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果及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

2019-01-04贾春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人员急性

贾春艳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广东深圳 518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多发性急症,病因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中断而引起的缺氧性心肌坏死。临床上多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常规治疗常不能缓解,并伴血清心肌酶升高及特征性心电图变化,治疗不及时可并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特殊的护理模式[1]。具体就是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根据疾病的特征,以诊疗指南和循证医学为遵循而建立的一整套治疗程序,它改变了传统护理工作单纯盲目的执行医生的指示,使护理工作变得有计划、有预见性,最终起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2]。近年来,我院对9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92例,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均为2、3级,排除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伴有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6例,男43例,女3例;年龄33~84岁,平均(59.2±10.2)岁;心功能Ⅱ级28例,Ⅲ级18例。对照组患者46例,男44例,女2例;年龄35~83岁,平均(58.3±9.2)岁;心功能Ⅱ级30例,Ⅲ级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入院时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临床护理路径,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实施。具体方法如下。

入科10min内,患者平卧位于诊疗床,禁食水并绝对卧床休息,调节吸氧流量3~4L/min,浓度调节为30%~40%,及时有效的吸氧可提高血氧饱和度,并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氧供并控制心梗范围;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保证紧急情况时各种抢救药物可以快速输入;完成首份床边18导联心电图;实施24h心电监护,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及时记录。

入科20min内,根据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缓解胸痛症状,完成床边cTnI测试;急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肝功、心肌酶谱等指标,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130078)300mg、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J20130020)180mg、瑞舒伐他仃钙片(AstraZeneca UK limited,J20120006)20mg口服,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H20000096)0.4mL皮下注射抗凝血治疗[4]。

入科30min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越早采用溶栓,堵塞的冠状动脉再次开放的机率就越高,患者预后就越好。同时,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治疗目的、方法及并发症,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严密监测生命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做好记录。对存在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应及时建议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5-6]。

尽量保证患者病房环境安静整洁,取舒适卧位,24h内绝对卧床休息,如患者出汗较多应及时更换衣物,防止压疮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为突然发病且痛疼剧烈,常常伴有焦虑、烦躁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予以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各项治疗的必要性,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7-8]。

1.3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计算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MACCE发生率、疼痛缓解时间、存活率及住院时间等数据,治疗后根据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经信效度检验合理,可以用于本研究。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梗死血管再通率、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主要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胸痛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7.83%、86.9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多发性疾病,中国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存患者至少200万。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重,发病后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临床护理路径最早是由新格兰医疗中心提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完善,广泛用于临床上多种急重症的护理治疗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临床护理干预是对某种特定疾病人群实施最有效的护理干预,横轴为时间,纵轴包括就诊指导、诊断、辅助检查、治疗用药、专科护理、恢复性活动、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的一个详细的日程计划表,它对患者入院后何时该做何种检查、治疗及护理方式如何选择、病情发展到何种程度以及何时可以出院等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9]。在这种护理模式下,护理工作不再是护理人员盲目的机械的听从医生的指示,而是带有计划、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干预[10]。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通过了解自己的护理目标计划,主动的参与到护理过程中来,从而增强病人自我护理能力,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护理人员与患者相互促进,形成的一种主动参与与主动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

笔者通过研究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救治效果,结果表明,治疗组梗死血管再通率、主要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胸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临床护理路径是一整套规范的护理计划,规定医务人员特定时间必须完成的护理措施,提醒护理人员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避免了护理工作过程中的随意性、重复性,有效确保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实施,避免了护理工作衔接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由常规护理盲目被动的执行医嘱转变为主动的护理,不仅可以缩短急救时间,还能减轻病人痛苦,降低住院费用。通过总结,临床护理干预主要有以下优势:(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分秒必争,医护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抢救技能外,还应掌握抢救流程,做到抢救过程中忙而不乱,有条不紊[11-12]。通过实施临床护理干预,使整个护理行为有计划、有预见性的实施,从而使流程更加规范,降低患者死亡率;(2)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使得救治过程更加规范,护理人员和患者均可以了解病情变化情况,尽可能避免因主观因素差错导致的纰漏,降低护理差错的产生[13];(3)形成高效快捷的急救路径,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得急救过程用时更短,疗效更好,通过制定专门的护理路径及对病情的准确把握,可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救治,避免救治过程中产生疏忽,提高救治成功率[14-1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过程中施加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达到预期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护理人员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