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数字化转型下浙江智慧水利设想
2019-01-04虞开森姜小俊金宣辰
虞开森,姜小俊,金宣辰
(浙江省水利信息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9)
0 引言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信工作,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1–2]。十九大明确提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建设目标,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2016 年底浙江省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3],按统一标准梳理省、市、县三级政府事项清单,建设省级大数据中心,打通不同层级、部门政务数据壁垒,实现百姓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只跑一次”的目标。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2018 年 5 月浙江省政府全面部署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4–5],以建设“数字政府”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突出跨部门、层级的业务协同,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浙江省政府数字化转型立足省政府视角,聚焦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和政府运行(“5 + 1”)6 个领域,以谋划跨厅局重大项目为抓手,从群众和社会关注度高的方面入手,强化多部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解决政府管理、服务、决策重大问题。2018 年 7 月浙江省政府确定了首批 21 个数字化转型重大项目,重大项目要求建立数据共享模型,明确数据共享的内容、方式、责任和要求,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多厅局之间数据共享;建立业务流程再造模型,画出业务协同流程图,明确系统子模块、协同部门、协同任务、数据需求,以及对传统流程改造优化等内容,打破应用孤岛,实现多厅局之间的业务协同。
2018 年 6 月水利部网信会议要求,水利信息化工作要聚焦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四大水问题,从不同时空尺度掌握洪水、干旱、水工程安全运行、水工程施工、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情况、节水、江河湖泊、水土流失九方面情况,同时提供监测、分析、评价和辅助决策数据[6]。
浙江水利信息化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对防汛、水资源等水利业务的支撑力度不断提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应用水平等方面均显不足,为有效提升水利现代化管理水平,满足当前浙江省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形势要求,迫切需要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跨越。
水利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是浙江智慧水利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拟从顶层设计、行动计划、指标体系 3 个方面介绍浙江智慧水利建设初步设想,顶层设计重谋划,行动计划抓落实,指标体系则是看结果。
1 顶层设计
1.1 指导思想
顶层设计总体指导思想是按照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求,以新时代水利需求为指引[7–11],着力夯实数字化基础,优化网络化覆盖,提升智能化水平,实现智慧化管理,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标准和运维体系建设,加快实现政府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2 总体框架
浙江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框架包括以下 4 层:1)基础设施层,主要是政务云、电子政务网络资源、监测系统;2)数据资源层,主要包括水利基础、业务和政务数据,相关行业部门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数据服务;3)应用支撑层,主要包括行业自主开发的通用应用、基础业务及第三方等服务;4)业务系统层,覆盖主要业务、政务、事务等管理领域,为水利日常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智慧水利技术实现主要采用“双中台、一门户”架构,双中台指数据资源相关的数据和应用支撑相关的业务 2 个中台,为前端应用提供强力支撑,形成“大中台、小应用”的技术格局;一门户是指水利综合应用门户,按照统一框架整合水利业务应用,融合办、看、查、聊功能,按不同岗位配置应用场景,最终达到统一访问、千人千面,总体框架如图 1 所示。
图 1 浙江省智慧水利“双中台、一门户”总体框架图
1.3 主要内容
1)夯实数字化基础。行业数字化是水利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水利数字化包括以下内容:a. 水利对象数字化。从对象统一编码开始,建设全数字化水利对象,优化水利要素监测点,构建空天地水一体化的水利安全监测体系,实现主要水利对象要素实时感知、互联互通、融合集成[12–14]。b. 数据标准化。为落实一数一源一责,建立以全省统一水利数据中心为目标,以水利对象、空间关系为纽带的水利信息资源目录和“一张图”,按照“统一汇交、集中存储、按责维护、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数据资源整合,建立完善数据汇聚更新机制,开发数据服务,支撑省、市、县三级水利规划,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等应用,逐步消除水利行业信息孤岛问题。c. 监管指标化。针对水资源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河湖管理、协同办公、行政许可、运维保障等不同领域,研究建立能够表征管理现状和水平的多级监管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岗位配置场景要素,开发监管数字大屏,做到水利监管“一目了然”。d. 服务多样化。面向行业用户、政府部门、社会大众,开发不同类型的服务产品,提升水利服务水平。
2)优化网络化覆盖。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需求主导、确保安全”的原则,利用现有政务外网骨干链路,构建省、市、县三级架构的水利专用网络,实现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主要水管单位互联互通;围绕水利行业管理需要,研究应用窄带物联网(NB-IoT)、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进水利监测感知网建设,实现主要水利要素互联互通。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统一基础设施,推进基础设施整合,完成水利信息系统向全省政务“一朵云”迁移。
3)提升智能化水平。优先选择平原河网地区重要排涝、引调水控制性枢纽,从智能化监测和工控系统、运行管理平台等方面开展工程智能化建设。制定新建水利工程必须带智能化内容的刚性约束机制,明确不同类型水利工程的智能化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规定水利工程智能化内容与主体建设任务需统筹谋划、同步实施,已建重要水利枢纽工程要逐步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
4)实现智慧化应用。围绕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 4 个方面和洪水、干旱、水工程安全运行、水工程施工、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情况、节水、江河湖泊、水土流失 9 个问题,从全面感知、智能分析、预测预警、决策支持环节,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深化业务、事务、政务应用,开展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的管理和协同办公等主要应用系统建设,实现水利履职行为过程可溯、责任可究,大幅提升行业数字化应用水平。
2 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拟定了“6 + 29 + 100”工作内容,具体包括数据中心等 6 项工程,水利信息资源整合等29 个项目,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等 100 项内容。在29 个项目中又确定了水资源协同管理等 5 个智慧水利建设标志性项目和水利“一张图”等 11 个行业引领示范性项目。
2.1 预期目标
行动计划拟通过 3 a 努力实现以下 7 项预期目标:1)提升水资源、水利工程监测等水利要素感知能力,实现主要水利对象的全面互联和透彻感知;2)落实一数一源、职责明确的数据责任体系,建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全省统一水利数据中心;3)建成统一的水利综合应用门户,实现主要应用按岗位和场景配置;4)建成安全可靠、高速泛在的水利信息网络,实现省、市、县三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重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网络覆盖和互联互通;5)提升重要水利工程智能化控制水平,进一步发挥水利工程整体效能;6)建立职责明确的网络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网络安全能够做到心中有数;7)建设完善一批水利数据、建设、运维等的标准,实现全省水利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
2.2 6 项工程
6 项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工程:
1)数据中心工程。完善水量、水质监测体系,加强重要水利工程安全指标和运行工况监测,建设完善全省水利从业人员人力资源库。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和水利数据管理办法,建设水利数据图谱,全面梳理水利信息资源及其相互关系,建设全省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统一水利数据中心,落实跨层级、部门信息资源一数一源一责,开发完善水利“一张图”等数据服务,建设水利数据中台,实现水利数据的统一汇聚、同步更新、泛在服务。
2)应用系统工程。搭建水利综合应用门户,按用户统一、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3 个层次,整合数据资源与应用模块,建设水利业务中台,为前端应用提供统一支撑,按管理岗位和业务场景,配置用户业务模块,建设系统立方体;围绕办文、办事、办会 3 个方面工作,融合电子签章,建设连通上、下、左、右的水利协同工作平台;完善取用水监测体系,加强水资源供需预报分析,提升水资源全过程监管数字化水平;围绕管理、监督、服务 3 个方面,建设水利工程运行全过程管理平台,监督水利工程规范化运行;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管平台建设,全面监管工程前期、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验收期等环节的质量和安全行为,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留痕。
3)网络改造工程。利用现有政务外网骨干链路,构建省、市、县三级架构的水利专用网络,实现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重要水管单位互联互通。以电子政务视联网为载体,推进省、市、县三级视联网会商系统建设,实现视联网系统与视频会商系统双备份。
4)智能化建设工程。开展杭嘉湖平原河网地区工程智能化改造,实现闸门、水泵等设施设备的综合控制和统一调度,提升防洪排涝决策和调度效率;选择重点流域、区域开展重要水利枢纽工程智能化改造,建设统一调度控制中心,初步实现防洪排涝统一调度和水资源统一调配。
5)网络安全工程。探索开展国产密码在重要水利工程、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制定并实施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应用系统定级、等级保护、安全测试、上线运行等要求,加强系统安全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网站管理职责,开展网站安全等级保护,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6)标准化建设工程。在已有标准基础上,编制《浙江省水利数据对象分类与编码规则》《浙江省水利数据库表结构》等数据标准,按年度发布《浙江省水利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浙江省水利信息系统开发技术规定》《浙江省水利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规定》《浙江省水利工程视频监视系统建设技术规程》等建设标准,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编制 《浙江省水利信息化项目运维规范》《浙江省水利数据资源管理暂行规定》等规范规定,明确运维工作流程和内容。
3 指标体系
3.1 指标设置
全省水利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是智慧水利顶层设计的指标化表达,表征全省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结合浙江水利信息化“十三五”规划[15–17],指标体系初步设置 7 个一级指标,22 个二级指标,89 个三级指标及 126 个四级指标,共计 244 个评价指标,指标项可结合水利信息化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动态调整,其中水服务部分指标分类体系如图 2所示。
图 2 水服务四级指标设置示意图
3.2 计分方法
指标计分综合考虑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情况,计分对象可具体到单位、行政区,计分基于各分支最底层指标进行,每个底层指标均具有指标名称、权重分值、赋分系数和规则 4 个属性,指标内容来自于各单位实际填报的信息化发展调查表,计分过程是对照指标规则对指标内容进行赋分的过程。
4 结语
智慧水利建设是当前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当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开展建设,既要统一标准、统筹规划,又要结合各地情况,脚踏实地,分步推进。浙江智慧水利顶层设计、行动计划、指标体系 3 个方面设想是团队集体思考研究的结果,其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在此提出的目的是抛砖引玉。
下一步将根据水利部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方案和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浙江省机构改革,最终确定水利职能,以及未来水利数字化转型需求,进一步调整完善设想,形成正式方案,指导全省智慧水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