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早熟棉花品种辽棉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9-01-04赵丹吴晓东王子胜

中国棉花 2019年4期
关键词:棉区黄萎病枯萎病

赵丹,吴晓东,王子胜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 辽阳 111003)

辽宁在棉花早熟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特早熟棉区、黄河流域夏播棉区以及新疆等西北内陆棉区的棉花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1],为确保我国棉花生产安全、农民增收、棉花产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位于辽宁特早熟棉区,以强优势杂交种创制为核心,结合分子设计育种、转基因育种等生物技术手段,从提高品种纤维品质入手,兼顾抗病、高产等性状进行杂交育种,创制出特早熟棉花品种辽棉39。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2009―2010年始搜集大量的亲本试材,进行田间种植调查、室内考种、纤维品质和配合力测定,筛选出1个或多个性状突出并综合表现好的试材,2011年按照性状互补原则配制杂交组合。2012年进行F1产量试验及相关性状调查,结果以品系辽6389 为母本,辽7481 为父本的组合(辽棉39)产量及相关性状优势明显。2013―2014年继续对其F1、F2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并对该组合父母本进行系统选择提纯,提高父母本的抗病性。对入选的抗病优良单株进行株系繁殖。2014年冬季在海南三亚将入选的父母本采取隔离种植,封花自交繁殖,严格去杂去劣,扩大繁殖量。2015年大量配制杂交种。2016―2017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区域试验,2017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辽棉39 生育期126 d,株型塔形,株高77.4 cm。第一果枝节位5~6 节,着生高度26.7 cm,果枝类型为I 式。茎秆中粗,中等茸毛,茎秆有色素腺体。叶色绿,掌状,中等大小。花冠较大,花乳白色,花瓣基部白色,花药白色。铃为卵圆形,较大,铃柄大小中等,苞叶大小中等,苞外有蜜腺。单株结铃平均10.6个左右,铃重6.19 g,衣分40.1%,种子大小中等,卵形,籽指9.97 g,纤维长度32.0 mm,长度整齐度指数85.2%,断裂比强度30.9 cN·tex-1,马克隆值4.6,断裂伸长率7.4%。早熟性好,吐絮畅而集中,霜前花率92.9%。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

2.2 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为辽棉23号。辽棉39 表现为12 点次增产,0 点次减产。2年区试平均籽棉产量3 379.8 kg·hm-2,比对照增产13.9%; 皮棉产量1 356.8 kg·hm-2,比对照增产14.9%; 霜前皮棉产量1 266.8 kg·hm-2,比对照增产14.2%。2017年同时参加了生产试验,仍以主推品种辽棉23号为对照品种。辽棉39 籽棉产量2 735.1 kg·hm-2,比对照增产9.3%;皮棉产量1 095.1 kg·hm-2,比对照增产10.6%;霜前皮棉产量999.5 kg·hm-2,比对照增产9.5%。增产点比率100%。

2.3 纤维品质

2016―2017年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取样,委托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棉花纤维品质,结果(HVICC 校准水平):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0 mm,长度整齐度指数85.2%,断裂比强度30.9 cN·tex-1,马克隆值4.6,断裂伸长率7.4%。品质综合指标达到Ⅱ型杂交棉品种的标准。

2.4 抗病性

2016―2017年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主持单位委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人工枯黄萎病混生病圃上进行。

2016年鉴定结果:枯萎病指为2.29,高抗枯萎病(HR);黄萎病指为17.31,抗黄萎病(R)。2017年鉴定结果:枯萎病指为3.72,高抗枯萎病(HR);黄萎病指为18.87,抗黄萎病(R)。

2年结果平均,该品种抗病性表现:枯萎病指3.01,高抗枯萎病(HR);黄萎病指18.09,抗黄萎病(R)。

3 适宜种植区域

辽棉39 适宜在辽宁特早熟棉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要提早整地,适时播种,辽宁特早熟棉区的春播日期在4月20―25日。

4.2 适宜密度

辽棉39 长势强,要合理密植,辽宁地区的种植密度是10.5万~12万株·hm-2。

4.3 肥水管理

前期要施足底肥,每公顷施用农家肥60 m3以上,复合肥1 050~1 200 kg,以保证旺盛的营养生长;后期可根据不同地区的肥力情况适当追肥。例如初花期每公顷施用尿素300~450 kg,盛花期也可适当喷施叶面肥。

4.4 及时化控

辽棉39 营养生长旺盛,要及时进行化控。6月下旬至7月上旬根据气候和棉花长势,按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化控。打顶后适当增加药量,控1~2次,间隔7~10 d。

4.5 合理整枝

6月初现蕾后,去掉果枝以下的营养枝,果枝以下保留2 片叶片,同时抹去赘芽。7月上中旬打顶[2]。

4.6 病虫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防治蚜虫可采用10%(质量分数)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防治红蜘蛛可选用三氯杀螨醇1 000~1 500倍液或死螨净2 500~3 000 倍液喷雾,间隔7~10 d 控一次。棉铃虫发生严重时,可用35%(质量分数)硫丹乳油1 000~1 500 倍液喷雾防治[2]。

猜你喜欢

棉区黄萎病枯萎病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南疆棉区4种化学打顶剂应用效果的研究
2020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科学家发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型抗菌蛋白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美国农业部公布各产区2018年度棉花产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