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思考
2019-01-04蒋巧玲
蒋巧玲
摘要: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想、颜色、空间、整体思维等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充分用左右脑的技能,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科学探究有助于儿童更好的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数学认识则有助于儿童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和有序性。
关键词:科学探究;数学认识;思维导图
《指南》中提出,儿童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和食物进行探索并形成解释的过程称之为“科学探究”,儿童基于对自然环境中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形成的对其逻辑关系的理解称之为“数学认知”。科学探究有助于儿童更好的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数学认识则有助于儿童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和有序性!
思维导图是世界著名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1970发明的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把我们大脑中的想法用彩色的笔画在纸上。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想、颜色、空间、整体思维等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充分用左右脑的技能,开启我们大脑的无限潜能。
一、幼儿园的孩子适合做思维导图吗?
一看到思维导图这四个字,大家肯定会想到:难,甚至枯燥、高深,孩子会懂吗?但恰恰相反!思维到导图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绘画方式将抽象复杂的思维过程变成可看得见的颜色、线条、形状等等具体再现的画面,孩子们在感受抽象概念的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整理,甚至自我反思。在挂职幼儿园的一个月里,大二班的孩子们利用各种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和整理。
一个偶然的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的香樟树,顿时引发孩子们对香樟树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利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颜色进行了思维导图的创作,并进行了简单的语言描述。第二天晨谈,孩子们利用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描述,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孩子们在描述过程中,有序、说话有条理。
不难看出,虽然有文字的描述,但孩子们凭借自己的观察和绘画、记录,将某一物体的各个部分和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整理、归纳。
二、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对于我们教师在开展研讯活动、教育教学活动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思维导图的利用,对孩子们的探究、逻辑、思维、分析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它将孩子们的思维可视化,既而应用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它赋予幼儿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从中心点开始向四周发散,这种独特的发散性结构,培养幼儿放射性思维,激发幼儿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力。如在观察蝴蝶時,孩子们讨论蝴蝶的特征、蝴蝶的朋友、蝴蝶的生活习性,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可以绘制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增强幼儿思维的条理性。孩子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必须将脑中产生的各种想法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或按照属性予以分类,绘制成思维导图,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更有组织、更清晰,更有条理。比如在讨论“我的生日”时,孩子们会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如生日前准备工作、我想要的的生日礼物、邀请朋友、生日PARTY等各个环节进行思考,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幼儿有条理的准备生日。
(三)思维导图帮助幼儿把注意力专注在一个主题上,围绕主题思考与它相关的所有因素,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引领幼习如何去思考—问题,学会如何去做—件事情,不断提升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即将开展的“我上小学了”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上小学的向往和上学所需要准备的物质材料,都可以用思维带图的方式记录下来,也可以亲子共同讨论,共同绘制,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整理入学的准备工作,也让孩子们知道入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而进行全面的思考。同时也带领家长对孩子的入学准备进行进一步思考。
(四)思维导图能够充体现幼儿的思维特点,具有非常强的个性化特征。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张扬,充分体现个体思维的多样性。孩子们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特别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因此,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体现,如孩子们的涂色、线条、形状等,会独具一格。
三、思维导图的种类以及绘制方法
思维导图有许多中种,如圈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多流程图等等,但气泡图是幼儿最常用的一种思维导图形式。它是由中心的大圆和四周的小圆组成,由直线连接。它与圆圈相反,中心是某一事物,四周则是该事物的各种特征。
如上图所示,孩子们在中心圆中画上所观察事物,如图1,孩子们画上花,代表着有关花的游戏,周围的小圆里都画满了花可以闻一闻、找数量最少的花等等,图2是有关樟树的种子的发现,孩子们发现了樟树的种子有掉在了地上,有成熟的、不成熟的,因次,颜色各不一!也发现了樟树种子有两层……回来后,老师及时引导孩子孩子们利用气泡型的思维导图,把自己所观察发现的物体记录下来,充分展示了活动的及时性,思维的逻辑性和紧密型!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充分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思维榜样,在引导过程中,慢慢的渗透导图的作用和画法,让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学会制作导图,乃至接触更多形式的思维导图。
《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指南》中也提到:教师要支持和引导幼儿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鼓励和培养幼儿记录的意识和能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鼓励幼儿用多种适宜的形式进行记录。但教师切记要求整齐划一的记录形式小学化。幼儿可以用图画、符号、表格、文字、照片等多种适宜的方式,记录活动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步骤。
那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循序渐进。思维导图是客观反映儿童思维的一种形式,一开始,孩子的图可能是最简单的,到后面是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多。从最初的涂鸦到具像,也代表着孩子们的心理发展进程和想像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儿童的发展,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不能整齐划一的评判孩子们的表现。
(二)自主表现。幼儿在制作导图过程中,不要用成人的思维评价孩子、指挥孩子。要积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表现,让孩子们在绘图过程中找到表现自己的知觉符号系统。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有自我的世界,不用过度的干预,也能创造一片天地。
最后,教师要充分关注孩子,给予能力较弱的孩子及时搭建支架,让他能够顺利找到自己绘制的内容和目标。如在开展蚕宝宝主题活动时,孩子可能对于蚕宝宝并不是很了解,导致无法继续导图的绘制,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问:你知道有关蚕宝宝的什么秘密?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知道更多?或者可以用什么来代替我们将要发现的秘密?或许,孩子们的探究欲会被你激发。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
[2]山香;《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幼儿园指导,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