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包选择如何影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

2019-01-05

产经评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外包异质性变量

一 引 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专业化分工,在较低的初始技术水平下实现了对世界技术前沿的追赶。然而,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时期,原有的出口导向增长方式在促进一国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在全球专业化分工中,发达国家往往占据了价值链的高端,而发展中国家则容易被“低端锁定”(刘丹鹭和岳中刚,2011)[1]。中国企业需要通过自身能力建设突破逐渐边缘化的困境。为解决这一矛盾,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组织模式正悄然发生转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得较低的生产成本与较强的竞争优势,正不断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来促进垂直一体化,实现了全产业链的生产优势;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企业更多地将生产性服务外包给国内外企业,以期获得技术反向外溢。由此看,选择垂直一体化还是外包,是企业在自身能力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选择。当前,科技创新成为我国新时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战略,随着企业技术水平逐渐提高,技术模仿已经成为阻碍生产率提高的约束条件,而自主创新必将成为重要的创新模式。因此,在考虑中国企业组织形式选择时,需要将企业创新的异质性特征纳入分析中。特别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研究企业组织形式选择(即外包或一体化)如何影响自主创新将对促进中国企业技术发展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契约理论认为交易费用的大小是决定企业边界的关键因素。外包作为一种非一体化的企业组织形式,必然带来较高的交易成本,而企业规模的扩大,即垂直一体化则必将减少这一成本。需要注意到的是,传统契约理论没有考虑到技术水平变革的条件,而当考虑企业的技术水平与效率提升时,外包将会对企业创新产生额外的促进效应。现有文献一方面认为企业外包非核心业务将有助于把剩余资源配置到高附加值生产活动,如研发创新等(Glass和Saggi,2001)[2];另一方面,从学习效应出发,企业的外包行为将促进其从技术先进的承包方获得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陈启斐等,2015)[3]。因此,目前对于外包选择如何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研究未达成一致结论,本文需要从企业创新的模式出发,研究外包选择如何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行为。

从企业技术追赶的规律来看,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原有创新模式将发生改变。现有文献认为当企业处于远离技术前沿阶段时,模仿创新将是主要的创新模式,低成本的技术创新偏好可能会使企业不选择交易成本较高的外包组织方式(Acemoglu et al.,2007)[4]。但目前中国企业处于从技术模仿走向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企业生产组织方式选择如何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仍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工作或可能的贡献在于:(1)梳理外包与一体化的相关研究,从企业创新的视角来研究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提出外包更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假说,并通过企业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2)通过构建包含技术距离的企业组织选择模型,研究表明,随着企业更加逼近技术前沿,外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效应将会加强。

二 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一)外包、一体化与企业创新

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如何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企业创新问题研究的重要方面。当前较多文献研究了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协调发展(Damanpour,1996[5];Teece,1996[6],赵永彬等,2006[7])。然而,缺乏对垂直一体化或外包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相关研究,企业异质性创新的适宜性组织选择问题也未被现有研究所重视。从企业创新的异质性特征来看,其可以分为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是企业采取独立研发的方式,在前沿技术领域获得突破式的研发成果往往以专利的形式存在。反之,技术模仿是直接引进现有的先进技术或流程,具有较低的创新风险,但难以产生如自主创新一样的价值。本文基于企业创新异质性特征,研究不同企业生产组织方式选择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行为,具体影响效应主要有四点。

一是不完全契约效应。鉴于交易中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当交易双方无法确定合约内容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不完全契约效应。在外包活动中,发包方对于承包方相当于做出了专用型的投资行为,容易产生套牢现象。承包方存在着不履行合约的可能,导致其对发包方的议价能力提高。Acemoglu et al.(2007)[4]认为一体化能够解决不完全契约问题,将风险内部化。因此,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看,基于不完全契约效应,外包对企业创新投资存在着负向影响,而垂直一体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

二是研发资源的规模效应与配置效应。从研发资源的规模效应看,企业创新一方面需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还更强调研发投入的持续时间。垂直一体化带来的研发资源整合能够帮助企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避免研发投入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但从研发资源的配置效应来看,采取外包的组织方式更能够提高研发效率,企业通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源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重新配置到高附加值的研发创新活动中。对于渐进式创新的技术模仿而言,由于其对生产成本较为敏感,通过垂直一体化,利用其所带来的研发资源规模效应,更能够降低平均生产成本,促进渐进式的创新,但会因多部门的资源分配而限制研发部门的发展。相对于技术模仿,自主创新更需要通过重新配置研发资源,实现创新资源在技术领域的前沿集聚。因此,对于自主创新而言,外包带来的创新效应要大于一体化带来的成本效应。

三是组织柔性效应。外包的组织方式能够帮助企业把握获取前沿技术创新的关键时机(Christensen,2016)[8]。在技术快速变革时代,组织方式越灵活的创新型企业更容易快速获取前沿技术,并调整自身组织资源进行研发创新。相反,大型企业将由于大规模的固定投入而无法集中资源实现前沿创新。因此,对于低技术水平企业而言,较大的企业规模,即促进纵向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企业技术模仿与改进,但对于高技术企业而言,一体化对自主创新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外包可以通过增强组织灵活性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徐毅和张二震,2008)[9]。

四是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企业加快了逆向外包的步伐,国际经济中的逆向外包一般是指由发展中国家作为发包方,出于节约成本或提升服务质量等特定目的而采取的直接雇佣发达国家专业技术人员、在他国建立子公司、离岸中心和并购他国企业等战略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全球创新资源(刘志彪,2015)[10]。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向发达国家进行生产或研发外包,更好地获取本国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先进知识技术与创新资源。从中国的实证研究来看,逆向外包显著促进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制造业价值链的攀升(陈启斐和刘志彪,2013)[11]。另一方面,企业垂直一体化同样也将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但总体效果将弱于企业外包,其原因在于往往是拥有互补性资产的企业之间会通过纵向一体化拥有更好的机会和能力,以使用内部资源进行研发活动,而纵向一体化与产品的多样化、生产的灵活性之间是互补关系,总之纵向一体化更偏向于过程创新(即成本降低)(Biesebroeck,2007)[12]。可以说,企业垂直一体化更多通过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整合与技术标准化过程,强调对新产品研发资源的垂直整合(刘刚和荣欣,2013)[13]。因此,从获取高级生产要素的逆向技术外溢看,外包对自主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强。

综上所述,将垂直一体化、外包对企业异质性创新的影响区别开来,有助于深入研究。从企业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之间的差异来看,模仿创新往往更关注技术引入的生产成本问题,技术模仿是企业通过引进国外的成熟技术,并进行二次创新的过程。由于技术的垄断收益已被前沿企业所获取,因此技术模仿主要依靠二次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形成竞争优势与利润来源。相反,企业自主创新更关注高风险研发的成功概率,由于其主要针对前沿技术的突破,并借此获取远超技术模仿的超额收益。相比之下,企业自主创新更强调了突破前沿技术的创新概率,而企业模仿创新更强调技术引进过程中的创新成本。考虑企业不同的生产组织方式选择对创新的影响,其成本效应体现在不完全契约与研发资源规模效应方面,一体化的企业组织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创新效应则体现在研发资源配置、组织柔性与逆向技术外溢方面,外包型企业组织能够通过研发资源的合理配置、组织柔性以及逆向技术外溢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行为。因此,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而言,外包所带来的研发资源配置、组织柔性与逆向技术外溢方面相对于成本提高更为重要。据此,本文提出假说1。

假说1:外包相对于垂直一体化更有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

(二)技术差距、组织形式选择与企业自主创新

本文借鉴Acemoglu(2003)[14]的模型,分析技术距离如何影响外包选择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效应,其基本思想是由于自主创新需要花费相对更多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时间,而一体化组织方式将通过管理过度限制企业对研发创新的投入。反之,外包能够节约出研发资源,但同时也会面临不完全契约的问题。技术距离是决定企业一体化与外包组织选择的关键变量,也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或技术模仿的预期收益。

1.基本假设

首先,假设生产函数表述为:

(1)

st(v)At(v)是部门v在t时间的生产率,st(v)表示企业投资,而At(v)是企业通过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所获得的生产率;xt(v)是中间产品v的数量。由于中间品生产商面临着模仿者的潜在竞争,使得价格为pit=χ>1。鉴于最终产品部门面临完全竞争,因此部门i在t时刻的均衡垄断利润为:

(2)

(3)

(4)

2.组织异质性与企业技术创新:一体化还是外包?

本文引入一个关于一体化企业管理过度的成本函数:

(5)

该式代表企业的固定成本与技术前沿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s、x分别表示模仿与创新行为所花费的时间。但存在一种极端情况,如当s+x超过了管理者可利用时间T时,企业边际成本将趋于无穷大。假设有:

(6)

假设的意义在于时间稀缺性导致企业要在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之间进行权衡。另一方面在于也使得管理者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来集中精力进行研发。一体化企业的最优决策问题是通过对(s,x)的选择来实现效用最大化:

(7)

(8)

假设企业与供应商拥有同样的议价能力,则两者共享了收益,在文中强调边际投资成本为零的前提下,由于外包适用于企业自主创新,使得企业将所有s部分的生产外包,并把全部的T用于自主创新。采用外包的企业效用为:

(9)

(10)

假说2:随着企业与技术前沿的差距不断缩小,外包选择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将更显著。

三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03年对中国所做的企业营商环境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来自18个不同城市的企业样本,避免了选择性偏误,被调查企业共计2400家。此调查涵盖了丰富的企业特征变量,包括企业研发投入以及企业外包的有关内容。当前文献极少采用企业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一体化或外包,而世界银行的企业调查为研究企业组织形式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提供了独特的数据来源。此外,该调查问卷还包括了企业员工技能、企业年龄、企业契约执行等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变量,有助于本文的分析。

(二)实证模型与数据说明

将企业研发投入作为自主创新的衡量指标,并进一步将企业研发分为研发选择与研发投入。为研究企业组织形式对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以及研发投入量的影响,最终构建计量模型如下:

Prob(RD_Dummyi=1)=αc+αI+β1Outsouringi+γ×Xi+εi

(11)

Prob(RD_Dummyi=1)=αc+αI+β1VIi+γ×Xi+εi

(12)

Ln(RDi+1)=αc+αI+β1Outsouringi+γ×Xi+εi

(13)

Ln(RDi+1)=αc+αI+β1VIi+γ×Xi+εi

(14)

其中RD_Dummyi表示企业研发投资,其采用了虚拟变量的形式。当企业i在当年进行研发投资,取1,反之则取0。RDi表示企业i的研发额,Outsouringi表示企业i的外包变量,VIi表示企业i的垂直一体化变量。αc表示城市固定效应,αI表示行业效应,Xi表示控制变量,εi为随机干扰项。具体变量定义与解释如下:

1.企业自主创新

鉴于世界银行2003年的企业调查中提供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准确指标,因此根据企业是否进行研发投入构建虚拟变量(RD_Dummy);另一方面,依据企业研发投入额,构建企业研发投资额变量(Ln(RD+1))。考虑到样本中某些企业的研发投入为0,本文试图采用将研发投入额加1,并对其取对数值的方式进行处理。此外,为了确保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采用研发密度指标,具体为研发投入额与销售额之比(RD_Density)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设定其取值范围为0到1。

2.主要解释变量

前沿技术距离(Distance)。技术距离是指企业与技术前沿的差距。鉴于世界技术前沿的企业层面技术水平难以直接度量,而国内企业更多受本国高技术水平企业的直接影响(Bartelsman et al.,2008)[15]。因此,选取企业生产率与其所在行业生产率最大值的比作为技术距离的测度方式,即Distancei=TFPi/TFPmax。此外,在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本文借鉴Levinsohn和Petrin(2003)[16]的方法,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测算,有效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企业外包(Outsouring)。世界银行2003年企业调查中的第G1(2)问题反映了企业向其他企业外包工序的情况,其采用是或否的形式进行询问,因此若存在将部分工序外包,企业外包工序变量(Outsouring)取1,否则取0。样本中20%的企业采用了外包的方式。为了与外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比较,本文还加入了垂直一体化指标(VI)。本文参考Macchiavello(2012)[17]的研究,由于垂直一体化反映的是整个产品生产过程发生在企业内部的比例,因此采用增加值与产出值之比来进行衡量。在世界银行的企业调查中,有直接询问企业在生产中需要的零部件在企业内部生产的比例,可以很好地反映垂直一体化。由于该指标零值较多,设定一个虚拟变量(VI),当这一比例大于0时,设为1,否则取0。

3.控制变量

为控制其他主要的企业特征变量与企业环境变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选取控制变量如下:(1)政府行为(Hand)。采取在提供有效公共服务方面,有帮助的政府官员占比进行衡量。(2)企业国有资本所占比重(Government)。用企业国有资本占总资本比重衡量。(3)企业经理人的受教育程度(CEO)。设定变量值为1到6,分别表示经理人具有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的学历。(4)企业契约环境(Contract)。用企业在交易中是否签订了契约合同衡量,若有则取1,否则取0。(5)企业是否出口(Export)。企业选择出口取1,否则取0。(6)企业存续时间(Ln(Age)),用2002减去企业成立时间并取对数值。(7)企业员工技能水平(Skill)。用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员工占比衡量。(8)国际认证(Certificaiton)。企业是否获取质量认证,若有则取1,否则取0。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外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1.基准回归结果

本文对计量模型(11)-(14)进行回归估计,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列(1)、(2)、(4)、(5)为企业外包与一体化对研发创新的二元边际影响。一方面企业选择外包的生产组织方式提高了企业选择研发的概率,另一方面企业外包促进企业研发的集约边际,即投入量的提高。比较企业外包与一体化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可以发现不论是对研发集约边际还是扩展边际的影响,外包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更强,进而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假说1。为了进一步验证结果的稳健性,在加入控制变量以及行业与城市固定效应后,企业外包选择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并未发生改变。列(3)和(6)为采用企业研发的替代变量即企业研发密度,来考察外包与一体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研发密度变量中存在大量的零值,且其他值均大于零,并在0到1的区间连续,故此处运用受限因变量模型,即Tobit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企业外包可以促进企业研发密度的提升,且外包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程度仍然大于一体化。实证结果表明,外包虽然会带来更多的交易成本与不完全契约风险,但外包能够通过集中创新资源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还能够通过分包给其他企业,建立企业间关系,获取技术外溢,进而更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表1 外包、垂直一体化与企业自主创新

(续上表)

变量RD_dummyProbit(1)lnRDOLS(2)RD_densityTobit(3)RD_dummyProbit(4)lnRDOLS(5)RD_densityTobit(6)Age-0.085-0.005-0.009**-0.094-0.019-0.010**(0.063)(0.134)(0.004)(0.063)(0.133)(0.004)Skill0.009***0.012**0.001***0.008***0.011*0.001***(0.003)(0.006)(0.000)(0.003)(0.006)(0.000)Certification0.439***1.126***0.013**0.431***1.124***0.012*(0.088)(0.192)(0.006)(0.088)(0.192)(0.006)_cons-2.823***-4.732***-0.182***-2.916***-4.955***-0.190***(0.712)(1.474)(0.046)(0.714)(1.474)(0.046)N115611561147116611661156Pseudo R2/R2 0.1747 0.302 0.1741 0.302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控制了行业效应和城市效应。

从控制变量来看,政府的帮助之手促进了企业研发的二元边际,政府往往决定了企业的信贷资源与税收负担,企业与政府建立良好的政治关联,有利于改善经营环境。国有企业份额与企业研发二元边际的系数为正,说明国有企业份额有利于研发资源的获取,进而帮助企业加大研发投资。企业经理人的受教育程度变量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经理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越强。企业契约环境变量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契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产权保护,从而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的意愿。出口有利于企业的研发投资,这与大多数文献的结论相一致:通过出口中学习获得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研发。高技能员工占比系数为正,说明高技能员工能够与高技术的研发行为相匹配。企业国际认证变量系数为正说明质量认证能够通过抑制企业技术模仿,促进自主创新行为。

2.内生性检验

为了保证计量结果的稳健性,还需要考虑内生性问题。企业研发行为与生产组织方式选择之间的内生性在于高生产率企业可能会更愿意选择外包工序,而研发创新企业一般属于高生产率企业,即研发创新企业更倾向于外包(Antras 和Helpman,2004)[18]。因此,本文需要采取工具变量法来克服可能存在的企业外包与自主创新的双向因果关系。工具变量法需寻找与外包相关,但不受企业研发创新影响的工具变量,然后通过二阶段回归得到一致的结果。借鉴蒋为和陈轩瑾(2015)[19]的研究,参考Fisman和 Svensson(2007)[20]将内生变量行业-城市的平均值作为其工具变量,再通过二阶段回归以对本文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具体做法为,计算不同城市不同行业外包变量的平均值。表2中内生性检验的Wald检验或DWH检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情况存在内生性问题。因此,使用外包工具变量和其他控制变量进行第一阶段的OLS回归,结果显示工具变量较为有效,对企业创新变量解释性很强,并且F统计值也支持了不存在弱工具变量的结论。考虑内生性,采取工具变量法进行回归发现,企业外包对研发的二元边际以及研发密度仍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垂直一体化对自主创新变量的影响也为正。通过比较发现,考虑内生性后,企业外包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与垂直一体化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的差别更为明显,外包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

表2 考虑内生性的实证检验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控制了行业效应和城市效应。

3.基于异质性的进一步分析

从企业所在行业异质性来看,企业自主创新往往受到竞争环境的影响,如果企业所面临的研发竞争较强时,更愿意进行自主创新。因此,考虑行业异质性特征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并按照OECD的分类标准划分产业为:高技术产业(R&D强度>5%),中等高技术产业(3%

表3 考虑行业异质性的实证检验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控制了行业效应和城市效应。

另外,从企业外包的异质性特征来看,与企业自主创新有关的企业业务外包,包括与其他企业的研发合作、与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的研发外包。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将部分研发环节外包给科研院校或科研机构,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有利于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众多文献认为企业R&D强度与产学研合作存在正相关关系(Laursen 和Salter,2004[21];Segarra-Blasco 和Arauzo-Carod,2008[22])。实证研究也表明,企业R&D强度对企业是否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合作方式选择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与大学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能促进企业研发创新(谢园园等,2011)[23]。本文基于问卷调查中“企业与哪些机构签订合同或具有长期的合作关系”的细分项:高校、研发机构与企业,将企业外包形式分为三类分别进行计量模型检验。从表4的结果可以发现,与研发机构的外包合作所带来的自主创新效应最为明显,使得企业偏向于选择自主研发并扩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其次是与当地高校的外包合作,最后是与其他企业的外包合作。

表4 考虑外包异质性的实证检验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控制了行业效应和城市效应。

(二)前沿技术距离、外包选择与企业自主创新

基于包含前沿技术距离的企业异质性创新模型,本文发现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企业外包对自主创新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同时,考虑到技术距离及其与外包的交乘项存在着较大的共线性,本文在回归中仅加入了技术距离与外包的交乘项,这样的处理并不影响结果。为观察技术差距如何影响外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调节效应,重点对交互项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表5显示,在外包的技术进步效应显著为负值的同时,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正,意味着当经济体远离技术前沿,没有超过一定门槛时,外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为负。根据外包与交互项的系数,运算得出这一门槛值为0.177,意味着,当企业与技术前沿的差距在0.177以上时,外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效率提升与技术外溢效应要大于外包带来的交易成本,总体对企业自主创新产生正向影响。通过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也施加交互项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当企业与技术前沿的差距在0.244以上时,企业外包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增加的影响为正。为了验证门槛值的稳健性,采用外包程度作为替代变量进行研究,发现门槛值有所提高或降低,但仍说明随着企业与技术前沿差距的缩小,外包对自主创新的正向作用将更为明显。

表5 前沿技术距离、外包选择与企业自主创新

(续上表)

RD_dummyRD_dummylnRDlnRD变量ProbitProbitOLSOLS(1)(2)(3)(4)Outsouring1-0.019*-0.053***(0.011)(0.020)Outsouring1×Dis-tance0.102***0.232***(0.038)(0.057)_cons-3.044***-3.148***-4.527***-4.751***(0.740)(0.752)(1.509)(1.514)控制变量YYYY临界距离点0.1770.1860.2440.228N1078105810781058Pseudo R2/R20.185 0.1910.317 0.322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控制了行业效应和城市效应。

五 结论及启示

本文从外包还是垂直一体化更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这一问题着眼,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外包相对于垂直一体化更能够提高企业选择研发创新概率,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与研发密度的增加。特别对于高技术行业而言,外包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在与研发机构的外包合作中,更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此外,实证结果还发现技术特征上越是靠近技术前沿的企业越依赖于外包的生产组织方式。

近年来,我国企业经历了数量与规模“双重扩张”的过程,垂直一体化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现象。但从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来看,外包的生产组织方式更为有利。未来政府一方面需要根据行业异质性合理引导企业对外发包,尤其是要提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包水平,但同时应加强相关行业的技术能力,促进行业的自主创新。另一方面需要促进产学研合作中的研发外包合作,尤其是促进企业与研发机构的外包合作,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最后,完善与外包相关的法律法规,降低不完全契约带来的隐性成本与风险,努力为企业外包战略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此外,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困境与突破路径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施新一轮外包战略将更有利于我国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外包战略的内涵,一方面包括了服务业对外发包,当前我国服务业迅速发展,企业更多从承包方变为发包方,通过服务业发包能够有效参与乃至主导服务规范、标准、规则,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塑造竞争优势,获得行业的话语权,并通过合作加快技术外溢,吸收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体现为逆向外包。逆向外包已经成为新国际分工背景下的一种全新外包模式,其将帮助发展中国家企业有效利用“机会窗口”,通过技术的反向外溢,获取核心技术,促进企业的自主研发与技术突破,最终打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

猜你喜欢

外包异质性变量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抓住不变量解题
企业竞争中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