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研究

2019-01-04杨永静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行为能力个体化慢性病

杨永静 王 霞 杨 丽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又称慢病,是一类起病隐匿、潜伏期长、病程长且缓慢、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生物病因证据、无明确“治愈”指征的疾病总称[1]。常见慢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慢病相关的总死亡人数将上升到世界总死亡人数的70%[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病发患者数快速上升,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5%,其疾病负担已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3]。临床上,慢性病具有高发性,可对人类的生理与心理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4]。目前,有报道称针对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可减少患者发生慢性病的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5]。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强调,不能仅仅依靠医生来改善大部分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个体的干预,而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变患者的知识和行为,能有效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6],可使患者依从性增强。慢性病自我管理 (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CDSM)是一种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管理模式,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自觉并主动地承担起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性活动[7]。传统的集体化、不定期健康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慢性病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符合发展趋势[8],国外早已将这种管理模式成功应用于各种慢性病的康复治疗中。在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增进护患关系,并且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可获得更多相关疾病知识,指导患者改变不良行为,掌握疾病自我监控和管理的技巧,使护患双方共同参与对健康的维护,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管理价值[9]。个体化健康教育为健康教育的一种,其提倡以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及病情特征为主要依据,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从而提高预防、治疗疾病的针对性,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及水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研究以我科收治的140例慢性病患者(择取自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为例,分组对其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本次研究的内容,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的140例慢性病患者,分为A组(100例)和B组(40例)。A组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为50~78岁,中位年龄63.4岁;慢性病史包括:肺气肿29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支气管哮喘16例,肺心病12例。B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50~79岁,中位年龄63.2岁;慢性病史包括:肺气肿30例,慢性支气管炎14例,支气管哮喘5例,肺心病11例。两组性别、家庭状况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二、临床方法

1. A组: 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具体为[10]:①评估、诊断患者病情,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积极帮助患者解决治疗期间所发生的健康问题。将常见慢性病的相关知识详细告知患者。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并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同时于检查前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②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迁延难愈,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心理。动机性面谈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访谈方式,可以简短的整合到患者门诊治疗中,用来促使患者改进其不愿意改变的方面。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提出心中的疑问,针对患者提出的不同问题,及时给予通俗易懂的解释和说明,掌握其心态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充分关注患者的同时进行心理辅导,多关心、鼓励患者,尊重患者隐私,让患者能放心治疗;③采取文字联合口述的方式对文化程度高且理解能力强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针对理解能力较差亦或者是文化程度较低者,需在口述与文字的基础上加用图片或多媒体资源,并对患者进行反复多次教育,以强化记忆。制作健康教育口袋书,方便携带,患者可随时随地学习;④指导患者用药前,将药物的药理作用、禁忌证与使用方式告诉患者。采取吸入用药方式的药物,需教会患者如何正确吸入用药并确认后其掌握后方可使用,并督促其吸入完毕后及时漱口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用药效果与安全性。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予以相应的处理;⑤烟中的尼古丁可诱发支气管痉挛, 加重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将吸烟对疾病的危害详细告知患者,使其明白戒烟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根据自身情况培养其他兴趣爱好,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戒烟。同时对比吸烟和不吸烟的肺图片,让患者有形象的真实感,能自觉的戒烟;⑥因不良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是慢性病的两个重要诱发因素,所以护士还应告诉家属在日常生活中需为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并及时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⑦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护士应予以相应的饮食指导,譬如:支气管哮喘者禁食过酸、辛辣、寒凉与过甜的食物,慢性支气气管炎者禁食辛辣刺激与过咸的食物;⑧教会患者自我检测,学会使用呼气峰流速仪并做好记录,同时结合医疗记录制定书面行动计划;⑨有良好的依从性才能达到有效的临床实践。动态评估患者的依从性,弄清楚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⑩2001年英国卫生部提出了“有经验患者计划(Expert patients programme, EPP)”,并把该计划整合到了国民医疗服务制度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11]。其中,“有经验患者”是指某种慢病患者不仅具有对所患疾病的具体知识,而且能够作为同种疾病病友团队的领导,以同伴支持管理模式与CDSM相配合,通过开展患者间的相互教育和团队活动,使团队中的其他患者能够开展自我保健,识别疾病发生、发展的信号和身体的变化反应,自我调节疾病对身心和社会活动造成的影响[12]。护士可以利用发达的互联网资源,建立微信群,给患者创造交流平台,鼓励患者多与病友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的沟通,使患者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多陪伴患者;以安全服药问题为向导, 给予患者准确的服药指导, 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13]。根据患者所用药物种类、剂量、服用次数制定用药时间表。实行“打卡”模式,督促患者坚持用药,有条件者可拍小视频,护士每日记录,同时可评估用药方法是否掌握得当;制作备忘录小手册,以便提醒患者按时门诊随访。教会患者缓解压力(学会呼吸放松训练、冥想放松等)

2. B组: 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 采取集体讲座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慢性病病因;临床症状;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方法。两组的干预周期都为1年。

三、临床观察指标

采用“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经不同方式干预后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其评定内容主要有:吸烟的危害;药物的使用方式;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慢性病发病机制;情绪管理对病情的影响;饮食注意事项。最高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越高。

同时采用“自我管理行为能力问卷调查表”,对两组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估,其评估内容包括:控制饮食;规律服药;正确用药;戒烟行为。调查结果用分数进行表示,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越强。干预后,采取问卷调查法,评价两组的护理满意率,其评价内容主要有:护士服务态度、健康宣教内容、护患沟通情况、用药指导与行为干预效果等,分值0~100分:95~100分,满意;80~94分,一般;≤79分,不满意。

四、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的分析

调查发现,A组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得分为(91.34±5.17)分,B组为(80.06±6.72)分。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309,P<0.05)。

二、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分析

A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调查得分为(89.47±6.42)分,B组为(73.24±6.91)分。A组明显比B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965,P<0.05)。

三、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

A组患者中,满意57例(57.0%),一般39例(39.0%),不满意4例(4%),总满意率为96.0%。B组患者中,满意16例(40.0%),一般18例(45.0%),不满意6例(15.0%),满意率为85.0%。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健康教育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病情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4]。研究发现,结合慢性病的病理特点与患者病情状况,为其制定最佳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可激发患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健康知识掌握度,建立一种临床思维,增强治疗信心,改善生活质量[15]。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规范化治疗的效果,给患者带来治疗疾病的信心,相互形成良性循环。患者可以动态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减少疾病急性发作次数,降低发病率和住院率及住院天数,缓解家庭医疗费用支出减轻其经济压力,同时减少社会医疗负担。此外,也有报道称,相比较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病中更具有应用意义,譬如:①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②能增强患者心态的稳定性;③利于患者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④患者自我价值感得到提升;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显示,A组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调查得分明显高于B组,且A组患者满意率也明显高于B组。这也表明了个体化健康教育相比传统健康教育方式更适合慢性病患者的管理与恢复。

总之,慢性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使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更高,病情控制效果更好,可使患者获益,家庭受益,社会得益。

猜你喜欢

行为能力个体化慢性病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癌症只是慢性病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基于行为能力培训的组织人才战略管理研究
通信部队作业人员电磁辐射暴露对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