州虽然也有很多观光采摘节庆但质量良莠不齐,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提高。金华和台州的数量和质量成正相关,二者可以互相结合,稳定的发展。嘉兴和湖州则在质量上需要加强,从而跟上数量的发展。舟山和衢州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需要提升,舟山已经有杨梅这一优势资源,可以借鉴宁波田园采摘节庆的经验,将杨梅采摘与自身的海洋经济和文化相结合,以旅游景点激活杨梅采摘点,形成系统性的观光采摘游线,同时挖掘其他果品采摘资源,利用与宁波的地理优势引种宁波的果品资源或者与宁波的观光采摘节庆合作实现双赢,衢州则应该借鉴台州、丽水这些多山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的城市的经验,提高当地人民的观光采摘的意识,挖掘果品资源,发挥政府和组织者的引导作用。
3.2.3 省级空间的特征
浙江省的果品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同一类水果可能横跨几个市成为优势产区,同一个市甚至同一个乡镇都有可能有好几种优秀的果树资源。浙江农业厅在2011年和2012年都发布了“浙江省杨梅节庆活动和采摘观光游列表”,将全省的不同市(区、县)的杨梅采摘地点、时间、内容进行整合,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成熟期吃到不同品种的杨梅,这是一种省级合作的方式;浙江省2012四季鲜果采摘游的35条线路也是利用临近的地点的优势整合采摘资源的方式;2009年推出的20条休闲观光农业线路将观光采摘点与旅游景点结合,既带动了旅游业,也丰富了采摘之旅。总之,连点成线整合观光采摘资源是今后观光采摘节庆实现省级合作的趋势。
4 总结
1)浙江省的观光采摘节主要经历了1989~2005的缓慢发展和2006~2012的快速发展两个发展阶段,观光采摘节庆的良好发展要摒弃“官办”、搞“政绩工程”“公款追星”的模式,应该依靠政府引导,大力发展果业、符合人们的需求。
2)浙江省的观光采摘节在年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由此分析得出浙江省的观光采摘节庆在开发上具备了开发面广、重点突出的特征,提出应多借鉴宁波、绍兴的模式、注重桃、蜜梨这些果树资源的重点开发。
3)浙江省观光采摘节的节期主要有一周以下、半个月左右、一个月左右、三个月左右、半年以上五类,每个节期的内容和主题存在差异,应从文化和内涵方面提高短期节庆的质量,应多挖掘长节期的观光采摘节的外延优势,寻找其与其他产业的结合点或者果品自身的新颖的切入点;浙江省观光采摘节的市场非常活跃并向着综合性、主题性的趋势发展。
4)浙江省观光采摘节庆在市级空间上具有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差异。宁波是各市的典范,金华和台州数量和质量也实现了协调发展,杭州、嘉兴、湖州质量上都要增强从而跟上数量的发展,温州和绍兴应多开发观光采摘节庆,衢州和舟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提高。
5)大规模的观光采摘节庆有赖于省际合作,而连点成线整合观光采摘资源是今后观光采摘节庆实现省级合作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