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9-01-04赵红岩李为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原位逆向死亡率

赵红岩 李为民

1 CCAABBGG术后CCTTOO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

CABG术后CTO病变目前并无确切定义,一般是指CABG术后新出现的CTO病变。但在一些文献中,CABG术后CTO病变是指有CABG史的患者,经造影发现的所有CTO病变,并未将CABG术前存在的CTO病变排除[3-4]。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中至少1支血管为CTO病变的比例为18%~20%,而有CABG病史患者中CTO病变的比例超过50%[3-4]。CABG术后各桥血管与原位冠状动脉的通畅率逐年降低,闭塞率逐年增加[5-6]。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桥血管、右乳内动脉(righ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RIMA)桥血管、桡动脉(radial artery,RA)桥血管、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 graft,SVG)桥血管的通畅率,在CABG术后第1年分别为>95%、>95%、92%~96%、75%~95%;术后4~5年分别为90%~95%、>90%、90%、65%~85%;而术后超过10年则下降至88%~95%、65%~90%、63%~83%、32%~71%[5]。与无CABG史的冠状动脉病变相比,CABG术后原位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明显加速,形成CTO病变的概率显著增加;CABG术后5年,应用乳内动脉与SVG的原位冠状动脉闭塞率分别为17%、44%,术后10年分别增加到39%、67%[6]。

Pereg等[7]在440例CABG治疗(所有患者均同时采用我国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有40余年的历史,手术例数逐年增长,2016年已达到47 207例[1-2]。CABG术后的冠心病患者在临床工作中日益增多,CABG术后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也屡见不鲜,已成为心脏介入医师非常棘手而又难以回避的问题。现将近几年CABG术后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LIMA、RA、SVG搭桥3根)的患者中发现,CABG术前61.9%患者至少1支冠状动脉CTO病变,CABG术后1年43.6%患者至少1支原位冠状动脉新发CTO病变,而7.5%患者原位冠状动脉与桥血管同时闭塞。在原位冠状动脉新发CTO病变的患者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发生闭塞的比例分别为14.9%、18.5%与21%;而原位冠状动脉新发CTO病变时对应的桥血管分别为LIMA(18.4%)、RA(29.2%)、SVG(27.4%)[7]。可见LIMA桥血管供血左前降支在CABG术后新发CTO病变的风险最低。

2 CCAABBGG术后CCTTOO病变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

与无CABG史的CTO患者相比,有CABG史的CTO患者年龄更老,心力衰竭比例更高,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慢性肾病等合并症更多,J-CTO评分更高,PCI时需采用更多逆向途径,手术成功率更低,院内并发症更高,长期随访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8-11]。

与选择PCI的患者相比,选择CABG的患者术前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成角、闭塞、涉及左主干与分叉病变等复杂病变的比例更高[11]。CABG术后再次就诊的患者,无论是原位冠状动脉新发的CTO病变,还是术前即存在的CTO病变,均较术前更加难以处理,而且大多合并桥血管高度狭窄或闭塞[11]。Sakakura等[12]通过尸检分析了82例冠心病患者的95处CTO病变,将其分为三组:有CABG史的CTO病变组(34处),无CABG史的长期CTO病变组(49处),无CABG史的短期CTO病变组(12处)。比较三组病变的CTO斑块特征、闭塞近端与远端的管腔形态,以及闭塞处负性重构情况。结果发现,有CABG病史的CTO病变钙化最严重,坏死组织核心面积最小,远端管腔锥形残端比例最高,存在严重的负性重构。此结果进一步说明了CABG术后CTO病变的严重程度,部分解释了采用更多逆向途径对其进行PCI的原因。

3 CCAABBGG术后CCTTOO病变的发生机制

Pereg等[7]发现,CABG术前血管近端狭窄>90%的冠状动脉,在CABG术后1年新发CTO病变的概率是近端狭窄<90%冠状动脉的5倍;CABG术后1年新发CTO病变的患者中,术前加拿大心绞痛分级Ⅳ级的比例是无新发CTO病变组的1.84倍。因此,术前冠状动脉近端狭窄>90%和加拿大心绞痛分级Ⅳ级是CABG术后1年新发CTO病变的有效预测因素。

然而,CABG术后原位血管CTO病变形成的机制并不明确。CABG术后原位动脉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到完全闭塞,好发于吻合口近端的原位动脉。可能的机制是桥血管与原位血管竞争血流,导致原位血管吻合口处血流瘀滞与低剪切力,加速原位血管钙化与动脉硬化[6]。而SVG桥的原位冠状动脉闭塞率高于LIMA桥的原位血管,可能的机制是粗大的SVG比LIMA竞争血流更显著;而LIMA较SVG产生更多的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会对原位血管产生更强的保护作用[7]。

4 CCAABBGG术后CCTTOO病变的PPCCII治疗

CABG术后CTO病变患者再次就诊的原因主要是桥血管高度狭窄或闭塞,以及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治疗方法包括PCI、再次CABG或药物保守治疗。Gyenes等[13]研究发现,与非CABG术后冠心病患者相比,CABG术后患者更多选择药物保守治疗(57.5%),更少选择血运重建(PCI为31.5%,再次CABG为11.0%)。长达16年的随访结果显示,CABG术后冠心病患者在生存率方面,PCI明显优于再次CABG及药物保守治疗(三者死亡风险比分别为0.78∶1.03∶1.00,PCI组最低,与另两组相比均P<0.001)[13]。与首次CABG相比,再次CABG死亡率、心肌梗死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临床获益明显下降;老龄、系统动脉硬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桥血管供体减少及恶性肿瘤等因素也限制了再次CABG的应用[14]。因此,PCI已成为CABG术后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优选策略。

由于静脉桥血管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点,SVG-PCI较为复杂且成功率低,术后发生远端血栓形成及术后再狭窄风险较高,远期效果较差;SVG-PCI可视为院内高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4]。美国心血管数据注册系统显示,300 902例CABG术后患者中PCI靶血管分别为原位冠状动脉(62.5%)、静脉桥血管(34.9%)及动脉桥血管(2.5%)[15]。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5]推荐,如果技术上可行,CABG术后早期出现心肌缺血的患者优先选择PCI,PCI首选治疗原位冠状动脉或乳内动脉桥;晚期桥血管闭塞或高度狭窄,再次干预时首选PCI,PCI首选治疗原位冠状动脉。

尽管指南强调了CABG术后原位冠状动脉的PCI为首选,但也提及“技术上可行”为前提,而对于CABG术后CTO-PCI并无明确描述[5]。Toma等[9]对2002例CTO-PCI患者平均随访2.6年发现,与无CABG史的CTO患者相比,CABG术后CTOPCI逆向途径的比例更高,透视时间更长,对比剂用量更大,PCI手术成功率更低;长期随访全因死亡率更高。由此可见,CABG史显著增加了CTO-PCI的难度与风险。多项类似研究证实,CABG史是CTO-PC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成为CTO介入治疗评分(CL-Score评分系统、RECHARGE Score评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6-17]。因此,CABG术后的CTO-PCI在所有CABG术后PCI或所有CTO-PCI中的比例都很低。上述美国心血管数据注册系统300 902例患者CABG术后PCI中仅有5.44%为原位冠状动脉的CTO-PCI[15]。在一项18 061例的CTO-PCI荟萃分析中,有CABG史的患者仅占15.2%[18]。

CABG术后CTO-PCI成功的CTO患者较PCI失败的患者明显获益。Toma等[9]平均随访了2.6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所有PCI成功的CTO患者与PCI失败的患者相比,全因死亡率均显著降低。其中292例有CABG史的患者中,PCI成功者与失败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1%、32%(P=0.005);1710例无CABG史的患者中,PCI成功者与失败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0%、20%(P=0.004)[9]。可见有CABG史患者的临床合并症更多,CTO病变更复杂,基线风险更高。校正基线风险后,与无CABG史的CTO病变患者相比,有CABG史的CTO病变患者PCI成功后绝对生存获益更加显著。

5 桥血管在CCAABBGG术后逆向CCTTOO-PPCCII中的应用

以前应用桥血管进行逆向CTO-PCI非常少见,近年来相关的报道逐渐增多。2016年加拿大Dautov等[19]报道了175例CABG术后的CTO-PCI,其中97例(55%)为逆向途径。在逆向途径中,34例(19%)采用SVG桥血管侧支通路(其中19例SVG完全闭塞),63例(36%)为非桥血管侧支通路。该研究中采用SVG桥血管侧支通路的逆向PCI成功率高达94%,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其他组相似。因此,研究者认为经静脉桥血管(无论闭塞或通畅)逆向PCI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CABG术后CTOPCI的手术成功率,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然而,同年美国Nguyen-Trong等[20]研究显示,虽然经静脉桥血管进行逆向PCI可以开通一部分CABG术后CTO病变,但同时会显著增加手术风险。在144例CABG术后逆向CTO-PCI中,21例(14.6%)患者采用了SVG侧支通路,成功率仅为67%;而并发症包括1例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脏压塞死亡、2例CTO病变开通后因出现竞争血流而在SVG桥血管予以弹簧圈封闭[20]。

经乳内动脉桥行逆向PCI的报道较静脉桥更少,原因是LIMA不容易发生动脉硬化,直径偏小且极易痉挛,器械通过非常困难;乳内动脉供血范围大,术中一旦血流中断或穿孔,会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21]。

6 总结

CABG术后原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加速,形成CTO病变的概率显著增加。CABG术后CTO病变成功行PCI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但此类病变非常复杂且高危,进行PCI极具挑战性。动脉桥血管与静脉桥血管,无论是开放或闭塞,均可作为CABG术后CTO病变行逆向PCI的侧支通路。但乳内动脉桥血管容易痉挛,一旦血流中断或穿孔,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并不建议一般的介入治疗中心将其作为逆向PCI的侧支选择。正如Potter等[10]所言:“CABG术后CTO-PCI对医患双方都像是一个巨大的赌局”。因此,建议将CABG术后CTO病变患者转诊至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心脏中心,由心脏内、外科医师组成的团队共同参与决策与治疗。

猜你喜欢

原位逆向死亡率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手指复合组织块原位再植20例疗效分析
逆向而行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原位热脱附修复污染土壤加热效果模拟和试验研究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逆向思维天地宽
定向凝固Ni—Si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
定向凝固Ni—Si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