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膏方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心悸中的应用
2019-01-04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杭 州 3 1001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医疗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及检出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癌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其中90%以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1]。患者术后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以预防甲状腺癌复发,已作为指南共识。指南推荐,高中危层次者应个体化抑制TSH至接近达标的最大可耐受程度,并予以动态评估,同时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的相应病变[1]。临床上,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以中青年居多,因情绪影响,或因补充甲状腺素,常出现心悸的临床症状,因而来心内科求诊。心电图检查除心率变化外一般无明显异常,因此患者接受西药治疗的依从性较差;而常规中药汤剂又限制了大部分中青年患者的日常应用。膏方具有体积较小、药效稳定、服用简单、口感较好、便于储存、适合携带等特点,患者乐于接受。笔者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融合中西理念,常用膏方治疗此类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心悸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被称为“怔忡”“惊悸”,有心中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临床症状,在现代医学中多归属于心律失常的范畴。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出现该症,其病因病机为术后脏腑失养、阴阳气血亏虚,复因药物扰心、情志内伤,四者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疾病的病位在心,但与他脏关系密切。病性虚实夹杂,虚处常见气血不足、阴阳失衡、心神失养;实者为药毒、血瘀、痰饮。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术后以燮理阴阳、扶正祛邪为治则,以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养心安神为主要治法,而清热化痰、活血散瘀、祛湿化浊之法随症用之,下文细述。
1 辨清本虚标实
1.1TSH达标,心率和术前基本一致,以心脾肾阳虚为本 甲状腺切除术后必然造成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以甲状腺素片治疗后,TSH达标,但心率和术前基本一致。此类患者多由于禀赋不足,或久病导致元气亏虚。肾为一身原阳之本,肾气不足,阳气无以化生,导致肾阳亏虚,气机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后天相互资生,脾肾之阴阳相互补充,肾阳不足,故脾阳失于温煦;或者肾虚水泛,土不能制水,反被其所侮,脾阳受损,而成脾肾两虚。肾阳不足,也可致心阳受阻,导致心肾两虚。肾中元阳衰微,阳气不足,气化失司,导致水湿内停,痰浊留滞,出现肢体重浊,精神不振,严重者出现下肢水肿,因此治法应以扶正补阳为主,温补肾阳、兼顾心脾,常用温阳益气之品如附子、肉桂、巴戟天、淫羊藿、黄芪、党参等。若阳虚心悸又兼见心烦,可加龙骨、牡蛎以镇静安心。
1.2TSH达标,心率较术前增快,以气阴两虚为本
手术常常造成患者气血耗伤,导致卫外不固,而出现多汗,动则汗出,治疗应补气固表敛汗,中药多用黄芪、白术、茯苓、熟地黄、防风、太子参、牡蛎、浮小麦等。由于手术伤血,再则术后药物扰心,患者焦虑,暗耗阴血,津血同源,可导致患者津液亏乏,而出现咽喉嘶哑、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光无苔等,宜养阴生津、润咽利喉,中药多用胖大海、玄参、沙参、麦冬、天冬、生地黄、天花粉、淡竹叶、浙贝母、北五味子、炙鳖甲等。
1.3TSH达标,心率较术前增快明显,本虚标实 此类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五脏之心、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主;邪实以药毒、水湿、痰浊、血瘀为主。其病机主要有两方面特点:(1)多为虚证、寒证,单纯的热证、实证较少;(2)本虚标实,病机错综复杂。对于本虚,应根据性质不同,不能顾此失彼,选药同前所述;对于邪实,治疗上常从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健脾利湿入手,常用药物有郁金、川芎、金银花、半夏、茯苓、薏苡仁、石菖蒲等。
2 用药宜忌
2.1宜淡渗利湿,忌峻下逐水 甲状腺癌术后,尽管可以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但对于部分患者而言,虽然已符合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或甲亢的西医诊断,却仍会出现类似于甲减的临床表现。如临床常见的水肿,此水肿多为黏液性,一般呈非凹陷性,从中医角度视之,仍属脾虚失运亦或脾肾两虚,治疗上可先采用渗水利湿的药物如薏苡仁、白术、茯苓,但应慎用一些利水渗湿功效强的药物如五加皮、泽泻、防己等,防止攻伐太过,过犹不及,对芫花、大戟等峻下逐水的药物更是绝对禁用。
2.2化痰须行滞,温阳勿伤阴 本病的病因在于术后脏腑虚损、阳虚内寒,导致痰饮水湿积聚体内,阻碍气机,蒙蔽清窍,同时又加剧脏腑虚损的情况。对于痰饮水湿,应及时清理,在利湿化痰的基础上加用行气开窍药物,则事半功倍。《丹溪心法》云:“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2]亦是遵从了吴鞠通[3]《温病条辨》中的治水之旨:“善治水者不治水而治气。”气行则水亦行,水行则痰饮消。临床上多采用石菖蒲、橘红、陈皮行气开窍。制南星因其性辛温燥,化痰之力显著,但同时亦可以灼伤阴液,不可久服。脏腑阳虚,补之宜缓;附子、肉桂温阳不可用量过大,不可长期使用,以防药物过热伤及真阴;平和之温阳药物如巴戟天、淫羊藿、大枣等信手常选。
2.3中西结合,增效防复 中药的治疗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改善心悸症状,亦可改善乏力、焦虑、失眠等伴随症状,其作用机制不是代替甲状腺素作用于人体,而是通过整体调节,替代或提高甲状腺自身的功能。与激素替代疗法不同的是,在治疗的初期,需要中药配合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以使TSH达到目标水平;当TSH稳定后甲状腺素片可逐渐减量,予以中药缓图,减少西药不良反应。其次,有研究提示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的改变,能够反映患者术后甲状腺癌的转移和复发情况[4]。笔者应用浙贝母、蒲公英、夏枯草、木香、当归等调节机体阴阳和气血平衡,可以抑制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升高,做到中西融合,取长补短。
3 膏方应用
膏剂,作为传统中药剂型之一,分为外用和内服两大类,内服膏剂也被称之为膏方。张玉萍[5]所撰的《秦伯未膏方集》中有记载,民国上海医家秦伯未指出:“何谓膏?正韵泽也。膏方者,博雅润泽也。盖煎熬药汁或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亦称膏滋药。”现今的膏方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将单味或者多味中药进行配伍,组成严谨的方剂,再掺入蜂蜜、冰糖、阿胶等辅料熬制成的一种粘稠半流质样或胶冻状的剂型,既能治疗疾病,也可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秦伯未还指出:“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5]膏方是江南地区传统的冬季养生方式之一,不仅具有滋补功效,更具有临床治病的疗效,在近年来更是受到民众的推崇,由传统的“进补”发展为当下的“治补”,由“冬令膏方”演变为“四季膏方”。王胜南[6]对比了汤剂、膏方、西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研究显示膏方组、汤剂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大多接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既病防复”,若有心悸等症,多数患者愿意选择中药治疗。与汤剂比较,膏方因其药效稳定、服用简单、便于储存和携带等优势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辨证辨病辨体质,因人处方,重在调节脏腑阴阳平衡,是膏方使用必须遵循的原则。施以不同的膏方,以使阴阳平衡、气血通顺、五脏安和,有助于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7]。医者应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结合气候、环境等因素甄选药物,尽量应用道地药材并重视辅料的选择。胶类药物,通常是膏方的重要原料,其选用关乎膏的功用。滋补阴血可选用阿胶;温阳补肾可选用鹿角胶、海马胶;滋阴亦有龟板胶、鳖甲胶,前者兼有益肾强筋之功,骨质疏松可以选用,后者兼有破瘀散结之效,动脉硬化最为对症;若欲养阴补血又考虑价高,则首选黄明胶,虽补益作用稍逊,但无滋腻之嫌;若合并肾功能不全,有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者,则减少胶类用量,可加重玉竹、黄精、山茱萸等滋阴药剂量以利于收膏。此外糖尿病患者取木糖醇、甜菊糖、阿斯巴甜等甜味剂以替代冰糖、红糖等,可矫味而又不会提高血糖水平。同时,常规加入少量绍兴黄酒可助药性,并能去除荤胶的腥味,更适于患者服用。笔者临证时常佐以少量助运消导药,如湿热者,可选用砂仁、半夏、厚朴等药物;阴虚者,可加用味薄气轻的花类药物,如玫瑰花、绿梅花、佛手花等;痰食积滞者,常选用生鸡内金、焦六曲、木香等药物,使脾胃得运,补而不腻,令膏方更适宜久服,疗效更彰。
笔者基于上述认识,自拟膏方调理。一般方药组成:红参 100g,黄芪 300g,制附子 60g(先煎),肉桂30g,淫羊藿 150g,菟丝子 150g,杜仲 150g,补骨脂120g,肉苁蓉 150g,巴戟天 150g,熟地黄 300g,枸杞子 150g,黄精 150g,当归 120g,石菖蒲 180g,化橘红90g,陈皮 60g,薏苡仁 150g,白术 150g,苍术 90g,茯苓 150g,川芎 150g,赤芍 150g,木香 60g,阿胶 150g,鹿角胶200g。上药除胶类外,其他药物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将3次滤液融合,加热浓缩,加入适当药材如阿胶、鹿角胶烊化呈膏状,再加蜂蜜、冰糖(不适者改用木糖醇),冲入药膏合匀,熬制成膏,每次服用15~20g,每日2次,开水冲服。心阳虚证明显者,加入桂枝、薤白等;脾阳虚证加用干姜、砂仁等;阴虚证明显者,去附子、肉桂,易红参为野山参,改鹿角胶为龟板胶,又入麦冬、生地黄、山茱萸;水湿重者加用茯苓皮、猪苓;痰浊明显者去附子,加莱菔子、白芥子、制南星;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水红花子。
4 病案举隅
4.1案一 患者男性,36岁,公务员,2016年11月10日初诊。甲状腺癌术后2个月,中危复发风险,每日予左甲状腺素钠片 100μg治疗,TSH 0.6mU·L-1,诉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夜尿增多,少气懒言,动辄汗出,肢冷畏寒,便溏多尿,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辨证属阳气亏虚、痰湿郁滞,治以温阳化浊,拟温阳化浊膏配合原剂量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方药组成:红参100g,黄芪 300g,制附子 60g(先煎),肉桂 30g,淫羊藿150g,菟丝子 150g,杜仲 150g,补骨脂 120g,炒山药150g,巴戟天 150g,熟地黄 300g,煅龙骨 200g(先煎),煅牡蛎 200g(先煎),桂枝 100g,薤白 100g,干姜 60g,石菖蒲180g,化橘红 90g,薏苡仁 150g,白术 150g,苍术 90g,茯苓 150g,陈皮 60g,川芎 60g,木香 60g,灵芝90g,甘草 90g,阿胶 150g,鹿角胶 200g。连用 1个月后,患者肢体温暖,二便如常,语清音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复查TSH,降至0.1mU·L-1。继服温阳化浊膏1个月,甲状腺素片剂量已减半,诸症未见,TSH稳定。
按语:患者心悸,乃因工作劳倦、术后失调、心肾两虚、脾阳不足、痰湿内滞、肝郁气滞所致。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方中参芪补气,桂附温阳;淫羊藿、菟丝子、杜仲、补骨脂、炒山药、巴戟天等心脾肾同治;薏苡仁、茯苓、白术等淡渗利水;干姜、陈皮、橘红、石菖蒲化痰行气开窍;薤白、川芎、木香通阳化瘀行滞。心悸又兼见烦躁不安,乃阳虚而心神不安的表现,治以补心敛阳、镇静神气,取经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之意,桂枝甘草辛甘化阴,温补心阳之虚;龙牡潜敛神气而镇静安心;更加灵芝以“益心气”“安精魂”。又因膏药入脾,极易助湿生痰妨碍脾胃运化,故予苍术运脾燥湿,以期心脾同治,治心不碍脾。
4.2案二 患者女性,65岁,退休教师,2017年1月19日初诊。甲状腺癌术后半年,每日予左甲状腺素片75μg治疗,TSH已达标,甲状腺球蛋白在正常范围。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型体偏胖,平素精神紧张,心悸阵作,胸闷心烦,时感有气从心下上冲至咽喉,咽喉有异物感,纳食一般,夜寐不宁,大便秘结,舌红、苔腻稍黄,脉弦滑数。辨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治以益气养阴、化痰行瘀。拟养阴通络膏配合原剂量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方药组成:野山参100g,黄芪200g,淫羊藿 150g,菟丝子 150g,杜仲 150g,补骨脂120g,炒山药 150g,巴戟天 150g,熟地黄 200g,生地黄 200g,麦冬 150g,山茱萸 150g,炙鳖甲 200g(先煎),桃仁 60g,红曲 60g,焦六曲 90g,姜半夏 60g,石菖蒲 180g,化橘红 90g,薏苡仁 150g,白术 150g,茯苓 150g,陈皮 60g,川芎 60g,厚朴花 60g,合欢皮120g,代代花60g,甘草90g,阿胶150g,龟板胶200g。连用月余,患者诸症皆消。
按语:患者年高,气阴渐亏,术后多思焦虑,暗耗阴血,肝郁痰瘀。方中参芪、生熟地黄等益气养阴;茯苓、山药、白术、菟丝子、杜仲等同调脾肾、化水湿、司开合,又取半夏厚朴汤之意,化痰行气散结。老年人气血虚衰,运行迟缓,膏方中佐以桃仁、川芎活血行气之品。叶天士[8]《临证指南医案·淋带》中云:“女科病多倍于男子,而胎产调经为主要……女人以肝为先天也。”故辅代代花、合欢皮疏肝解郁。考虑到患者有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膏方中含焦六曲、红曲,寓通补兼施之意。患者地处江浙,冬寒季节,湿重多雨,用药以防伤阳,遂鲜有寒凉。三因制宜是中医学理论的特色之一,只有在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辨证施治的优势。
5 结语
膏方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膏方的应用是中医辨证理论和理法方药理论融合的体现,是古人智慧的延续。指南推荐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患者术后行TSH抑制治疗以预防甲状腺癌复发,但在TSH抑制治疗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亚临床甲亢或甲亢,导致心悸、失眠、心烦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发生,中医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能起到改善症状[4,9]、降低复发率[10]、增效减毒[11]的作用。笔者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心悸患者,在三因制宜的基础上,注重中西理念融合,在TSH抑制治疗基础上进一步对患者病机、临床用药特点进行总结,笔者认为该病以心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本,药毒痰浊瘀血为标,常虚实夹杂,用药宜淡渗利湿,忌峻下逐水,化痰须行滞,温阳勿伤阴,自拟膏方用于临床,也每每效验。膏方药效稳定、便于储存、适合携带,与汤剂相比,患者依从性更高。以膏方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心悸患者,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