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产优质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
——赣棉207
2019-01-04杨兆光刘亚平涂祈钧吴振江肖远龙
杨兆光,刘亚平,涂祈钧,吴振江,肖远龙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鄱阳湖生态育种站,江西 九江322105)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抗虫棉杂交种赣棉207的亲本组合为023×207。母本023由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赣杂棉800[1]经多代单株选择,株行、株系圃系统筛选,抗虫性鉴定等获得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抗虫棉株系。父本207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于2005―2007年对赣棉11号[2]经过单株选择、株行圃、株系圃严格筛选而获得的丰产稳产优质株系。
2009年以023为母本、207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获得F1。2010―2011年参加本所F1优势测定,其杂种优势明显、产量稳定、纤维品质优良、抗逆性、早熟性表现较好,适合鄱阳湖棉区的生态环境,定名为赣棉207。赣棉207于2012年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预备试验;2013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杂交棉组区域试验,表现突出,产量优势明显;2014年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杂交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纤维品质突出。
2015―2016年在九江市彭泽县、湖口县等植棉大县进行小面积的生产试验,赣棉207表现为高产稳产、纤维品质优良,适应性强。2016年赣棉207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16)第31号],准许在长江流域进行生产应用。201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棉20180004[3]。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赣棉207是早熟、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生育期121.8 d;整个生育期生长势和整齐度较好。子叶较大、平展、叶色较深;植株塔形较紧凑;茎秆中等粗细、有茸毛;叶片缺刻较深;铃卵圆形、较长,表面光滑,铃柄稍长;花药乳白色、柱头中长。结铃性较好[4]。株高119.5 cm,第一果枝节位6.3,果枝数19.0,单株结铃40.3个,铃重5.4 g,霜前花率90.6%,衣分41.65%,衣指7.5 g,籽指10.5 g;吐絮畅,纤维色泽洁白,易采摘。
2.2 产量表现
2013年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杂交棉组区域试验[5],6个试验点结果平均,赣棉207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 455.6 kg·hm-2、1 895.0 kg·hm-2、1 721.0 kg·hm-2,分别比对照赣棉杂1号[6]增产4.45%、5.8%、2.75%,分别居24个参试品种(组合)的第8、9、9位。
2014年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杂交棉组区域试验,2年结果平均[7],赣棉207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 704.0 kg·hm-2、1 918.5 kg·hm-2、1 734.0 kg·hm-2,分别比对照赣棉杂1号增产0.56%、-0.49%、-0.26%,居24个参试组合的第5、8、8位。
2014年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杂交棉组生产试验[7],3个试验点平均,赣棉207的籽棉、皮棉、霜前籽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 648.5kg·hm-2、2017.5kg·hm-2、3 954.0 kg·hm-2、1 710.0 kg·hm-2,均居4个参试品种(组合)的第2位。
2.3 纤维品质
经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2年区试结果平均:赣棉207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45 mm,长度整齐度指数85.35%,断裂比强度32.7 cN·tex-1,断裂伸长率4.54%,马克隆值4.95,反射率78.13%,黄度7.55,纺纱均匀性指数152.65。
2.4 抗虫性和抗病性
经原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进行棉铃虫抗性鉴定:赣棉207苗期叶片、蕾期叶片、蕾期小蕾、铃期叶片及铃期小铃中外源Bt杀虫蛋白的含量分别极显著、极显著、显著、无显著、极显著高于阳性对照品种GK19。对第二、三、四代靶标害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显著低于、略低于、略高于对照品种GK19。最终评定赣棉207对棉铃虫抗性级别为抗。
2013―2014年江西省棉花新品种杂交棉组区域试验中经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植保研究室进行枯萎病抗性鉴定:赣棉207的枯萎病相对病指分别为13.54、9.5,表现为耐枯萎病、抗枯萎病。
3 适宜种植区域
适于江西省各植棉区春棉直播及冬闲田/油(麦)后营养钵育苗移栽。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露地直播4月20―30日播种;营养钵育苗4月中上旬播种为宜;油(麦)后移栽棉田营养钵育苗可适当推迟5~10 d播种,棉苗2叶1心至3片真叶时适时移栽。
4.2 合理密植
一般肥力棉田密度为27 000~30 000株·hm-2,高水肥棉田为24 000~27 000株·hm-2,肥力较差丘陵棉区可适当增加密度到33 000~37 500株·hm-2。注意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品种特性。
4.3 科学运筹肥水,培育稳健棉株
根据地力条件及棉花发育情况,合理配比氮、磷、钾肥,配施微肥,实现棉花早发、稳长,伏前桃、伏桃和秋桃“三桃”齐结。结合打顶,花铃期叶面喷施0.2%硼砂和0.5%~1.0%尿素,防止早衰。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及时排涝抗旱。营造有利的生长水肥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品种高产特性。
4.4 适当化调
坚持“少量多次,先轻后重,宁轻勿重,因苗制宜”的原则[8-9],实现棉花“前促中稳后控”[10],不同时期用2.5%助壮素进行化调,改善棉花通风透光条件,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协调好“源-流-库”关系,增加蕾铃,减少烂铃。
4.5 加强棉田病虫草害防控
结合病虫测报,苗床期主要预防棉苗疫病、立枯病等病害,防治蓟马、棉盲蝽、棉蚜等害虫;6月份重点防治蚜虫、棉叶螨等害虫;7―9月份花铃期重点防治棉盲蝽、棉叶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叶蝉、三四代棉铃虫及红铃虫等害虫;花铃期结合肥水,喷施叶面肥,提早预防红黄叶茎枯病,防止早衰。