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郑东新区纪念公园景观设计浅析

2019-01-04姚顺阳程许娜刘西谦

种业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纪念公园

姚顺阳,程许娜,刘西谦

(1.郑州新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2;2.宝丰县特色商业区管理服务中心,河南 宝丰 467400)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采取了国际招标的方式,是郑州市城建史上的历史性突破,为城市建设带来全新理念。最终确定采用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的方案进行郑东新区的总体规划,该方案凝聚了国内外众多规划与建筑大师的智慧,意在描绘21世纪新郑州市的美好未来。郑东新区总体规划引入了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环形城市等多元发展目标。纪念公园作为郑东新区规划建设的缩影,是记忆和传承的载体,见证了城市发展历程。以郑州市郑东新区纪念公园的设计为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同类纪念公园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1 基础研究

1.1 区域环境分析

设计方案位于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金水立交西北角,原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地,占地约1.53 hm2。现有新区管委会(待拆)、苗圃、少量已建成绿地及公共厕所等。上位规划中,该地块属于城市绿地,原规划为“石之园”,周围有木、水、禅等数个主题园与之相联系。地块东北面为郑东新区,有郑东新区会展中心,国际会展宾馆标志性建筑为背景,南面金水立交,处于新、老城区交界处。

1.2 中央商务区入口分析

郑东新区以独特的环形道路作为中央商务区的大门,本案用地正是中央商务区入口,作为城市大门,形成指示倒入中央商务区的空间。

2 设计构思

2.1 植物配置构思

种植规划应满足功能要求,采用本地植物品种,建立完善的植物生态系统。做到生态性、观赏性、经济型兼顾,减少养护管理费用。同时还应遵循城市的景观原则,注重创造场地变化,明确科技、自然、生命的绿色主题。

2.2 小品布置构思

根据整个纪念公园的特点及各地块的功能,合理布局各类景观附属设施,如公厕(保留)、电话亭、座椅、垃圾箱、花架等,以完善公园的服务功能。此外,根据不同功能单元的主题和设计,以不同地块的特色和功能为出发点,选用一系列适应基地特点的街道和广场小品。公园内保留2处黑川纪章设计的与新区整体环境相呼应的公共厕所。

2.3 景观铺地构思

景观铺地的形式可根据不同区域的需要,采用现代冷、暖色调和灰色调以及自然粗质肌理元素,来体现纪念性公园追求自然的设计主题,同时也应满足地面耐磨、减少维护和长期耐用的要求。为了保护纪念性公园空间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可通过各种变化和特色表达各特定区域、空间的特殊品质与特点,例如在铺地设计中采用同系列铺地材料,即可保持空间一致和设计连贯,也可实现设计的多样性。

2.4 照明设计构思

纪念性公园园区内的景观氛围照明、道路照明、广场照明和草坪照明宜采用先进适宜的照明技术,并将注重节能和电能自养等作为设计导向。此外,还需考虑夜间环境炫光、光污染、光干扰等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

3 规划策略

3.1 设计理念

以基地上原有办公楼场址的记忆复原为核心,以机场跑道的再现为媒介,将“入口的记忆”、“场址的复原”、“功能的再现”、“未来的展望”、“历史的跑道”、“更新的轨迹”、“城市的印象”等主题片段以类似于一段历史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进行拼接,达到传播设计理念的目的。行人漫步其中,可在恍惚之间被拉回过去,使他们在旧城楼台中追忆依稀往事,再次触摸到历史跃动的心跳,感知在历史沉淀下与经验积累中,人们步步向更好更平稳的未来前行。设计理念清新怡人,没有浓墨重彩,没有粉状黛饰,诠释着历史与未来的更迭。

3.2 设计主题与概念设计

入口的记忆:包括对原有办公楼主入口大道和门头印象的重现,让人们再次走过这片熟悉的路途。

场址的复原:在原场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广场,处于整个公园的核心位置。公园主入口广场的设计以原办公楼场址为原型,复原包括入口大道、大门、建筑门头等元素,并将纪念鼎作为核心载体,重现当年办公楼建筑风貌。

功能的再现:在原有办公楼的区域通过纪念鼎、浮雕墙、城市模型等的组合设置并再现与这位“朋友”当年共同工作奋斗的一幕幕。纪念广场包含纪念鼎、纪念石刻等记忆载体,建立于原办公楼建筑基地位置上,使人们踏上这片土地,便会想起在楼中日夜挥洒汗水的场景。

未来的展望:以大型室外触摸屏为载体的表现形式,让人们回望城市建设的历程,并着眼城市今日的繁荣,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开拓创新。

历史的跑道:机场跑道的再现,记录了当年郑东机场的辉煌。

更新的轨迹:以“一步一脚印,蒸蒸日上”为主题的步行通道,连接纪念广场与代表新城市的圆形广场,引导人们走过历史,走到现在,走向未来。

城市的印象:休息广场上采用浮雕和灌木造型灯的记录方式体现对新老城市的印象。纪念公园中除了主要的纪念轴线外,还以云纹-如意-休闲岛的设计形式,采用中国传统元素——如意和云纹为原型,设置了环形串接的休闲小路及多个休闲岛,供人们游玩休憩之用。

4 规划目标与理念等概念分析

4.1 规划目标

明确功能,确定纪念公园的主题与布局。塑造郑东新区入口特有的城市空间形象,并提供多元化的都市活动场所,强调生态建设,提高环境质量与生活品质。还可增强绿地活力,提供便捷的地下停车系统,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4.2 规划理念及主题概念设计

以打造文化绿地为目标,以“如意”的形为媒介,以情景再现为手段,将“古城之象”、“建设之歌”、“光辉之城”、“奋斗之路”、“文明之光”各主题广场联系起来,纪念历史并展望未来。如意是我国特有的象征祥瑞的器物,作为郑东新区的“图腾”,也向人们传递着“和谐、幸福”的城市理念和美好愿望。本设计引用如意的图样,并将其完全融入郑东新区的文化意向中。

古城之象:采用浮雕柱以及城市雕塑小品的记录方式展示对老城市的印象。昔日人烟密集、商业繁盛、民俗丰富、人文朴茂的老城已经渐渐老去。在这片老城背后,有着怎样的隐语?在前瞻新生的时候,又有着怎样的记忆?在现存的老城身边已初见规模的是一座新城,让人们在旧与新、老与少的结汇处一边捡拾旧城的记忆,一边观望新生的未来。

建设之歌:以抽象的形式展演郑州市人民吹响建设现代都市号角的场景。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大小城制度,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长安城的建设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宋代时期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明清时期北京城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当代郑东新区正编织着大城之梦,2003年1月20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奠基,标志着郑东新区建设大幕正式开启。它吹响了新郑州市建设的号角,将带来的生态、宜居、共生理念深深植入城市规划之中,也提升了古老郑州的城市品味与档次。抽象的柱阵寓意着现代化都市建设的热火朝天,穿行其间,仿佛感受到郑州市人民建设的热情,是对一座新城的期许。

光辉之城:樱花大道中央未来可以设置石刻沙盘,以石刻的形式表现城市整体规划形象。郑东新区在建设之初,没有单纯效仿上海陆家嘴、深圳福田等城市建设样板。而是另辟蹊径,引进生态、共生、新陈代谢、环形城市等至今仍处于国际城市规划领域的先进理念,在郑东新区的规划中贯穿始终。作为启动区的中央商务区是郑州市的中央商务区,也是郑东新区的核心区。它是由两环高层建筑组成的环形城市,两环之间是繁华、舒适的商业步行街与不夜城。环形建筑群中间布置有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和高达280 m的会展宾馆等标志性建筑。

奋斗之路:连续的展墙引导人们深入参观,展示了郑州市人民的奋斗历程。十年间,郑东新区变成了一座美丽的新城,中央商务区内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如意湖碧波荡漾,河南省艺术中心金碧辉煌。连续展墙镶嵌了大型触摸屏,在互动中引导人们深入参观,有重点、亮点工程实景展示,亦有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

文明之光:在原管委会办公楼遗址上规划的椭圆形广场中,镶嵌着纪念公园的标志物,造型设计承古开今,彰显出郑州市自古至今蓄积已久的力量,体现了一个全新大都市的自信与抱负。河南省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中原文明,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最古老的登封观星台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历史总是一幕幕地向前推进,随着人类活动的发生,以及历史事件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的感情也随之凝聚,才形成了纪念性的主题。纪念性景观与人类的情感密不可分,它不仅作为一种景观存在,也涉及人类的精神与情感。人类关于历史的情感能够通过客观事物与历史事件的关联而得到宣泄,“纪念”与“回忆”尤其是人类的“群体回忆”密切关联。纪念形式的表达有很多种,较为常见的有纪念性建筑、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公园等。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推进,我国园林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纪念景观的建设水平及其功能均有显著提升。郑东新区纪念公园在突出纪念性的同时,也见证了郑东新区的建设历程。景观与植物也进一步诉述了郑东新区的发展。郑东新区纪念公园作为城市绿地,充实了郑东新区整体的绿地系统,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猜你喜欢

中央商务区纪念公园
纪念九一八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特别的纪念
在公园里玩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忘不掉的纪念
中央商务区构建模式探析王征
中央商务区拓展发展新空间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